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修订过程中,ISO/TC176委员会广泛征集了国际上一批深受尊敬的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后,用最概括的语言统一组织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成为修订新版标准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实施新版标准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在ISO9000:2000标准第0.2节看到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而“过程方法模式”就是八项原则之一,这项原则的运用,使得2000版标准比1994版有了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过程模式提倡用过程方法来识别和建立体系,用过程方法来对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由于过程方法符合质量活动的普遍规律,所以适合所有行业实现产品的管理运作;
2000版的三个核心标准:ISO9000/9001/9004的引言中,都给出了过程方法模式图,而该图充分体现了戴明循环(PDCA)的管理思想和工作原理,构成了新版标准的又一特点;
1994版用20个要素体现标准对质量体系的要求相比,过程方法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以过程的连续性替代了20个要素的不连续,这使得任何采用标准的组织都能更方便地理顺其质量管理体系,而无须花很大气力去识别质量活动与要素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说过程方法模式是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一个纲。只有对其深入理解,才可能深入理解标准的要求。
2、从哪些方面理解过程方法模式?
过程方法模式说明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反映了2000版ISO9001/9004第5、6、7、8章的内容,覆盖了标准的所有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该模式图:
顾客(相关方)的要求是组织整个过程,特别是“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而“产品实现”过程中第一个子过程就是“与顾客(相关方)有关的过程”,对这个子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奠定了组织的其他过程有效性的基础。
组织的输出是产品(服务),而输出的接受者是顾客(相关方),这种输出是否达到了顾客(相关方)的要求,则是通过对其满意度的测量来确定并评价的,评价的结果会反馈回到体系的监视测量改进环节。
从组织内部来看,由标准第5、6、7、8章的要求形成的体系的四大“板块”过程,同样形成了输入、输出的过程链,即形成了一个闭环,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和主要内容,呈现出体系的螺旋上升发展趋势。
“产品实现”过程在整个体系中具有“主体”的地位。这是因为,“产品实现”的输入和输出都直接与顾客(相关方)相联系,体现了八项管理原则的另一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另外,组织的物流和信息流在“产品实现”过程完成了增值转换,形成了产品(服务)。再有,在体系的四大板块中,只有“产品实现”板块最具组织的特色,从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上,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主要就是对这一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过程模式图描述了整个组织的全部过程,亦即包含了组织每位成员的活动。因此找到每一小过程在模式图上的位置,把握其在体系中肩负的质量使命,对于组织的每位成员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