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结合廊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24年,我市推荐认定环京蔬菜生产基地4家,总数达到20家,全市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以上,新增“两品一标”产品20个以上。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10家。京津冀三地联合培训我市基层农技人员60名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廊坊“净菜进京”
1.推进精品蔬菜产业集群规模发展。以续建环京津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重要抓手,面向京津高端市场,立足四季均衡供应,推动设施蔬菜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着力打造环京津高端精品优势蔬菜产业带,2024年全市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全年蔬菜供北京市场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北京市场占比稳定在15%左右,保障京津“菜篮子”产品供给。突出主导品种发展,继续做强番茄一号、设施黄瓜、安次甜瓜、永清胡萝卜等单品果菜类。
2.建设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统筹百亿级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鲜菜应急保障供应基地,打造标准化“第一车间”“原料车间”。推荐认定环京蔬菜生产基地4家,总数达到20家。加强基地日常管理,做好产销数据监测填报工作,强化质量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不定期开展抽查核验,确保基地蔬菜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
3.推进北三县高端净菜产区建设。以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为重点,发展韭菜、生菜、油菜、香菜、莴笋等精细叶菜。对标全国一流水平,示范推广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加大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生鲜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家庭后厨房式蔬菜供应体系,保证蔬菜品质,保障供给安全。
4.提升固安县直采直供中心功能。拓展固安县蔬菜直采直供服务中心功能,通过“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食对接”“电商对接”等形式,拓宽直采直供中心流通渠道。从集约化种植,鲜菜采收,净菜加工,质量检测到冷链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动争创国家级“廊坊农业品牌”,新增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市级以上企业品牌12个以上,授权30家以上企业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品牌称号。通过电视广播、官媒、新媒体、发放宣传手册、专场推介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在京津宣传我市“安次甜瓜”“永清胡萝卜”“三河熏鸡”“大厂牛羊肉”等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宣传推广矩阵。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叫响叫靓乡土特色品牌,提供品牌农产品的溢价能力,稳固提升京津市场“菜篮子”“果盘子”地位。
6.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国际、国内大型农产品展会作用,并积极组织具有影响力的产销对接活动,如组织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品牌称号使用权的企业参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承办2场省级净菜进京“六进”活动、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集中宣传展示廊坊品牌农产品,助力廊坊净菜进一步开拓首都市场;组织开展10场以上县域品牌专题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净菜进京、品牌推介、产销对接、农产品擂台赛、直播带货、特色节事等活动),开创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多点齐发、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廊坊品牌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7.强化产品认证管控。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支持食用农产品供京基地、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各类标准化示范场等纳入绿色优质基地,依托国家绿色优质基地监测评价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平台录入生产主体达64家以上。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新增“两品一标”产品20个以上,做好证后监管,严格产地环境评价监测和产品质量监测,确保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8.加强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以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为主要准出标志的全程追溯体系建设,依托国家和省平台建设电子追溯点达85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基本覆盖。督导协助推动固安县、永清县农产品追溯与网格化监管提升项目建设。支持供京重点农产品生产县在乡镇及生产集中区建设快速检测室,支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通过追溯平台开具合格证,在重点产品主产区建立产地准出机制,从生产源头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三)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合作
9.深化农业项目合作。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吸引更多京津涉农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组织参加京津冀农产品产业对接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等活动,特别是积极与中化集团、首农食品集团、北京菜篮子集团、北供供应链管理公司等央企、京企对接,重点引进一批全产业链合作项目,重点推进10个京津农业项目建设。对在谈项目,持续跟进,力争早日签约落地。对已签约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确保按计划开工。对在建项目,积极督导,确保早日投产。
10.推进中央厨房(预制菜)工程。推动百亿级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净菜加工、预制菜肴、主食加工、调味品加工等中央厨房项目,重点推进益海嘉里、中达云创、古福等中央厨房项目加速建设,为激活京津市场提供源动力。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10家,延长产品研发、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产业链,实现综合加工、梯次增值,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加工配送产业链条。
(四)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11.深化人才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北京优势培训资源,组织对我市60名以上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积极通过创新驿站建设加强与京津科研合作,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加强合作。
1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绿色节水、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生态环保、高效利用等绿色生态高效技术,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引进推广京津冀共同遴选、推介、发布的高效抗逆、高产、节水农业主导品种和成熟适用先进性技术以及引领性绿色生态重大农业技术模式,促进京津优秀科技成果落地廊坊。
(五)开展动物疫病及植物病虫害联防联控
13.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在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诊断等技术环节,加强与京津农业农村部门交流与合作,继续贯彻落实《通武廊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解决区域合作的协调和重大事项的推进。积极参加京津冀三地毗邻县(市、区)开展的小片联防联控活动,强化信息通报和共享,年度通报布病等人兽共患病监测情况4次以上,做好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
14.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加强与京津农业农村部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合作,重点围绕小麦条锈病、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螟、草地贪夜蛾、粘虫、番茄潜叶蛾、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等重大流行性病害、重大迁飞性害虫、新发病虫害或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协同监测防控,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相关植保技术,完善病虫发生情况通报共享机制。积极参加省级植保机构组织的京津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开展的业务技术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我市植保工作水平。
(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协同
15.推动农业协同执法。积极参加2024年京津冀农业综合执法联席会议,沟通各自执法工作重点,交流典型执法经验,协商各项执法工作合作事项。继续开展京津冀三地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打击京津冀区域内农业违法行为。深化信息化联合执法,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七)统筹推进重大国家战略
16.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对盐碱地分布、土壤性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和承包经营等情况逐渐建立明细台账。积极参与津冀两地关于加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成果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增施有机肥等手段提升、改良盐碱地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地块条件引进推广种植高粱、茴香、菊苣等耐盐作物和大豆、小麦等耐盐碱品种,提高盐碱耕地综合利用效能。
(八)激发协同发展动力活力
17.梳理破解壁垒障碍。加强与京津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协调,对2023年已破解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巩固扩大合作成果。2024年,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销售、动植物病害联防联控、联合执法、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梳理查找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协调协同、执行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农业农村领域统一标准、统一政策落地落实。
三、保障措施
提高政治站位,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结合职能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各方加强工作联系,积极与京津农业农村部门和省厅、市直相关部门交流合作,各县(市、区)要主动汇报对接,积极营造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发展环境,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