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进程,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结合我市农业的实际,就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标准作为沟通国际贸易和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技术纽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利用技术标准保护发展菏泽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用标准化的手段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产业聚集和产业链的完善,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全市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各县区、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推行农业技术标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明确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把菏泽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把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培训体系、监测体系、管理体系、信息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畜牧、果蔬、花卉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府从发展经济、壮大产业、应对挑战的目的出发,营造推进技术标准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监督,调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标准化工作。2.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充分挖掘全社会的人才、技术、设备、资金潜力,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3.突出重点、渐进展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开展农业技术标准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和领域,通过开展技术标准研究,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我市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4.统筹兼顾、着眼长远。统筹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兼顾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之外的社会环境;考虑国际惯例,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菏泽市情;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长远。
(三)任务目标
总体工作目标: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推进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宏观管理和相关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农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实施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支撑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培植一批企业成为实施农业技术标准的主体。通过建立具有菏泽农业产业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的农业综合竞争力。2004—2006年:围绕实施国家重要技术试点工作,研究制(修)定30个技术标准,围绕瓜、果、菜、畜牧、花卉等品种,争取形成2个国家标准、32个山东地方标准;加强农业技术标准示范区建设,农业技术标准示范区面积达200万亩,起到明显的示范辐射作用;初步建成菏泽技术标准支撑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情报资料、信息咨询、培训和检测检验等服务。建好菏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全社会技术标准意识明显增强,政府和企业领导在WTO新形势下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普遍提高。全面开展技术标准人才培训,全市培训技术人员、科技带头户及分管领导10000人次,基本建立起农业技术标准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
2007—2010年:建立主要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制(修)定30个山东省地方技术标准,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60%通过质量认证,主要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达80%以上。企业技术标准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广大从业人员能够在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1—2015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采用严格的技术标准;农业技术标准示范区建设达到中等地市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健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种达到200个左右,并发挥品牌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
三、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推进模式
我市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应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自律”的推进模式。
(一)政府推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标准化的推进仍需要政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实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服务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市成立农业技术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科技、财政、质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具体实施工作。二是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三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使广大生产者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的自觉性。要建立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依托的农业标准化培训体系,市、县、乡三级层层搞好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及农业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尽快培养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懂专业技术的推广队伍,使农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二)市场引导。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搭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机制,引导农民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标准化生产,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三)企业自律。企业(农户)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体,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把实施农业标准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向质量要效益、靠诚信求发展的理念,摒弃狭隘的局部和个人利益,从大局出发,对品牌负责,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使农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切实落实好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各项措施
(一)加快制(修)订适应我市推广的农业技术标准。要加快农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进度,尽快解决农业技术标准水平低、推广慢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创新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机制,建立地方标准制定、审查、批准、发布等管理模式。
(二)强化农业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围绕治理农产品污染,建立产地农产品监测体系,抓好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的实施。强化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管理,严格按标准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进行检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加工全过程严格监控,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确保消费者健康和安全。
(三)积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动植物防疫等标准的采标。建立并完善疾病、疫情和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警通报机制,对进出口农产品严格检验检疫。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率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满足产品出口需求。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等级、计量、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满足新形势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需要。积极探索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工作,用标准化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抓好农业技术标准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选上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做法和经验。在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好10个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把实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列入工作计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在农业技术标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
(六)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检验检疫、农业、林业和环保等部门要研究如何通过制(修)订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提高检验检疫水平,加强境内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防治和封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七)增加农业技术标准工作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市、县区要列出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切实解决当前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的投资格局。
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