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经理
1.1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质量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1.2负责建立农场组织架构,明确农场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1.3负责审批GAP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督促农场按规定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
1.4负责配置实施GAP所需的各种资源。
2、管理者代表
2.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GAP体系,监督各有关部门实施GAP体系情况,并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处置意见;
2.2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组织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并监督实施;
2.3负责组织编写、修改、审核体系文件,以保持管理体系的不断更新,并与公司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3、农场管理部
3.1负责农场GAP体系日常事务管理;
3.2按计划下达各类蔬菜的种植计划。从播种到收割必须有完整的管理档案和法律化的系统文件。每经一个过程必须向董事长、生产总监、财务部报告,并在每季收割完毕后,整理好交公司档案室。
3.3根据董事长指令编制全年种植预案,并不断完善提高。
3.4每季收割完毕后向董事长书面报告农户实际每吨(每亩)的种植成本情况。
3.5供菜旺季,必须每天在地头控制原料质量,并每天和生产部门碰头,沟通,做到合理、保质、保量提供原料。
3.6开拓新的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4、技术部
4.1负责GAP体系文件的发放和日常管理;
4.2负责GAP体系文件中失效、作废文件的处理。
5、农场办公室
5.1负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宣贯;
5.2负责农场人员培训的策划、实施、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5.3负责保管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机械的发票;
5.4负责组织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实施以及外部审核的联络。
6、植保站
6.1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保产品,保证人员、环境安全,保证实施效果;
6.2检查监督植保产品的使用情况,并有权禁止使用违规植保用品;
6.3定期进行病虫害预报,以指导植保员病虫害的防治;
6.4组织、实施病虫害防治计划。
二、文件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所有的文件(包括质量卫生有关的文件及资料、行政文件、设备管理文件、与技术和工艺有关的文件及资料)进行控制,确保有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所有文件和资料控制。
3.职责
3.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GAP体系文件的编制、更改和评审。
3.2公司负责技术部负责GAP体系的发放和管理。
3.3农场管理部负责相关作业标准等文件的编制、更改、评审、发放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类型
4.1.1质量体系文件:包括手册、作业文件、卫生管理文件、有关管理制度等。
4.1.2技术文件:包括蔬菜种植作业指导书、农药清单等、外来技术文件等。
4. 2文件的编写
4.2.1GAP质量手册及有关管理性文件等质量卫生体系文件由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编写。
4.2.2外来文件:由技术部组织人员收集。
4.2.2蔬菜种植作业指导书,由农场管理部组织人员编写。
4.3文件编写和标识编目规则
按《文件编目标识规定》执行
4.4文件的审批
GAP质量体系文件、蔬菜种植作业指导书、农药清单等技术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董事长批准。
4.5文件的发放
4.5.1GAP体系文件发放,由技术管理部填写“文件发放审批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文件。
4.5.2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领取注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每份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以便追溯。
4.5.3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文件一览表”。
4.5.4当需要使用文件的人员未领到文件时,不得随意借用他人的文件复印。应填“文件发放审批表”,经批准,到发放部门办理领用手续。
4.5.5当文件使用人的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销毁,新文件的发放号仍用原文件的分发号。
4.5.6当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按4.5.4条款办理申请领用手续,但必须在申请中作出说明(本人应作出检讨)。文件管理员在新发文件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名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作废文件的分发号通知各部门防止误用。
4.7文件的更改
4.7.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附有依据。
4.7.2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应由原审批人进行,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由接替其位的人员审批。
4.7.3对批准后的文件更改,由原编写组织部门进行实施更改。更改方式:
a.对打印错误等一般性更改,直接在更改处划改,加盖更改印章。
b.对较大的更改,可实行换页。
c.对更改较多,影响文件使用时,可实行重新打印进行换版。
d.任何方式的更改都要变换修改状态,并在更改记录表中作记录。
4.8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4.8.1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文件需要大幅度修改时,应改进换版,原版本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
4.8.2作废的文件由文件管理部门回收统一销毁。需做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留用文件加盖“保留”印章使用。
4.9文件的管理
4.9.1文件经审核批准后,原版文件质量卫生体系文件、技术文件、设备文件由技术管理部归档,并建立“文件一览表”。行政文件、外来行政性文件以及重要设备的使用、维修说明书原件由农场办公室归档,并建立“文件一览表”。
4.9.2需临时借阅文件的人员,经文件管理部门的领导批准方可借阅文件,借阅者应在指定日期归还,到期不归还的由文件管理部门收回,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防止文件丢失和损坏。
4.9.3质量与卫生安全管理小组在每次内部质量审核时,全面检查各类在用文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9.4各部门应及时收集各类外来文件。对收集到的外来文件由部门负责人识别。对识别为有用的或有效的文件应交文件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作受控标识,然后根据需要由文件管理部门将外来文件发至使用部门。
4.10行政文件管理
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管理,具体按《行政文件管理制度》执行。
5.相关文件
5.1《文件编目标识规定》
5.2《行政文件管理制度》
6.质量记录
6.1文件发放审批表
6.2文件发放登记表
6.3文件更改申请表
6.4文件销毁清单
6.5文件留用清单
6.6文件一览表
6.7文件借阅登记表
三、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
质量记录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形成全过程的结果,它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质量活动的质量与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为过程质量的可追溯性以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真实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活动和质量与卫生安全体系运行的所有相关记录。
3.职责
3.1农场办公室是质量与卫生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与卫生记录表的填写、收集、保存、归档工作。
3.3技术管理部负责质量与卫生记录表的审核。
3.4质量记录填写人员,对所有记录负责。
4.工作程序
4.1质量与卫生记录的范围
4.1.1质量与卫生记录包括生产、交付和验证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或结果的记录,以及质量与卫生安全体系运行的记录和来自分供方的有关质量与卫生记录。
4.1.2本公司的质量记录使用形式有记录表、工作日记。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记录在任何媒体上,包括硬拷贝和电子传媒等。
4.1.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公司提倡使用电子传媒进行记录和保存。
4.2质量与卫生记录表式的编制和审定。
4.2.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自性编制质量与卫生记录表式的草案。新编制表式经技术管理部审核后,方可启用,在确定新格式的同时,应废除原格式的继续使用。
4.2.2有固定的质量记录格式,设计规范,内容齐全,符合要求。
4.3质量与卫生记录的标识和编码。
4.3.1技术管理部负责做好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记录表式的登记和编码。
4.3.2所有的质量记录应有相应标识,包括名称标识等内容,每种质量记录表式应有唯一编码。
4.3.3技术管理部编制所有“质量记录一览表”,各相关部门编制本部门的“质量记录一览表”。
4.4质量与卫生记录的更改
4.4.1当质量与卫生记录表式确认要更改时,更改部门提出更改理由,交技术管理部审核后进行更改登记。
4.4.2质量与卫生记录表式更改后,有关部门应及时通知填写人启用新表格。
4.5质量记录的填写
质量与卫生记录的字迹清晰,真实,完整,能正确识别。公司提倡使用电子传媒进行记录,在许可的范围内逐渐采用无纸化办公、记录。
4.6质量与卫生记录的收集
4.6.1各部门的质量与卫生记录,由所在部门指定专人进行收集,整理成册。
4.6.2定期整理,收集的方法可以有:按编码分类;按合同号分类;按部门分类;按日期分类。
4.7质量与卫生记录的归档、保存
4.7.1需归档的质量记录,保存期按《质量记录一览表》规定执行。
4.7.2保存质量记录,应便于存取和检索,如放置在档案架或专用箱内,注意做好防火、防潮、防鼠等保护工作。
4.7.3采用其它媒介形式的质量记录也应有相关的贮存条件,以免贮存内容丢失,必要时可复制备份。
4.7.4凡需归档的质量与卫生记录,各部门应进行归档保管,确保资料的完整和有效,并便于查找。
4.8归档的质量与卫生记录查阅
4.8.1所有质量与卫生记录原件不得外借。质量与卫生记录查阅应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同意。
4.8.2质量与卫生记录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可供给顾客或代表查阅。
4.9质量记录的处理
超过保管期或无参考价值质量记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剔除处理登记销毁(除规定的特例之外)。
4.10档案室内的档案管理,由农场办公室负责管理,具体详细见《档案管理制度》。
5、引用文件
5.1《文件编码规定》
5.2《档案管理制度》
6、记录
质量记录一览表
文件销毁清单
四、培训管理程序
1.目的
提高员工素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
2.范围
适用于全司各部门,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事对质量活动有影响的人员培训。
3.职责
3.1培训管理部门是农场办公室。
3.2培训的基层管理部门和基层责任人分别为各部门一把手。
4、工作程序
4.1 培训对象:
4.1.1 所有人员都要求经过相关的食品卫生知识、相关卫生法规知识、操作技能、管理知识、管理制度等培训。
4.1.2 管理人员需要经食品卫生知识、相关卫生法规知识、管理知识等培训。
4.1.3 GAP小组人员须经GAP知识的培训。
4.1.4 新工人上岗前,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1.5 工作岗位有变动时需要培训。
4.2 培训内容:
蔬菜种植制度标准,农药、化肥使用常识、农药、化肥管理规定。农药使用安全知识;农药中毒应急知识等,正确护理教育。福利制度;公司有国家有关制度、法律、法规。
4.3教育学时和时间安排
每月1---2小时。
4.4 培训形式:
4.4.1 公司内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4.4.2 外聘专业人员来公司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授课培训。
4.4.3 公司派遣相关人员参加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派遣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4.4.4 组织员工以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集体授课培训等。
4.5培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每年初,农场办公室根据农场人员素质、岗位要求等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报部长审批,董事长批准后实施。
4.6培训实施
4.6.1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内容和要求,进行培训的具体实施,做好培训记录。
4.6.2农场办公室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监督各相关部门实施培训。
4.7 考试(考核)要求
4.7.1 每一内容必须考试(考核)。做到有记录、可追踪。
4.7.2 年底前安排一次综合考试,做到有记录、可追踪。
4.7.3内审员由相关资格的单位培训合格后上岗。
4.7.4人员的考核及培训记录,由农场办公室汇总,汇入“职工培训档案”。
4.8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所有在厂培训和外派培训的记录档案,新进厂员工在原单位或在学校所取得的资格证书报到时上交农场办公室登记。
5、记录
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考核记录表
职工培训档案
五、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
提供和维护实现农场管理部原料的符合性所需的基地设施和工作环境,以确保种植出的原料满足生产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农场管理部栽培基地设施,如工作场所、工具和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理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负责对实现原料的符合性所需设备进行控制。
3.2 农场管理部负责对栽培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控制。
4.工作程序
4.1设备的识别、提供、使用维护。
4.1.1 设施的识别。公司为实现原料的符合性活动提供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设备与工具、卫生基础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 设备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1)农场管理部要有专人负责日常保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2)农场管理部应按设备使用说明制订《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发放相关人员执行,
(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时责任人应及时修理,重大故障的及时通知供应商修理,修理情况应填写在《农场农具设备维修记录》中。
4.1.3设备的封存和报废
(1)根据生产需要,对基地不用或新购未使用的设备,在该设备上挂上“封存”牌,并适当加盖防尘罩,设备需要重新使用时,使用前应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因长期使用设备精密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且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设备,应予以报废,提出申请报董事长批准实施。
(3)对报废设备做好标识,并进行合理存放。
4.2 工作环境。
农场管理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原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理的因素,跟据生产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包括:
1、配置适用的基地管理工作室;
2、配置适当的卫生设施;
3、配置适量的垃圾存放处。
4.2.1 现场定置。工作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定置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操作者、设备、工具等。
4.2.1.1 操作者定置。
(1)规定具体操作人员名单或人数。特定的工作和设备只能由规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如农药的配比分装、拖拉机的驾驶等。
(2)定置时,应考虑工作要求和设备操作要求以及操作者的资格和能力等。只有满足要求的人员,才能被安置在该岗位,对有特殊要求的,应进行资格考核。
(3)特殊工作和特殊设备必须由具有经过认可的资格或岗位证书的人员操作,没有相应岗位证书的人员不能擅自操作。
4.2.1.2 设备定置。
(1)根据设备类型、设备性能进行定置。
(2)在设备定置时,要充分考虑操作要求及设备性能并考虑设备的现行能力。
(3)设备能力降低后,应根据工作要求,重新将设备定置或现行能力认可。
4.2.1.3 工具定置。
(1)栽培种植过程应使用合理的工具。
(2)工具应由专人进行保管,摆放整齐,使用方便。
(3)工具应清洁,对原料品质不产生危害。
4.2.2 现场文件。
(1)现场文件应由使用人保管,其中重要技术性文件由负责人保管。
(2)现场文件应保持现行有效,禁止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
文件应保持清洁完整,不得有碍查看,并摆放整齐,易于查找,不能损毁文件。
4.2.3 现场卫生。
(1)禁止在田地内吸烟、吃带壳的食品。
(2)禁止外来污染物进入基地内,如电池、有毒有害化学物。
(3)定期对田地进行卫生清洁,将石块、电池类放射性废品、塑料薄膜类不可降解等垃圾清扫出来。
(4)定期对田地内的杂草进行清除。
(5)及时清除植物残体,减少微生物滋生的中间寄主。
(6)及时回收农药、化肥的包装物。
(7)不使用未成熟的有机肥,以免滋生微生物污染田地。
(8)厕所每日由专人负责清扫,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排水管道通畅不积水。
(9)基地内粪池定期由专人进行清理。
(10)基地内垃圾筒每日由专人进行打扫,禁止垃圾堆积过多,以免成为滋生微生物细菌源;垃圾存放每日由专人处理,严禁产生垃圾堆放现象,垃圾存放处定时清理,防止产生污水聚积。
5、质量记录
5.1器械编号表
5.2农场农具设备维修记录
六、客户投诉处理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顾客的投诉得到及时的处理,持续改进公司的GAP体系。
2、范围
适用于应用本公司产品的所有客户以及终端消费者。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负责顾客投诉的接收、顾客投诉问题的反馈。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基地部分析原因。
4、工作程序
4.1接到投诉。
如果客户投诉用电话,请准备纸笔,将客户提出的问题详细记录,同时要注意多问,尽量将问题发生的情况了解的越详细越好,以便为日后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基础,接听电话态度应该端正,禁止不耐烦或顶撞客户,同时也禁止随意做出承诺性的语言。并将记录备案登记;如果客户为来信投诉,应惊愕户的来信备案登记。
同时查验客户提供的信息是否完备,如果不明应尽量里联系到客户,并了解详细情况(注意如用电话进行沟通,请不要让客户打电话)。
4.2 在了解了投诉的详细情况后,应立即通知或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投诉进行分析,确定投诉的性质,分析投诉可能产生的原因、等级、后果、并立即组织展开调查。
4.3 经过调查,处理小组应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分析,确认调查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或不充分应重新调查,如有效且充分即可进行调查结果分析,找出投诉内容与调查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制定预防措施。
4.4 根据分析结果即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制成书面文件,并向投诉客户提交调查报告。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应本着从速从细的原则进行。在对客户回答过程中应态度诚恳(即使是属于客户的误会或恶意投诉),力求客户谅解。
如客户对调查结果存在疑问时或觉得不充分时,应予以明确答复或重新调查。
4.5 如果调查结果得到客户的满意,应立即根据调查报告中所订立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并定期跟踪检查实施效果,同时随时作出调整。
4.6 如果发生大面积投诉内容或客户投诉问题异常严重,可能会产生重大危害,应立即启动产品召回措施,以防产生更大危害。
5、质量记录
5.1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
5.2纠正和预防措施单
七、采购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采购物质符合规定要求,满足经营运作的需要,使采购过程处于控制状态。
2、范围
适用于基地所采购的各类种苗、农药、肥料、工具、防护用品及其他农用物质。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制定评价准则,并组织对物质供方的评价、选择、控制和重新评价。物质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农场管理部负责编写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
3.2 植保、基地以及公司技术质量部门参与对供方的评价、控制和重新评价及采购产品的验收。
3.3 农场管理部部长负责合格供方名单的审批。
3.4 农场管理部部长负责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的审核,董事长负责批准。
4、工作程序
4.1 供方的评价。
4.1.1 农场管理部制定对供方调查、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据之初步选择供方。
4.1.2 需要时,农场管理部组织植保站、基地站等部门到初选供方处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填写《分供方调查/评审报告》。
4.1.2.1 考察和评价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供方供货质量保证能力或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考察和评价;
(2)产品样品的评价;
(3)对比相似产品的质量情况;
(4)对比其他使用者的经验和评价。
4.1.2.2 如供方已取得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可删除此步骤 。
4.1.3 农场管理部根据考察情况,签署供方评价意见,经董事长批准后,对符合要求的有农场管理部负责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向供方提供有关采购标准和技术质料,并将该供方列为《合格供方名单》。
4.2 供方的控制与重新评价。
农场管理部组织植保站、公司技术质量等部门每年一次对合格供方进行全面的评价,并记录评价合格结果。
4.3 采购信息。
4.3.1 采购文件应包括拟采购物质的信息。可包括:
1、物质的类别、规格、等级;
2、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价格、数量、交付情况等。
适当时还可包括:
1、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的要求;
2、人员资格的要求;
3、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
4.3.2 农场管理部负责确定采购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适宜的,充分的。
4.3.3 采购文件须经农场管理部部长审核,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发布实施,采购员使用采购文件前应仔细复核。
4.4 采购实施。
4.4.1 采购员按采购文件要求,根据《合格供方名单》选择供方进行采购。
4.4.2 急需的产品经请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采购员直接采购。
4.5 采购产品的验证。
4.5.1 由保管员或质检员根据相关证明资料,按采购文件对采购的产品进行质量验证。
4.5.2 合同规定在供方除进行检验的,应事先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对产品放行的方式,农场管理部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到现场检验。
4.5.3 不论何种检验,都不能免除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执行。
5、质量记录
5.1分供方调查/评审报告
5.2合格供方名单
5.3农场管理部种子、农资采购、发放管理记录
5.4农资进货验收单
八、栽培基地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为种植基地生产提供优质产品,并保证栽培基地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2、范围
适用于农场管理部对栽培基地的推荐、选择、种植管理和评定。
3、职责
农场管理部负责基地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基地管理)
公司的基地是租赁土地。
4.1公司基地满足以下条件:
(1)基地是成方连片,中间无其他大田作物种植,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周边环境无污染;地块与周边大田作物中建设有2m以上的过渡带,以保证栽培大田作物的地块不受污染。
(2)基地土质要求:要求土质良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所种植的大田作物生长;由权威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土壤的分析结果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3)基地水质要求: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浇水周期短,水质由权威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水质分析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灌溉水质标准GB 5089-92.
(4)基地交通运输要求:运输便利,靠近公路,距离公路1000m以内;运输途中使用适宜的包装防护材料,以防止原料碰伤、腐烂。
(5)定期从基地抽取一定量的水和土壤,送相关部门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方面的化验分析。
(6)贮存场所要求通风透气,具有充足的存放空间,并能防虫(鼠)害,防止腐烂霉变等;贮存场所具备所种大田作物的贮存条件;贮存场所要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7)种植要求:有三年以上的种植经验,对于所种植的大田作物能进行熟练的田间管理;了解农药管理使用规定,并严格按照公司《农药选择使用、作业指导书》进行田间操作,自觉地进行农残的控制;农场管理人员巡回检查,对发生的田间问题积极解决;原料根据不同基地、不同品种进行区分放置,并做好适当的标识。
4.2 水的管理。
(1)公司原料栽培基地对于灌溉水源实行专人管理,保证灌溉用水充足、安全、清洁。
(2)栽培基地使用漫灌或喷灌方式进行灌溉。
4.3 土壤的管理。
(1)合理轮作,适期适作,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2)轮作、间作按需进行,适时导入绿肥大田作物,保持土壤的生产率。
(3)每轮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保证土壤肥力。
(4)每轮进行适宜的耕作措施,以保证土壤持续的生产率,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例如:施入有机肥料或腐殖酸肥料、进行深耕和翻耕等物理措施。
(6)进行合理灌溉,防止土壤质量退化。
(7)采取适当的排水对策,在田地周围种植适量的树木,防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
4.4 种植的要求:
栽培基地禁止种植其他类蔬菜。
4.5 基地评定标准。
(1)栽培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的《蔬菜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农事操作。
(2)种植者在农场管理部负责人的领导下能严格按照《农药处方单》中规定的使用量、使用方法等要求进行农药使用。
(3)农药散布后的废旧容器及时统一回收,散布使用的器具要求进行点检。
(4)每次取样检测的农药残留能完全符合要求。
(5)在收获、贮存、运输过程中对提出的监督要求能积极执行。
5、相关文件
5.1农药选择使用
5.2作业指导书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6、质量记录
农药处方单
九、种子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农场管理部使用的种子进行控制,确保使用的种子符合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农场管理部使用的种子的采购、使用、管理的控制。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对种子的使用量及存库量进行管理,并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联系调查,对所需的种子进行采购。
3.2 农场办公室对种子证明、采购种子票据进行存档。
4、工作程序(农场管理部对使用种子的控制)
4.1农场管理部根据种植计划和种子库存情况,提出所要购买种子的采购申请经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实施采购。
4.2农场管理部经过调查选定具备三证(种子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的种子厂家(或经销商),优先选择国家或省级一级专业育种所或直接经销厂商,同其签订种子采购合同后,进行所需种子的采购。
4.3种子采购之前,先购入少量样品由农场管理部做发芽实验,依据种子品种的不同要求达到其相应的发芽率,经过判定合格后方可大量购入,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回览存档于办公室。
4.4农场管理部购种票据、种子证明交办公室存档。
4.5由专职农技人员对购入的种子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保管,对购入的种子要求未经事前处理,无法满足此条件的将其理由形成书面形式后购入。
4.6验收后的种子放置场所要求通风、透气,干燥洁净、无虫鼠害,长时间放置需要对放置场所内温度进行控制,要求温度在10℃。
4.7按区域放置,不同的种子在明显区域做好标记,防止误拿误用,禁止与有毒有害的农药、化学肥料等放置在同一区域。
4.8种子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要上锁管理。
4.9使用优质的种子(除去霉变、秕、碎等劣质种子)。使用时不进行种子消毒。
4.10由农技人员制定播种时期,根据种植计划报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方可领取。领取时实行专人领取,适量领取。
5、质量记录
5.1农场管理部种子、农资采购、发放管理记录
5.2种子处理记录
十、田间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目的是为确保栽培基地种植出优质的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的质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基地在栽培种植蔬菜过程中对水、农药、肥料、农事操作的控制。
3、职责
3.1基地管理人员负责在原料种植过程中整体情况的监督管理控制。
3.2 植保员负责在原料种植过程中整体情况的监督管理控制。
3.3种植人员按照要求进行农事操作,对农事操作过程进行控制。
4、工作程序
4.1种植计划。
4.1.1根据产品订单,农场管理部依据订单要求制定详细的《原料种植计划与实施记录表》,安排管理和种植人员,确定种植时期和种植面积,准备所需物品。
4.1.2确认所需的种子库存种类和库存数量,及时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种子的购入种类和购入量,提出采购申请,经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购买。大量使用种子前要做种子发芽试验测出种子发芽率,确定播种数量。合同栽培基地由种植方自行购买种子。
4.1.3根据《原料种植计划与实施记录表》确定所需的化肥种类和数量,确认化肥库存情况,对需要购买的化肥提出采购申请,经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由植保人员购买。
4.1.4根据《原料种植计划与实施记录表》确定所需的农药种类和数量,确认农药库存情况,对需要购买的农药提出采购申请,经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由植保人员购买。
4.2生产技术措施。
4.2.1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规定。
4.2.2栽培措施。
4.2.2.1品种选择: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对种子要求的有关规定。如GB8079.GB16715有关规定。
4.2.2.2种子处理。
(1)消毒处理(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
(2)浸种催芽。
4.2.2.3整地施肥。
(1)整地是注意去除土地的石块、塑料、杂草等有碍大田作物生长杂质;将大块土壤夯碎,形成均匀土壤颗粒。整地时依据不同的大田作物生长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深耕翻土,使土壤疏松平整,提高土壤活力。
(2)整地时依据土壤的情况和大田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情况,确定施入适量的复合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
(3)将农事操作结果记入《栽培管理表》。
4.2.2.4播种。
a)播种期:根据栽培、气候条件、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b)种子质量:符合国家对不同蔬菜大田作物种子的不同要求。
c)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和定植密度确定播种量。
d)播种方法: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确定播种方法。如根茎类适于穴播,叶菜类适于撒播、条播、沟播等。
4.2.2.5播种后管理。
(1)播种后水肥管理:播种后及时浇水,保证齐苗壮苗,出苗后及时间苗,缺苗时及时补栽。
(2)除草:出齐苗后及时拔草,或采用除草剂去除杂草。或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剂喷洒地表。
(3)越冬苗的管理:需要越冬的苗子要作好越冬前灌冻水,越冬时温度及越冬后返青期的管理。
4.2.2.6定植:
i.定植前准备:整地施基肥,撒播有机肥深翻入土。按种植要求做畦。
ii.定植时间:低温稳定在大田作物允许的生长的温度以上定植。
iii.定植方法及密度:采用大小行定植,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生长期长短、气候条件以及栽培习惯确定定植方法和密度。
4.2.2.7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4.2.2.7.1水肥管理。
(1)定植后及时浇水,需要蹲苗的要进行蹲苗,蹲苗结束开始浇水、追肥,分多次随水追施肥料,针对地区和大田作物确定追肥的种类和数量。
(2)施用的肥料品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达到无害卫生要求。
(3)根据大田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结合,追肥与基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最高无机氮素养分施用限量为170kg/公顷,收获前20天不得追施无机氮肥。
(4)不应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应使用未经发酵熟腐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4.2.2.7.2植株调整。
(1)支架:对于茄果类蔬菜需要支架的进行支架,提高坐果能力。
(2)整枝:对于需要整枝的蔬菜大田作物根据密度进行整枝。
(3)摘心、打叶促进植株生长。
4.2.2.7.3病虫害防治。
(1)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无害化控制原则。
(2)农业防治:要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清洁田间,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量。
(3)物理防治:采取天敌昆虫、防虫网隔离、热汤处理等措施。
(4)药剂防治:不使用国家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详见《农药管理规程》。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42860和GB/T8321;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械或具有负交互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4.3关键过程确认。
4.3.1关键过程包括:
(1)对原料的农残控制、品质控制、收率控制等与原料有直接影响的过程。
(2)原料重要生长时期特性形成的过程(如苗期管理、定植后栽培管理)。
(3)操作复杂、原料质量容易波动,对农事操作要求较高或异常发生较多的过程(如农药散布过程)。
4.3.2农场管理部生产的关键过程是根据不同的大田作物生长特性和栽培时期而变化的,具体过程在各类大田作物的质量记录中具体体现。
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和控制,证实过程的执行能力和效果。使用时,这些确认和控制包括:
(1)过程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对关键过程采取适宜的控制方法对该过程进行控制。
(2)对所使用农药能力按照《农药使用手册》进行使用,执行《农药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人员(植保员)需进行考核评定后持证上岗。
(3)基地管理人员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有专职农技人员将农药发放到所需的基地并监督指导,说明稀释倍数、使用数量、散布方式等,将现场农药使用情况完整真实地记录。
(4)将栽培管理过程记入《原料栽培管理表》中。
5、相关文件
5.1农药管理规程
5.2农药选择使用、作业指导书
5.3农药使用手册
5.4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6、质量记录
6.1原料种植计划与实施记录表
6.2原料栽培管理表
十一、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合理标识、有效追溯达到对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过程、结果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当使用或交付,当不当使用或交付发生后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置。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基地内所有的作业过程。
3、职责
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物品进行标识,建立有效追溯体系。农场负责对各部门标识、追溯体系进行检查。
标识物(类) | 标识形式 | 标识人 | 内容 |
状态 | 书写、挂牌 | 现场作业者 | 对产品、物料的合格与不合格,处置过程、加工状态等进行标识,以防误用或发生不可预料的危害 |
来源 | 书写或挂牌 | 现场作业者 | 对于不同的产品(种苗、农资等)应就其来源、用途、数量、状态、日期等信息进行有效的标识,以防发生非预期使用 |
注意事项 | 书写、挂牌 | 现场管理者 | 对因接触或不当使用即会发生危害人类健康或破坏环境的,应予以标识,可用适当的通用的标志,也可用适当的文字予以标识 |
设备 | 标签、挂牌、区域存放 | 现场作业者 | 对设备的精确度有要求的、设备操作易危险的、设备丧失正常用途的等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
危险品 | 标签、挂牌、专用区域存放 | 现场作业者 | 指农药、花费、试剂、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存放于指定场所,同时对其本身及周围环境也应进行适当有效的标识,防止发生危害 |
救急物品 | 定点存放、书写、挂牌 | 指定专人 | 对于救急物品除应放于指定区域外,还应对其他地点进行醒目、有效的标识,以能够保证迅速发现,同时要对物品的使用方法等进行适当有效的标识 |
4、标识的管理
4.1标识按3中规定制作完成后,立即挂到醒目位置。
4.2挂放人应坚持每天检查标识的安全情况,发现标识破损、污染、丢失等现象时,必须马上更换。
4.3农场管理部负责对全厂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或未按规定标识的,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标识,如当月累计3次以上(含3次)不按规定进行标识,可对部门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处罚。
5、追溯
5.1对于有追溯要求的产品或过程必须建立追溯体系。
5.2追溯系统有各责任部门针对不同产品、不同要求制定,经农场管理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5.3追溯系统必须保证要有示意图。
5.4追溯系统建立的方法。
5.4.1过程识别:建立追溯系统前,由农场管理部对生产流程进行分解、识别,并确定生产涉及的一般过程、特殊过程,各个过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
5.4.2通过对不同过程的分析,可以确定相应的因果关系,为以后的追溯提供理论依据。
5.4.3制定记录表格:根据4.2.4.1及4.2.4.2标准,对种植实现过程建立完善的记录表格,以对发生的每个过程所拥有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
5.4.4制作产品实现流程图:将实现详细过程的有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在图上叙述过程名称、作用(如有必要),此为产品的追溯系统图。
6、标识及追溯的管理
标识及追溯系统制作完毕投入使用后,应在内审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及时作出适当调整。
十二、GAP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改进自身的GAP体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和预防不合格,确保GAP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
适用于根据标准及体系建立的GAP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场所和活动。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GAP体系审核的协调。
3.2审核组负责内部GAP体系审核的具体实施。
3.3各部门配合并接受内部GAP体系审核。
4、工作程序
4.1每年进行1次内审,重大改革等必要时可增加内审次数。
4.2管理者代表编制内审年度计划,总经理批准后,由GAP小组分发(可以使用公司内部邮件形式)。
4.3审核人员
4.3.1审核员须经过审核课程培训并考试合格。由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独立人员来进行。
4.3.2审核组长主持审核会议,制定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给审核组成员布置工作。对现场审核进行控制,使审核按计划和要求顺利实施进行。提交审核报告
4.3.3审核员根据审核范围,要求编制检查表;按照审核计划,完成审核报告。将观察结果整理成书面资料,编制不合格项报告。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4.4审核步骤和要求
4.4.1建立审核小组,根据审核目的、范围、部门、要素以及审核日程安排,由管理者提出审核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建立审核小组,确定审核组长。
4.4.2制定审核活动计划由审核组长制定,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审核活动计划内容包括:
本次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依据的标准和文件;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成员的分工;审核的日程安排。
4.4.3资料准备,GAP小组负责提供所需的有关文件、记录表格,包括《手册》等及其它有关资料,检查表格、不合格报告表格、审核报告表格等。
4.4.4编制检查表 根据审核活动计划,由被指定审核具体部门的审核员编制检查表;检查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作为标准检查表为以后的审核提供参考;
4.4.5 审核实施
1)首次会议
a)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按照审核计划确定出席人员,到会应签到,并做好会议记录。
b)宣读审核计划,说明审核具体内容和方法,确定陪同人员和下次会议时间。
2)现场审核。审核员根据分工进入现场审核,并按审核检查表的计划安排实施、记录符合要求的证据和不符合要求的事实,审核组长应全面掌握整个审核过程。
3)审核组内部会议。每天审核结果审核员应在内部会议上相互交流审核的信息,组长对审核情况进行小结,并确定不符合项,审核组长准备本次审核的总结,并由责任部门对开出书面不符合项进行确认认可。
4)末次会议:审核结束应召开末次会议,内审核组人员和受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人员须签到。
末次会议主要内容:
a)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b)本次审核情况汇总;
c)宣读书面不符合项报告;
d)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e)宣读审核结论。
4.5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其内容为: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审核过程和审核主要内容;审核依据的文件;不合格情况;审核结论。审核报告在审核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内完成,审核组长必须及时将审核报告及资料移交处理。
4.6纠正措施
责任部门接到内审报告及其“不合格项报告”后及时进行分析,及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纠正和预防措施。
4.7跟踪验证
审核组长要组织内审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查列的各个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作好记录,对无效的措施应重新进行验证。
4.8对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管理程序》。
4.9内审结束后的所有内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保存,可提交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
6、质量记录
6.1内部审核计划
6.2检查表
6.3不合格项报告
6.4审核报告
十三、不合格产品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及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外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及成品出厂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
3.2植保人员配合好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并具体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标识和隔离。
4.1.1对于外购产品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在外购产品检测记录上做好记录,由仓库保管员按《标识和可溯性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做出“不合格标识”,并将其放置于仓库的不合格区域。
4.1.2对于生产或收获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并按《标识和可溯性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做出“不合格标识”,将不合格品隔离放置在规定的不合格区。
4.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2.1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决定参加评审的人员,经过评审,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决定。
4.2.2对于外购产品的不合格的评审,由农场管理部组织植保人员和仓库保管员进行评审,做出退换、拒收、索赔等决定,由仓库保管员做好记录,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经农场管理部部长审批后,由植保人员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
4.2.3对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2.3.1 对轻微不合格品的评审,由现场管理员进行评审后作出返工或报废的决定,直接通知责任者实施。
4.2.3.2 对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 由农场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做出返工、报废或降级的决定,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报总经理批准。
4.2.3.3 对过程产品需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农场管理部组织出现不合格品的负责人实施返工后,由现场管理员按产品要求重新检验。
4.2.3.4 对于决定报废的不合格品,由农场管理部部长组织人员将报废品放进报废区,隔离存放,统一处理。
4.2.3.5 严重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实施部门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上填写处置结果,报农场管理部审核认可。
4.3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农场管理部应针对不合格品所造成的后果或潜在影响程度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办法,可采取产品召回,经顾客批准的让步使用等;农场管理部应组织有关部门指定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具体按《纠正措施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
4.4由农场管理部对与不合格品的控制有关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保存。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5.2记录管理程序
6、质量记录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十四、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1、目的
保证有公司标志的产品在任何时候从客户召回时都尽可能有效、快速和完全进入调查程序。
2、职责
具体负责召回程序的执行,联系方式如下:
客户投诉
↓
办公室
(电话:---------- 传真----------)
↓
农场管理部
(查各种原始记录,分析其原因)
↓
上报分管领导
↓
总经理
↓
(经研究)
实施产品召回
3、召回程序及内容
3.1 公司建立与产品编码系统有关部门的文件,代码标识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
3.2 产品的去向公司详细记录,去向记录的保存时间应超过保质期限。
3.3 公司建立健全顾客投诉档案,所有与健康和安全投诉有关的联系和处理记录存入档案备查。
3.4 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安全风险时,公司根据产品去向记录迅速从批发商处召回未食用的产品,召回后隔离存放,加以评估其安全性,如未全部召回产品,根据风险程度通过媒介等形式报告消费者,详细说明危害类型,迅速召回产品同时将该产品单独存放,封存按照CIQ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
3.5 每次对召回的产品进行评估,并对产品的召回效率进行评估。
3.6 开始实施召回。
3.6.1 及时报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认证机构,通报内容包括:
(1) 召回的原因;
(2) 召回的类型、名称、编号、公司代码、生产日期和进出口日期等。
3.6.2 召回产品的数量包括:
(1) 被召回的产品当初在公司拥有的数量;
(2) 在召回时产品数量分布情况;
(3) 被召回的产品在公司剩余数量。
3.6.3 被召回产品的客户、城市,如果是出口的则说明批发商的名称、地址。
3.6.4 任何可能受同样危害影响的其他产品的信息。
4、质量记录
产品召回通知单
十五、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实际和潜在原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改时和预防活动,使质量与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消除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把再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限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与企业实际和潜在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管理活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3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工作程序
4.1当有下列不合格出现,须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a.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
b.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
c.顾客有投诉情况或不满意时;
d.关键控制点发生较大偏离时;
e.有关的质量记录、报告、客户意见等信息汇总分析后产生不合格的潜在趋势。
f.内部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出现不合格项;
4.2当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时,由负责人填写“不合格报告单”,分析、确认不合格原因进行,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落实。若经确认不合格非本部门原因所致或本部门无法解决的,将“不合格报告单” 提交技术部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4.3当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或关键控制点发生较大偏离或顾客的投诉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职能部门召开质量分析会。作好会议记录,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必要时由董事长批准实施
4.4有关的质量记录、报告、客户意见等信息汇总后产生不合格的趋势,由质量例会形式进行分析,作好会议记录,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必要时由董事长批准。
4.5制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并规定完成期限和责任人。
4.6纠正和预防措施必须由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
4.7验证和记录
4.7.1当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实施部门应通知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人员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将信息反馈有关领导。
4.7.2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a.各项措施是否已按规定日期完成;
b.完成后的效果如何;
c.如措施引起相关文件更改,是否按规定办理了更改手续。
4.7.3对有关客户投诉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贸易(销售)部应将验证后的结果及时向客户反馈。
4.7.4采取重大纠正和预防措施后的有关信息,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评审。
4.7.5若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体系文件修改,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4.8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管理者代表按《内部质量审核管理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记录管理程序》
5.2《文件管理程序》
5.3《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5.4《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5《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
5.6《管理评审程序》
6.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