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酸牛奶中的防腐剂问题案例

   2015-05-01 食品伙伴网740
核心提示:产品:酸牛奶背景:酸牛奶是以新鲜全脂生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近年来,酸牛奶在夏令冷饮食品中,已成为风靡一时
产品:酸牛奶

背景:

酸牛奶是以新鲜全脂生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近年来,酸牛奶在夏令冷饮食品中,已成为风靡一时的佼佼者。酸牛奶如此,不仅因为它清香宜人,酸甜适口,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有着难得的好处。酸牛乳在营养功能上有许多特点,长期食用酸牛乳能够调理肠胃内细菌平衡;能增加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抑制有害的菌群,刺激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强化钙质的吸收,降低情绪焦虑及避免骨质疏松症,提高人体免疫力。

进入2005年后,渐入平稳发展期的乳品企业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了强项领域和新品开发上,而酸奶成为各家不约而同的新“选择”。 众多企业在酸奶领域的频频发力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擅长常温奶的蒙牛乳业悄然上市了大批酸奶,在上海贴身紧逼光明;三鹿牵手瑞典爱克林公司共同推广“新鲜壶”酸奶;光明、伊利也都推出了一系列酸奶新品…… 企业频抛橄榄枝的背后,当然是诱人的市场前景。AC尼尔森发布的2005年《放眼中国市场》报告中200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长了7%,其中酸奶以38%的增长率位列各品类销售额增长之首。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表示,酸奶的行业平均利润要比常温奶、奶粉等其他品类高出10%左右,好的企业则会更高,可以达到20%~40%。酸奶作为鲜奶的竞争替代品将逐渐成为乳企发展的重点,酸奶将成为乳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质量事件:
    某官方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承担了乳制品的省级监督抽查工作,主要针对酸牛乳、乳粉类、巴氏灭菌乳等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酸牛乳产品检出含有防腐剂“苯甲酸”,但是均未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所以根据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判定标签不合格。事后,部分生产企业来函,说明他们未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苯甲酸”。
调查分析:
    接到生产单位的反馈信息后,该机构立即组织复检和对相关标准的核查,结果如下:
    1.首先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复检结果和原检测结果一致(其实在原检测过程中已经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了确认),样品中确实含有“苯甲酸”物质。国标GB2746《酸牛乳》对调味酸牛乳中苯甲酸的允许限量为0.03g/kg,该机构的实测结果为0.01g/kg。
    2.从适用标准的正确性分析:
    GB7718-2004中3.3条款的定义:在制造或加工食品使用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GB7718-2004中nth="12" day="30"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5.1.2.2.1条款部分内容: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
    从上述标准条款来看,该机构的判定也没有问题。
    就此问题该机构与GB2746标准和GB7718标准的制标单位进行了联系咨询。

结果如下:

    1.酸牛乳GB2746制标单位相关人员证实,GB2746在制定时,制标单位曾从全国抽查一批酸牛乳,其中有70%的产品检出“苯甲酸”。其主要原因在于酸牛乳生产原料中可能存在的马尿酸在接种乳酸菌后3h基本转化为“苯甲酸”,可以认为苯甲酸是生产原料中含有马尿酸的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副产品,一般苯甲酸在生产原料中含有马尿酸的发酵乳中的自然发生量为0.011±0.005g/kg.
    2.GB7718-2004标准制标单位相关人员介绍,由于预包装食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成分比较复杂,在无法区分其是否属食品本身在制造或配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时,不宜利用配料清单过分追究未添加的成分。
结论: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此次抽查中酸牛乳中含有的“苯甲酸”物质并不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的,而是其中的一道生产工序导致产生了“苯甲酸”,所以不需要在配料表里面标注。随后,该机构发出了更改报告。
工作体会:
    1.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作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来说,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准确及时的出具检测结果是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仅仅做到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食品是个复杂的学科,不同种类的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工艺。要想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全面的检验员就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知道某类产品存在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的检验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2.国家应该在检验机构内部建立相关的交流机制,做到信息能够及时沟通。以上述情况为例,标准制定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通过信息交流机制通知其他检验机构,做到信息共享,也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同时也给生产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次问题出现在酸牛乳这类产品上,以后还会不会有可能出现在肉制品、饮料类产品、调味品类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质量管理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