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漳政〔2005〕综57号)

   2011-05-19 346
核心提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国务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国务院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闽政〔2004〕26号)精神,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深化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储备粮的调控作用,加快粮食市场建设和培育的步伐,促进多种经济成份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增加和稳定全市粮食供给;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宏观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完善粮食安全工作省市县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市市情、粮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我市粮食安全。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发展粮食市场,健全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直接补贴粮农,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妥善解决企业“三老”历史包袱,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加强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切实保障我市粮食安全,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

  二、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增强粮食有效供给

  (一) 加强粮食物流规划,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我市粮食流通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和“北粮南运”粮食流通走廊的作用,发展粮食物流业。根据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的总体布局模式:大型港口中转库+新型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的要求,突出抓好漳州港招银港区仓储物流和福建省浦口粮食批发市场规划布局,做好我市疏港铁路支线和浦口批发市场铁路支线规划衔接问题,解决制约我市粮食铁路运输瓶颈问题。发挥我市漳州港招银港区粮食企业聚群和粮食仓储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粮食物流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和粮食“四散化”物流供应链,把粮食物流业务从市内延伸到市外,从国内延伸到国外,提高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整合国有粮食企业资源,加快建设漳州市粮食物流网络,促进漳州市粮食流通业的发展。要按照“谋划项目、抓好项目、督查项目”的思路,以项目培育粮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支撑点,以项目带动粮食流通工作的创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具体要抓好粮食“三个规划”,即漳州市粮食物流“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省浦口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规划、漳州市粮食供应网点发展规划。以现代粮食物流的理念来推动粮食流通与粮食生产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加工相结合,促进企业增效;与粮食企业改革相结合,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创新;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粮食消费相结合,促进粮食消费安全、营养、保健、方便;与粮食物流信息化相结合,推动现代粮食物流业健康发展;与漳州港相结合,推动漳州港国际粮食物流园区的形成。由市粮食局负责提出《漳州市粮食物流“十一五”发展规划》方案,市发改委负责规划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龙文区政府负责提出《福建省浦口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规划》方案,市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和组织可研论证工作;漳州市粮食供应网点发展专项规划纳入《漳州市城区商品流通网点“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市经贸委提出方案。

  (二)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和粮行米市发展,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在平衡供求中的重要作用。粮食产业是我市建设优质食品供应基地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市打造“三个基地”,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从事粮食经营,对粮食企业运粮车辆开通“绿色通道”,按市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农产品流通的若干规定》(漳政〔1998〕综134号)要求,严禁在市内收取过路过桥费,提升市场服务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加快形成以漳州市中心城市为主,辐射周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粮食市场网络。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把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场建设;市级财政每年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仓储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信息系统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县级也应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要利用港口和现有设施优势做好与国家“十一五”粮食专项物流规划相衔接,争取国家 “北粮南运”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项目在港区落户;龙文区政府要把福建省浦口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和粮食加工企业建设用地、粮食批发企业仓库及相关流通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并与国家和福建省“十一五”粮食物流专项规划相衔接,争取列入福建省粮食物流节点,在信息系统、检测检验等项目上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临港、边贸等县(市、区)市场建设和粮食加工企业建设用地、粮食批发企业仓库及相关流通设施建设用地要纳入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各地在市场建设规费等方面要给予适当优惠。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在粮食采购、加工、批发、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带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可列入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享受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粮食经营户进入粮食批发市场,对入驻新建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批发市场内新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参照享受《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闽委发〔200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福建省商贸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4〕50号),以及《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漳委发〔2001〕10号)、《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漳委发〔2003〕15号)和《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粮食市场繁荣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漳政〔2002〕综201号)所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加强与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合作,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技术为依托,以品牌为支撑,通过工商联合联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各县(市、区)要培植1-2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粮食主产省在我市设立的粮食经营企业,与我市粮食企业同样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及粮行米市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流通现代化、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有关优惠政策。粮食主产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我市投资创办的粮食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企业,可参加福建省及漳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粮食产销协作要突出抓好 “引粮入漳”、“引企进漳”、“引资到漳”工作,探索开展国家、省级储备粮的委托代购、代储业务;加强与省际间粮食骨干企业的合作,市、县财政每年要适当安排省际间产销协作工作经费。

  三、规范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

  (一)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储优势,大力扶持民营粮食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各县(市、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发挥仓储等方面的优势,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增强竞争力,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各级政府对国有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在政策上要给予必要的扶持。

  加大对骨干粮店、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局等部门关于建立骨干粮店与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3〕80号)的相关政策措施,尤其是骨干粮店与骨干粮食加工企业享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有关政策,充分发挥骨干粮店与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在政府调控粮食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我市粮行米市的服务。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保障粮食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粮行米市在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服务,引导他们合法经营,维护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漳州市粮食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沟通行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会员提供粮食产、购、加、销、信息、培训等服务,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

  (二) 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粮食市场有序运行。

  规范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既要坚持多渠道经营,又要坚持资质标准。凡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户,须符合规定的经营资金、仓储设施、经营规模、检验储存技术等方面的条件,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承担粮食收购方面应尽的义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地粮食市场的指导和监督,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户实行年度审核制度。

  规范粮食批发、加工、零售市场的管理。从事粮食批发、加工、零售的经营户要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所有的粮食批发、加工经营户、骨干粮店、经营粮食的连锁超市,粮食库存数量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库存;在异常情况下粮食库存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库存。

  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收购、批发、储存、加工、零售企业都要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制度,必须定期如实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所有的粮食经营者都必须服从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不得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扰乱市场,也不得垄断或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闽政[2004]26号),要切实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责,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在政府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启动后,所有粮食经营者必须按政府要求承担应急任务,服从政府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当市场粮价出现异常波动时,各地必须严格执行粮食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依法取缔无照经营,严格查处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合同欺诈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活动中价格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质监、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质量、卫生的检验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三)加强粮油质量监管,确保粮食产品安全。

  要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粮油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充实机构和人员,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改进检测技术和手段;要加强对粮食产品的检验检测,保证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和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粮食产品的认证和转基因粮油产品标识制度。粮食、质监、工商、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严格卫生许可制度,确保粮油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直接补贴机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一)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在充分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在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根据省政府(闽政〔2004〕26号)文要求,当省政府决定对籼稻订单收购实行最低收购价时,我市各级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二)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根据国务院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精神,我市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按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订单数量挂钩的办法对出售订单粮食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订单粮食直接补贴的计算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落实到售粮农户,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对出售订单粮食的农民的直接补贴(种子补贴按政策从农业发展基金列支)。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要增加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严禁截留、挪用。

  五、进一步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

  农业发展银行要保证地方各级粮食储备和政府调控粮食的信贷资金需要。对各级储备粮所需资金,按计划保证供应。对各级人民政府为调控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落实有关费用、利息及价差补贴的前提下,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括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具备贷款条件、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发放收购资金贷款。同时,对具备粮食收储资格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骨干粮店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军粮定点加工企业以及其它粮食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应给予贷款支持。

  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一)我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继续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

  (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地要积极探索和采取改组联合、股份合作、分离重组、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储备与经营业务分开之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抓紧重组,调整经营思路,可以组建股份制的粮食购销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培育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所有制的综合性骨干粮食企业,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在2007年底以前,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精神,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所有历史财务挂账,经清理审计认定后,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在清理工作中,要妥善落实银行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进一步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定岗定员,人员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改革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妥善解决“老人”问题。1998年以来,我市粮食系统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粮食部门要继续抓好人员下岗分流工作,真正做到定岗定员。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继续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含军粮供应企业,下同)以前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尚拖欠的部分资金以及继续分流富余人员所需的资金,由各级政府统筹考虑,采取多渠道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一次性预留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资金。其不足部分以及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解除劳动关系的适当补助,在粮食风险基金有节余的情况下,按照财政部《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调整风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实施意见》(财建〔2004〕75号)的规定,报省财政厅、省粮食局、省农业发展银行审定后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六)妥善解决企业已处理完“老粮”的遗留问题。我市国有粮食企业以往库存的按保护价(含定购价)收购的“老粮”已经基本处理完毕,但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要分清情况,妥善处理。

  (七)妥善处理“老账”问题。对中央核复的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的粮食财务挂账,有财力消化新增粮食财务挂账本金的市县,可由各县(市、区)政府提出具体还款承诺,在上报省、市政府转报财政部并签订还款承诺责任书后,在现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贴息的挂账总额内,对各县(市、区)政府承诺消化的本金挂账,在消化期内,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其余的继续挂账5年(2004年至2008年),5年挂账利息继续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对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粮食企业新发生的亏损挂账,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财政、审计、粮食、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清理,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具体清理审核办法另行下达)。凡经认定的各项政策性亏损,利息从同级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账,并由同级政府统筹资金逐步消化。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偿还。

  七、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我市粮食安全

  (一)严格保护耕地,努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全面加强土地用途管制,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区5291片,面积260万亩不减少,在省定我市256.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决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也不许建设固化永久性鱼池,不得种多年生植物,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用地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管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措施,兑现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种子工程”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旱片治理、标准农田建设等促进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大力推广粮食先进适用增产技术,确保全市粮食自给率不低于50%。

  (二)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制度。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粮食包括大米的储备规模。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储备规模到位情况实行上、下半年两次通报制度。严格执行《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各级储备粮的收购(除订单外)、销售、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批发市场公开交易。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除积极向中央、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外,各级人民政府也应适当安排配套资金,用于粮食中心储备库的建设和维修,改善储粮条件。省粮食、财政拨助的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资金下达到县(市、区)财政后,县(市、区)财政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绝不允许挤占和挪用。

  (三)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种子储备制度。各地要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种子储备任务,及时制定种子储备方案,并将种子储备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落实《福建省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辖区内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的管理办法,确保全市43.2万亩,其中市级12万亩的粮食安全种子储备任务落实到位。

  (四)健全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省和各地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必须按时足额筹措到位。漳州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粮食风险基金按序时到位情况实行上、下半年两次通报制度,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省、市级财政将继续执行扣款,强制到位。

  (五)做好粮食进口、加工和军粮供应工作。根据我市粮食市场供应情况,要将粮食供应网点纳入城市供应网点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要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地方自筹一点以及吸纳民间资金投入等办法,使粮食网点建设跟上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根据我市粮食市场情况,引导和扶持我市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争取进口粮食配额,组织进口粮食,满足市场供求要求。各级政府要根据粮食市场供应应急需要,落实好大米加工能力,以应急需。做好军供粮源保障工作,积极组织粮源,保证部队用粮需要。

  (六)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完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制度,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并做好有关信息通报,稳定市内粮食的供给;从发展粮食市场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起我市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从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入手,保证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应将粮食安全预警工作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适当加以安排。

  (七)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逐步实现依法管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组织学习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各地粮食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粮食经营户学习国家有关粮食政策、法规和规定,自觉地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进一步做好陈化粮销售处理和监管工作,严防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管好我市各级储备粮。

  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一)继续加强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粮食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对本地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全责。

  (二)进一步完善粮食工作省市县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行政首长在粮食工作方面的主要责任:一是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三是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四是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管好粮食储备;五是确保应急粮食种子储备规模的落实;六是确保粮食风险基金及时足额自筹到位;七是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八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为落实好粮食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从2005年起,市政府将向各县(市、区)政府下达粮食工作责任状,并建立粮食工作考核制度,主要考核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储备、粮食种子储备、粮食风险基金、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市场稳定等项指标。

  (三)进一步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对象,要由过去的国有粮食企业转变为全社会的各种经济成分粮食市场主体;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由过去的重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和服务;管理目标由过去的粮食购销调存转变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行政管理、行业指导以及执法的职责,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切实履行好职责。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密切配合,切实落实推进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由市粮食局提出新增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粮食安全市场监测等职能所带来的内设机构和人员增加的初步方案,商各级编办研究同意后,报同级编委研究决定;财政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市场执法、行业统计、市场监测等经费保障,并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的足额到位和使用监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地区: 福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