盐池滩羊免费吃

大肠杆菌微生物污染全面解析

   2025-02-05 食品微生物工程师915
核心提示:在食品加工车间污染源有哪些?作为有严格限值的肉制品、果蔬制品、生产用水等产品车间大肠杆菌监控也应该更加严格,大肠杆菌具体限值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呢?本文将详细为您分析。……(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会导致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大肠杆菌作为肠道致病菌,在食品加工车间污染源有哪些?作为有严格限值的肉制品、果蔬制品、生产用水等产品车间大肠杆菌监控也应该更加严格,大肠杆菌具体限值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呢?本文将详细为您分析。
 
一、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
 
  1.关于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又称大肠埃希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一种细菌。
 
  大肠杆菌可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划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肠致病性、肠产毒性、肠侵袭性、肠出血性、肠黏附性以及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同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土壤、水源等。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杆状细菌。兼性厌氧菌,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代谢。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也能利用多种有机酸盐。生长温度范围宽,能在4至45摄氏度之间繁殖。耐酸性较强,可在pH值低至3.6的环境下存活。
 
  2.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的危害
 
  食物中毒:摄入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食物后,人们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在某些情况下,感染者还可能出现高烧、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症状。
 
  破坏食品质量: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往往伴随着微生物超标的问题,这导致食品质量下降,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前期投入的生产成本可能付诸东流。一旦食品被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企业可能会面临消费者投诉、索赔等风险。
 
  经济损失: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成本、赔偿费用、市场份额下降等。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包括调查、处理、宣传等。
 
二、大肠杆菌容易污染的食品类型
 
  肉类:包括牛肉、猪肉、鸡肉等,这些肉类在屠宰、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很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
 
  水产品:如鱼类、虾类、贝类等,这些水产品通常生活在水中,如果水源受到污染,或者水产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处理不当,也容易沾染大肠杆菌。
 
  乳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奶或生产设备受到污染,或者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条件不当,都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的滋生。
 
  蔬菜水果:虽然蔬菜水果本身不直接携带大肠杆菌,但在种植、采摘、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接触到被污染的土壤、水源或工具,也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
 
  豆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或水源受到污染,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也可能成为大肠杆菌的污染源。
 
三、大肠杆菌限量标准部分汇总
 
  1、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对于生活饮用水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2、对于肉制品 参考GB 29921 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
 

  肉制品中大肠杆菌,对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均要求不得检出。
 
  3、对于即食果蔬制品 参考GB 29921 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
 

  即食果蔬制品,对于去皮或预切水果、去皮或预切蔬菜及混合食品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四、大肠杆菌微生物污染源分析
 
  1.原料本身携带大肠杆菌
 
  生鲜食材如肉类、蔬菜、水果等,在种植、养殖、采摘、运输及初加工过程中,易因卫生条件差、接触污染水源或粪便等而被大肠杆菌污染。例如,肉类原料可能因动物饲养环境不洁或屠宰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而携带大肠杆菌。原料在入库前若未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消毒处理,就可能将大肠杆菌带入食品车间。
 
  2.加工用水源微生物污染
 
  加工用水若受到污染,如水源中含有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就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将污染传递给食品。水处理系统若不完善或维护不当,也可能导致水中微生物超标。
 
  3.加工环境被大肠杆菌污染后空气未进行有效消毒
 
  食品车间的空气环境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若车间内存在大肠杆菌污染源,如设备、器具、墙面等表面的污染,且空气未进行有效消毒,就可能通过空气传播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气溶胶和液溶胶是空气中微生物存在的主要形式,它们可能携带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并沉降到食品上。
 
  4.加工操作人员如厕后未有效清洗消毒
 
  操作人员是食品车间内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若操作人员在如厕后未按照卫生规定进行有效清洗和消毒,就可能将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带入车间并污染食品。
 
  此外,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服和手套的清洁程度等也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5.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产生耐药性
 
  消毒剂是控制食品车间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然而,若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微生物可能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消毒剂无法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或采用复合消毒剂来提高杀菌效果。
 
  同时,也应加强消毒剂的浓度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五、食品车间大肠杆菌控制方案分析
 
  1.原材料控制-把好原料端,食品链初始菌落有效控制
 
  严格筛选与检测,对进入食品车间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其不携带大肠杆菌或其他致病菌。
 
  定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确保其生产环境和质量控制体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预处理与消毒,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如清洗、去皮、切割等,以去除表面大肠杆菌,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原材料进行浸泡或喷洒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
 
  2.加工过程控制-设备、员工、环境全方位控制
 
  设备与环境清洁,定期对食品车间的设备、工具、台面、地面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使用食品级清洁剂和高效消毒剂,确保清洁效果。对难以清洁的角落和缝隙进行特别处理,防止细菌滋生。
 
  员工卫生管理,加强员工的卫生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大肠杆菌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要求员工在进入车间前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并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定。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他们不携带传染病或皮肤病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
 
  3.生产用水管理-工艺用水和清洗都会涉及到
 
  确保生产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使用有效的水处理设备和消毒剂,对生产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灭菌与消毒,根据食品特性和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如巴氏灭菌、高温灭菌等。
 
  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灭菌效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4.监控与检测-做好微生物控制后的验证
 
  微生物监控,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监控体系,定期对食品车间内的空气、设备、原材料和成品进行微生物检测。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与预警: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大肠杆菌污染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调整生产工艺和消毒策略。设立预警机制,当检测结果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其他措施-工艺改进、员工培训、质量体系建设
 
  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食品暴露时间和交叉污染的风险。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等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质量管理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