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呼政发〔2021〕7号)

   2021-08-02 503
核心提示: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加工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秉持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思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全面提升首府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能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着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加快“中国乳都”升级版建设,围绕提升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加大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建立乳业全产业链、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攻坚。以乳业发展为牵引,带动百万级生猪产业、肉类养殖加工产业、玉米种植加工、杂粮油料种植加工、马铃薯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架构形成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2021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1.8∶1,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71%;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家,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0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40家。

到202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2.3∶1,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76%;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家,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家。

三、重点工作

(一)千亿级乳业全产业链

1.目标任务

(1)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乳业种养循环发展,为奶畜养殖场提供优质青贮和饲草种植基地,并提供养殖粪污科学利用消纳用地。2021年建设配套饲料基地125万亩,到2023年,配套饲料基地150万亩。

(2)以土默特平原地区为主,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2021年奶牛存栏达到36万头,奶羊存栏5万只,实现年产生鲜乳180万吨。到2023年,新建大型奶牛牧场20个,奶羊场20个,奶牛存栏达到46万头,奶羊存栏达到15万只。

(3)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域,以伊利、蒙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优然牧业、圣牧高科等自治区龙头企业及市级龙头企业为带动,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乳业加工业实现日处理鲜奶5300吨以上。到2023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00亿元,乳业加工业实现日处理鲜奶1.0万吨以上。

2.工作措施

(1)提高乳制品加工能力

①全力推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重点项目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以“2+1+10+N+X”为主要内容,建设全国领先的5G+奶粉工厂和液态奶工厂、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大厦和一批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以乳业产业为核心的产城旅一体化大型综合体。2021年建成年产6万吨配方奶粉工厂一期项目和日产6500吨高端液态奶工厂一期项目,2022年投产。(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农牧局、土左旗人民政府)

②全力推进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设蒙牛日产800吨的低温奶工厂、年产3万吨的奶酪工厂以及日产500吨的鲜奶工厂建设。2021年底前,日产800吨的低温奶工厂、日产200吨的鲜奶工厂和年产3万吨的奶酪工厂主体工程完工,具备设备安装条件和试生产。(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农牧局、和林县人民政府)

③加快羊奶加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加工项目、华颐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巴氏液态奶加工项目改造升级、蒙恩成人奶粉及液态羊奶产品开发及蒙羊羊日产100吨液态奶生产线建设,2021年完成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加工项目投产及蒙恩儿童成长营养羊奶粉上市。到2023年,全市羊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600吨。(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牧局、发改委、和林县人民政府、赛罕区人民政府)

④建设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2021年启动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到2023年建成。(牵头单位:市区域经济合作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牧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广电局)

(2)建设优质奶源基地

①实施奶畜种业提升工程。每年推广使用奶牛优质性控冻精6万支以上,依托赛科星集团,进口国外高指数种用荷斯坦胚胎500枚,培育优秀的后备种公牛和核心种子母牛。2021年,培育国际排名100名以内的2头、国内排名100名以内的15头优秀荷斯坦种公牛。到2023年,保持国际排名100名以内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2头、国内排名100名以内的15头。(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

②提升奶羊育种繁育水平。依托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乐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种畜禽场,2021年引进优质种羊1500只。到2023年,引进优质种羊3000只,开展奶羊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与信息化监督管理,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托县人民政府)

③全力推动新建奶牛牧场建设。在土左旗、和林县、托县、赛罕区、清水河县等地区,实施新一轮标准化、规模化奶源基地建设工程,开工新建高标准大型奶牛牧场20个,每年新增奶牛5万头。2021年完成15个奶牛牧场续建工程(土左旗7个,和林县3个,托县2个,清水河县2个,赛罕区1个);同时启动10个新建高标准大型奶牛牧场的选址及相关手续办理工作(土左旗2个,和林县3个,托县4个,清水河县1个)。到2023年,日产鲜奶量达到6900吨。(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呼和浩特供电局、交通运输局、土左旗人民政府、托县人民政府、和林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赛罕区人民政府)

④提升奶羊牧场养殖规模。以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奶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2021年新建奶羊规模养殖基地3个,奶羊存栏达到5万只,日产奶量62.5吨。(和林县1个,赛罕区1个,武川县1个)。到2023年,全市奶羊规模养殖场达到30个,快速扩大我市奶山羊养殖量,实现奶羊存栏15万只,日产奶量200吨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呼和浩特供电局、交通运输局、托县人民政府、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赛罕区人民政府)

⑤强化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落实养殖场防疫主体责任,监督养殖场按照强制免疫计划和技术规范,实施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做到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指导养殖场加施畜禽标识,保证可追溯。加强奶牛、奶羊调运监管,做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工作。指导养殖场提升动物防疫水平,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奶源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⑥加快呼包鄂乌奶源基地一体化发展。以呼包鄂乌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区域奶业融合发展,建立市级奶源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四市因地制宜共同推进中西部地区各大乳企奶源基地建设,引领带动全国乳业绿色发展,提升奶源供应保障水平。2021年,周边盟市启动建设奶源基地10个(包头市2个,鄂尔多斯市5个,乌兰察布市3个)。(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区域经济合作局)

⑦提高优质粗饲料供给能力。优化养殖场配套饲草料种植基地布局。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种植优质饲草料,2021年优质饲草基地建设达到125万亩。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土左旗40万亩,和林县25万亩,托县22万亩,清水河县6万亩,赛罕区5万亩,武川县1万亩,玉泉区1万亩),实现基本自给;优质燕麦草种植13万亩(武川县7万亩,清水河县3万亩,和林县2.4万亩,托县0.6万亩);优质苜蓿种植12万亩(土左旗3万亩,清水河县2.8万亩,和林县2.13万亩,武川县2万亩,托县1.8万亩,赛罕区0.2万亩,新城区0.07万亩),优质燕麦草、优质苜蓿本土自给率达到20%以上。

到2023年,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达到150万亩,实现青贮玉米基本自给,优质燕麦草、优质苜蓿本土自给率达到30%以上。同时,充分推广应用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成果,制定自治区级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形成自治区苜蓿草种植高质量标准体系。2021年制定6项标准,到2023年逐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同步完成饲草种植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⑧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对设施配套不足或不规范的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完善综合利用及处理台账,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每年稳定在90%以上。引导养殖场与种植企业(户)签订订单合同,实现养殖粪污绿色还田,从源头将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构建种养产业良性循环。(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3)优化要素配置

①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启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计划2022年底投入使用。聚焦乳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建设优质牧草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奶牛繁育技术研究中心、乳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乳业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乳业标准化服务平台、乳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乳业专业化孵化平台,构建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国乳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乳业源头创新中心和中国乳业开放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社局、农牧局、工信局、大数据管理局)

②建设全球乳业人才培训中心。2021年启动全球乳业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全球乳业人才培训中心是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全球乳业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培训中心将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搭建国际学习型组织,培育乳业精英人才。特别是围绕牧草种植、奶源建设、基础科学研究、乳品产销、质量检测追溯等关键领域培育急缺人才,满足新发展阶段中国乳业最迫切的人才需求。(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委党校、和林县人民政府)

③推进乳业智慧化水平建设。一是加快数字化奶源基地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及牧场应用全混合日粮(TMR)配制、生鲜乳质量检测、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建立牧场信息化系统,搭建云智能奶牛育种养殖大数据平台,推广现代化牧场数据采集管理工具,实现牧场养殖过程可视、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可溯。2021年创建智慧化示范牧场8个。二是建设全球乳产业大数据中心,推动畜牧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物流运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个全链条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数据跨域、跨云、跨网集成,形成跨产业、跨地域、跨业务的乳业大数据新模式。三是加快大数据分析利用,实现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全方位互动,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科技局)

④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2021年开工建设乳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到2023年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和林县人民政府)

⑤打造乳业资源共享平台。2021年启动呼和浩特市乳业交易中心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建成后通过平台搭建种、养、加良性的产业联动机制,减少交易环节、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供需信息透明化,建立诚信体系,促进产业链良性运行,提升乳业产业链整体实力。(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大数据管理局、赛罕区人民政府)

⑥打造智能物流中心。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为核心,配套新建20万吨冷库,开发智能化物流系统,推广集装和单元化装载、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AGV)等物流新技术,为乳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配送渠道。(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交通运输局)

⑦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进国内知名冷链物流企业落户。重点推动中农联·呼市国际电商科技产业园项目尽快办理前期手续,尽早开工建设。推进重点冷链项目建设,支持美通农产品批发市场果品区冷库升级改造,2021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鼓励各旗县区建设冷链物流中转站,形成“市级物流集散+区县物流中转”的两级物流运输体系,不断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和物流货运站中转分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玉泉区人民政府)

⑧努力解决乳企金融服务短板。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乳业产业链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探索符合各类乳业产业链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贷款投放。推进乳业产业链保险项目。(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⑨市财政局、农牧局落实对涉乳产业链保险项目的财政补贴,扩大奶牛养殖保险比例,降低涉乳产业链投资风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农牧局)

⑩发展乳产业旅游业。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项目,打造乳产业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旅游业与乳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牧局)

(4)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15个牧场建成运营后需配套饲草种植面积约2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协作、吸纳就业等模式,可带动7万多农牧民进入产业链条。

(二)百万级生猪全产业链

1.目标任务

(1)以和林县、武川县为重点区域,加快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和林县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达能达产,启动武川县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2021年底实现60万头,到2023年,全市实现年出栏育肥猪100万头。

(2)以和林格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区域,2021年建成正大集团300万屠宰加工及食品加工厂,推进生猪加工产业发展。到2023年,实现屠宰加工效率达到650头/小时,屠宰加工单班产能100万头/年。

2.工作措施

(1)延伸生猪加工产业链建设

加快正大集团生猪屠宰项目、屠宰工厂项目实施,2021年一期竣工投产;启动完成二期年产10万吨食品深加工工厂建设项目,2023年建成投产。(牵头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林县人民政府)

(2)推动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①加快实施正大集团生猪养殖在和林县4个育肥场(园区)建设项目,2021年完成在和林县羊群沟乡、城关镇、盛乐镇3个育肥场(园区)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步启动正大集团在武川县二份子乡3个种猪场主体工程建设,重点以种猪场投产带动育肥场建设。到2023年,全部投产运营逐步达能达产,形成南北两翼,生猪养殖优势区。(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

②完善生猪养殖配套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和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技术专家,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抓好生猪改良繁育,标准化养殖技术服务,提高生猪出栏率,提高胴体重;依托自治区生猪屠宰场标准化建设项目,完善全市现有生猪屠宰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严厉打击生猪非法调运行为。提高生猪产品检验水平,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③围绕正大集团种猪场配套建设生猪养殖园区,根据养殖量分步配套建设正大集团武川县百万头生猪配套饲料加工项目,配套消纳用地,并引导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实现种植—养殖—土壤改良一体化,提升绿色养殖水平。(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工信局、武川县人民政府)

④推进正大集团生鲜食品新零售项目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正大生猪品牌产品标准化物流配送体系,持续为呼和浩特市提供优质健康猪肉产品,2021年发展20家左右,实现农超对接,冷链配送,打通生鲜猪肉产品最后一公里。到2023年,发展生鲜食品新零售门店200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3)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3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后,通过“公司+资本+流转+利益分红”畜禽协同合作模式、托管代养、吸纳就业等模式,可带动1万多户农民进入产业链条。

(三)百万级玉米全产业链

1.任务目标

(1)以土默川平原地区为主要区域,建设350万亩优质玉米高产稳产种植区,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提供青贮玉米约250万吨。

(2)以托清园区为重点区域,大力推动玉米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下游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积极发展淀粉加工、饲料加工等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玉米加工产业扩能改造和产品升级,2021年,玉米转化加工能力达到3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到2023年,玉米转化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同时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

2.工作措施

(1)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一是加快推进玉米加工业扩能改造和产品升级,支持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氨基酸母液资源化利用工艺节能技术改造,2021年底前完成项目主体建设;推动金河生物年产52000吨兽药级高效金霉素1000吨盐酸金霉素原料药和内蒙古斯隆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万吨高效生物发酵饲料扩建等项目建设,打造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原料药、氨基酸、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加快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绿色转型。合理控制玉米发酵生产规模,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向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转型。三是支持绿色转型和延伸下游产业链。依托我市现有玉米深加工和生物发酵产业基础,重点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现有产业由原料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转型,积极引进高端生物技术产业下游企业,促进玉米深加工、生物医药协同发展。四是支持内蒙古蒙特利尔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暨50万吨新型微生物生态肥料项目,2021年底前完成项目一期投产;推动启迪控股土左旗生物质热解热电碳肥联产项目,提升秸秆、玉米芯等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土左旗人民政府、托县人民政府、玉泉区人民政府)

(2)加快现代化玉米基地建设

①推进优势品种筛选。依托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蒙新农、种星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育种科研人才,加快高产、高抗、自主杂交玉米种源基地建设,培育并筛选出适于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种植良种化,推进玉米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力争实现玉米种植良种化率100%,单一品种种植规模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②推进玉米种植区域化。依托“两区”划定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以土默川平原为主体,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完成100.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3年,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基本上将“两区”内基本农田和具备水利灌溉条件的耕地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③推进玉米种植标准化。重点推广减肥、减药和高效节水等绿色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玉米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提升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2021年,种植标准化生产面积新增15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玉米全程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4%。到2023年,种植标准化生产面积新增40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玉米全程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8%。(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④完善玉米销售体系。通过大型展会,为企业搭建展示和推荐产品的平台,扩大企业营销网络。依托乳业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青贮玉米透明化交易。(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3)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完成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氨基酸母液资源化利用工艺节能技术改造和蒙特利尔生态工程有限公司50万吨新型微生物生态肥料项目后,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服务协作、吸纳就业等模式,可带动700多户农民进入产业链条。

(四)百万级马铃薯全产业链

1.目标任务

(1)以武川县、和林县南部地区和清水河县为主,突出优质绿色地域特色和优势,2021年达到70万亩,到2023年,建成100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优势区。

(2)重点在武川工业园区、和林县、清水河县等优势产区,加快新品种选育,扶持原原种和原种生产,优化马铃薯加工体系,形成马铃薯全产业链。

2.工作措施

(1)提高马铃薯加工水平

以华欧淀粉、薯元康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实施一批马铃薯深加工重点项目。推进华欧淀粉公司1万吨马铃薯精制淀粉生产线和1千吨马铃薯汁水提取蛋白粉生产线建设、薯元康2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和200吨马铃薯植物饮品生产线建设,2021年完成华欧淀粉公司1千吨马铃薯汁水提取蛋白粉生产线建设和薯元康公司1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投产。同时还要积极推动薯元康、美好食品等企业加工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项目的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土左旗人民政府)

(2)加快优质马铃薯基地建设

①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合作重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川土豆。以内蒙古(国家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为基础,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依托塞丰、正丰马铃薯种薯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设备优势,为我市马铃薯产业种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引进5个(中加2号、希森6号、晋薯16(抗旱)、京张薯4号、华硕7号)优质丰产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以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检测中心为基础,在和林、武川设立2个种薯监测中心,形成二级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

②推广马铃薯种植标准化。坚持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与轮作试点相结合,以培育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为支撑,采取相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办法,提高马铃薯种植专业化水平。以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内蒙古马铃薯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为基础,设立旗县区马铃薯病虫害监测站,提供病虫防治技术服务。(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

③完善马铃薯仓储销售体系。在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积极培育流通领域的专业营销大户,扶持呼市美通、东瓦窑批发市场等马铃薯交易中心,逐步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发展专业运输组织,建设完备的仓储体系,协调各相关单位建立马铃薯运输绿色通道,确保仓储、运输、销售渠道畅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林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清水河县人民政府)

(3)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华欧淀粉公司1千吨马铃薯汁水提取蛋白粉生产线和薯元康公司1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投产后,通过订单合同、吸纳就业等模式,可带动8000多户农民进入产业链条。

(五)百万级杂粮、油料全产业链

1.目标任务

(1)以武川、清水河县旱作地区为主,突出优质绿色地域特色和优势,稳定杂粮、油料生产面积150万亩。

(2)以武川工业园区、清水河县绿色扶贫工业园区为主要区域,进一步丰富以杂粮、油料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类别,提高杂粮、油料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升种植、加工、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综合效益。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到2023年,杂粮、油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2.工作措施

(1)延长杂粮、油料加工产业链

依托燕谷坊、蒙清等自治区级和市级龙头企业,打造杂粮、油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积极推进燕谷坊全谷物生态科技园项目建设,2021年完成年加工能力4000吨燕麦片生产线和150吨燕麦油生产线的试产达产,同时推进新增1条年加工能力1万吨燕麦面粉生产线及2条年加工能力1000吨/条燕麦胚芽米生产线的建设;推动蒙清年处理杂粮面粉2万吨,实现年产粗粮粉面1亿份(袋)的两期项目落地,2021年完成项目一期建设;鼓励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艺技术提升及产品开发,重点开发燕麦油、微囊粉、燕麦酶解粉、燕麦核桃肽、燕麦肽及代餐类方便食品、低嘌呤燕麦火锅料等精细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动内蒙古蒙宏亚麻籽油深加工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清水河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加快杂粮、油料基地建设

①提高杂粮、油料标准化种植水平。2021年,培育10家能够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武川县5家,清水河县3家,和林县2家),每年稳定杂粮种植面积7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0万亩。到2023年,新增杂粮、油料标准化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全市杂粮、油料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清水河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和林县人民政府)

②加大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在燕谷坊、蒙清等杂粮知名品牌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逐步健全完善杂粮、油料生产体系,建立相关技术标准、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清水河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和林县人民政府)

(3)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燕谷坊年加工能力4000吨燕麦片、150吨燕麦油生产线和蒙清年处理杂粮面粉2万吨,实现年产粗粮粉面1亿份(袋)一期项目投产后,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合同、资产收益、吸纳就业、合作社管理等多种模式,可带动3200多户农民进入产业链条。

(六)百万级肉类全产业链

1.任务目标

(1)以武川、清水河等山丘陵地区为主,发展肉牛养殖;以土左旗、和林县、托县奶牛养殖为依托,发展奶公犊育肥养殖,2021年,肉牛、肉羊、肉驴存栏分别达到5万头、300万只、2万头。到2023年,肉牛存栏达到10万头,肉羊存栏300万只,驴存栏2万头以上。

(2)在土左旗、和林县、托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培育牛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品牛羊肉供应、深加工全产业链,提升鲜肉市场竞争力。

2.工作措施

(1)肉牛产业

①延长肉牛加工产业链。鼓励细化分割深加工、提升鲜肉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康新牧场年产2000吨牛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玉泉区人民政府)

②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重点以内蒙古侩牛有限公司现有平台为基础,加快推动我市肉牛联合养殖模式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强化“物联网+”带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50%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户)加入肉牛联合养殖数据平台。2021年完成侩牛存栏5000头的智慧化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大数据管理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2)肉羊产业

①引进屠宰加工企业,提升肉羊精深加工产业。依托蒙羊牧业现有厂房和设备,引进1家大型肉羊精深加工企业,助推我市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②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以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为重点区域,通过规模场“全覆盖”的形式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每年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5%,并创建肉羊标准化示范场3个。(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③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乐科生物等种羊企业加强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同期发情等先进技术,筛选更加适宜本地饲养的品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扩繁增量,充分发挥现有肉羊人工授精站点作用,2021年完成人工授精30万只以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3)驴产业

①培育驴肉加工企业。加快内蒙古蒙驴食品有限公司驴肉酱之外的其他新产品的研发,打造肉驴产品品牌升级,提升肉驴产业经济效益。(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②扩大肉驴养殖规模,依托草原御驴、同源牧业两大规模化养殖基地,发展驴养殖、驴产品特色产业。(牵头单位:市农牧局;责任单位: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③加快驴精液稀释、冷冻、解冻等环节技术攻关,研究驴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质种公驴的使用价值及繁殖能力,加速驴品种改良周期。(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4)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完成侩牛存栏5000头的智慧化肉牛养殖场项目建设及康新牧场年产2000吨牛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投产后,通过订单合同、吸纳就业等模式,可带动5200多户农牧民进入产业链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农牧部门牵头负责,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专班,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职尽责,做好政策衔接、资金整合、任务协调等工作,形成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各旗县区要结合实际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统筹协调政策扶持、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定期调度推进。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统计分析、调研摸排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落实。市县两级工作专班要及时掌握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强化品牌建设。以“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积极支持创建优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提升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将品牌打造与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两品一标”产品认证紧密结合,积极扶持培育“窑上田”、“源味武川”等县域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实施“蒙字号”品牌提升行动,构建特色鲜明的农牧业品牌体系。同时,依托大型商场、超市、生产型企业、餐饮名店和连锁便利店等渠道,举办系列品牌推介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四)实施精准招商。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目标、方向和重点,围绕乳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肉食品深加工、农产品种植、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招商和区域经济合作,注重“以商招商”“联合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相互引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强化资金保障。整合优化现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倾斜,每年根据产业集群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预算安排一定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扶持相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奖励相关科技人才。

(六)提升配套能力。按照六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库和重点企业名录,各责任部门负责跟踪服务,对企业和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予以协调保障,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所需基础设施配套支撑能力,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标签: 食品加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