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现就我市2010年粮食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粮食生产,尽最大努力确保粮食安全
2010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粮食总产值增长3.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2.4万亩,达到126万亩,亩产提高2%以上,确保粮食总产达到48.5万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水稻轻简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走上全省前列;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效,农业规模经营实现新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新提高,粮食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努力增加播种面积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娄底市制定的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利用气候、耕地条件提高复种指数,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市政府根据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分解任务到各乡镇、办事处(具体任务见附表),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26万亩以上。各地要把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尤其是双季稻播种面积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大力推进玉米、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抓好粮食高产典型
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两高一优、生态安全”为目标,重点通过“五新”技术推广,提高粮食单产。全市突出抓好以下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广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面积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马铃薯免耕栽培1万亩;二是建立市级粮食高产栽培示范片7个,其中万亩双季稻高产栽培示范片1个,万亩优质稻示范片1个,万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片1个,万亩水稻统防统治示范片1个,千亩晚稻超级稻示范片1个,千亩马铃薯免耕栽培示范片1个,500亩秋种大豆示范片1个。各乡镇、办事处要切实办好一个一定规模的粮食高产示范片,其中杨市、荷塘、水洞底、金石、龙塘等乡镇办好一个3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栽培示范片,古塘、伏口等乡镇办好一个2000亩以上的一季稻高产示范片,其余乡镇各办好一个1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栽培示范片。
3、鼓励粮食生产规模化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鼓励和支持耕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一是大力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力争全市2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000户,其中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00户,重点支持专业化生产大户,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实现订单生产面积1万亩以上。二是开展一批规模经营示范片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服务试点,探索并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合同文本,确保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三是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加大对《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违法发包农村土地、承包期内违法收回和调整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4、大力推广双低油菜种植
在抓好油菜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的同时,提高双低油菜覆盖率,下大力气抓好稻田油菜生产,积极推广“稻、稻、油”生产模式,增加油菜种植面积,力争我市油菜生产在全省排名有大幅度上升。
二、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着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连续7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继续坚持和扩大,并呈现出体系化和制度化新特点。省、娄底市各级也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生产财政投入力度。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国家有关农业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1、严格管理粮食扶持资金。要认真落实中央的粮补政策,加强资金管理和检查监督,严格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杜绝弄虚作假,确保扶持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动员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2、大力改造农业基础设施。要组织实施好“沃土工程”、“基本粮田建设”等项目,全面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污染和退化,逐步形成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
3、加强技术物质信息全方位服务。合理布局粮食作物品种,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净化农资市场,大力发展各种产销协会,实施“订单”农业,加强农业信息服务。
4、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稳定好农技队伍,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管理和领导,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组织动员农技人员积极投入生产第一线,全力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三、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抛荒
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全面履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严禁任何毁坏破坏占用耕地的行为,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种树造林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严格乡镇办事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加快推进标准良田建设,重点支持产粮大乡大镇和种粮大户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尊重农民种植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农民搞好农作物区域布局,调整好作物种植结构,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遏制耕地抛荒和“双改单”现象,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夺取粮食稳产的重要工作。各级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耕地全年性抛荒,其中季节性抛荒面积必须控制在2%以内。把制止耕地抛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其中重点强化对斗笠山、茅塘、蓝办、湄江、六亩塘等乡镇以及207国道、娄涟公路等一些主要沿线乡镇的粮食生产督查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促进耕地充分合理利用,严禁耕地抛荒现象发生。
四、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
把抓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作为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1、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积极推广已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审定并能获得良种补贴的农作物品种。根据我市实际,水稻重点推广株两优611、陆两优996、金优974、中浙优1号、Ⅱ优58、丰源优299、金优207,玉米重点推广联合3号、临奥1号、新中玉1号,马铃薯主要推广东农303、湘马铃薯1号。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各自实际,科学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其中水稻、玉米的良种覆盖率要分别在100%、95%以上。
2、选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双季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和“三定”栽培技术、优质稻“三高一少”技术、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免(少)耕栽培和直播技术为主的轻型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高水稻机耕、机插和机收率,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率和农业效益。
3、抓好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
抓好“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全年培训转移农民3500人以上。继续抓好实用人才和农民创业培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提高科技示范和创业带动能力,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全年达到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500万份以上。
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放心工程”,全面杜绝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把农业“三品”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区主要农贸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全市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农残超标率控制在5%以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加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整合内部资源,完善土壤肥料化验室、农产品化验室,添置仪器设备,充实技术力量,健全规章制度。依托检测中心,加强中心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主要农产品日常监测;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种植基地抽样检测;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水质等环境监测;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化验检测。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教育
编印宣传材料,开设宣传专栏,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农产品生产大户、销售大户和企业负责人;调动和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逐步统一农产品生产、销售台帐,引导规范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完善索票索证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3、加快农业标准化和“三品”发展步伐
根据上级要求,围绕我市主导农产品,规范名优特农产品生产过程,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力争全年新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
4、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业自律相结合,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农业基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证标识等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各种违法行为。鼓励农业事业单位、中介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章程、合约等方式,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约束规范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实现行业自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作风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农业系统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各项决策落实,促进农业系统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加强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机关带系统,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依法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监督机制,以良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农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认真开展农业农村理论问题和政策调研,提高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建立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一○年三月二日
附表 涟源市2010年粮食生产计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