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管理中的特点,对质量问题的忽视和对质量问题的恐慌交替出现,没出大事的时候不怎么关注,一出大问题就慌的不行。
休哈特给了我们“问题”的新定义。
问题的“新”定义关注点,在生产过程而不是产品上。根据休哈特的说法,如果你的生产过程能力够好,那么一切都会正常,但是如果你的生产过程能力不足,那么就会有问题了。
过程控制图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挥出了所有的潜力。根据4种不同的状况,来表述过程:
1、合格的产品和可预测的过程(没有问题)
这类别中称之为“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过程是可预测的,并且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
当过程处于理想状态时,只要过程保持可预测性,我们就可以期望产品的一致性持续下去。
2、不合格的产品和可预测的过程(产品问题)
这种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过程是可预测的,但是仍然有不合格品的产生。
过程是可预测的这一事实,给解决产品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
首先,过程是可预测的,所以不合格品就会持续存在。因此,质量不会自发的得到改善。
第二,不合格品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是将过程提升到理想状态,要实现这个目的,要么更改流程,要么更改规格,做这个判断关键要看Cp值。
3、合格的产品和不可预测的过程(过程问题)
第三种状态是“濒临混乱”,处在混乱的边缘,不可预测的过程会导致100%的合格随时可能消失。
过程的不可预测性是由于非随机原因造成的,所以摆脱这种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这些非随机原因,通过过程控制图可以识别出这些异常。
4、不合格的产品和不可预测的过程(双重问题)
当过程不可预测,又在产出不合格品时,就进入了混乱状态。
很多的人这时候会试图直接解决产品不合格问题,而不是先稳定过程,那么过程中非随机原因带来的随机变化会让他的质量改善之路备受挫折。
要使一个过程摆脱混乱状态,取得任何进展的唯一方法是首先消除非随机原因,需要使用过程控制图,使得过程受控可预测,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减少或消除不合格品。
改善始于问题,始于对已知问题的认识。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正面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把解决自身的问题,当成个人或者组织最重要的事情做,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组织的未来不可限量,也会为将来发展积聚巨大的能量。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