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6〕114号)

   2017-05-15 901
核心提示: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0月21日
 
  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整合运输、仓储、加工、配送、货代、信息等产业形成完整供应链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我省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647号)、《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5〕28号)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match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通过实施“流通活省”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狠抓项目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1.物流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省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4.3%,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累计货运量同比增长48.3%,累计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5.35%;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约10%。
 
  2.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我省正式开启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十二五”末,铁路营业里程近3000公里,“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骨架网建设正加快推进;公路里程达2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里,以昆明为中心的“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基本形成;运营机场13个,开通始发航线366条,通航城市137个;内河新增航道通航里程1090公里,通航总里程达4200公里;中缅原油管道、“三干一支”成品油管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全面推进;全省累计电力装机7257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接近80%,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正在形成;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40万户,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向行政村延伸。
 
  3.物流节点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昆明作为国际性物流节点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昆明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口岸型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云南腾俊国际陆港、河口口岸交通物流园、景洪勐养国际物流商贸中心、瑞丽货运中心已被纳入《政府间陆港协定》,成为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昆明花卉物流中心、玉溪烟草物流中心、曲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中心布局逐渐成形。
 
  4.物流产业主体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物流企业发展快速、规模不断壮大。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共有物流企业14000余户,其中5A级1户、4A级11户、3A级20户、2A级10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206户。
 
  5.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随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智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条码、无线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逐渐推广应用。
 
  总体上看,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已步入全面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服务能力不高、效率偏低,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二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规划建设不尽合理,存在结构性矛盾。三是龙头物流企业缺乏,物流企业散、小、弱现象普遍存在。四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自动化装备应用程度较低。五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六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统计制度不完善。
 
  (二)面临形势
 
  1.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为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是我省补齐产业短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障。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作为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和枢纽地位更加凸显,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效应将明显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将显著提高,进而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我省通往内陆和沿海地区交通的便捷程度,便于我省加快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提高服务内陆省(区、市)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强调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对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依托特色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物流产业有效供给,帮助有关产业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应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加快补齐物流产业在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短板,提高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3.发展环境变化为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城乡配送体系。消费需求总量、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
 
  4.重点产业发展为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包括现代物流在内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烟草、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水果、肉类等产业物流需求旺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物流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了商贸物流快速发展;此外,电子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带动了电商物流、会展物流等新兴物流蓬勃发展,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技术管理创新为我省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创新发展,先进物流装备不断涌现,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逐渐形成,为我省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有助于加快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效衔接和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提升物流对其他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省的区位、资源和开放优势,着眼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布局、彰显特色、面向高端、创新引领、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方针,顺应物流领域科技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优化网络布局、培育产业集群、统筹内外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便利群众生活为重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畅通云南、连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枢,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二)主要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着力培育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健全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区位优势、重点产业,推动发展基础较好的现代物流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与“双创”紧密结合,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升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能力,形成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依托我省清洁能源发展优势,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辐射周边,连通欧美。优化物流通道和节点布局,注重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和周边国家物流节点的对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内联西南及东中部腹地、外接欧美、辐射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完善标准,提高效率。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研究,推进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减少行政干预,统筹城市和乡村、国际和国内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打造政策洼地,促进产业和要素聚集。
 
  (三)发展定位
 
  我省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是我国对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网、覆盖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网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应着眼建设中国西南物流中心、中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物流中心,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产品流通需要,服务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跨境贸易发展。
 
  1.中国西南物流中心。将我省建成中国西南物流中心,与四川、广西、重庆、贵州、西藏等省(区、市)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中国西南物流联盟,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2.中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将我省建成中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完善以咖啡、茶叶、花卉、中药材、食糖、蔬菜、水果、野生菌等为重点的交易平台和物流体系,满足国内外高原特色农产品需求,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省经济竞争力与影响力。
 
  3.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物流中心。将我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以及印度洋的跨境物流中心,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
 
  (四)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46000亿元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达1400亿元左右。到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63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4%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8%以内。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扩大开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形成农产品、医药、烟草、装备制造、能源产品、冶金化工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专业物流不断壮大,冷链、电商、保税等新兴物流蓬勃发展,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物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基本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物流专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先进信息技术、新型现代物流装备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第三方物流比重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创建专业物流服务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网络
 
  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目标和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依托干线铁路、公路和机场、港口、口岸,科学规划物流通道和物流发展区域,合理设置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区,优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促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强化物流园区对物流节点的支撑作用,根据现代物流产业空间布局,采取整合或新建等方式,在全省主要物流节点及其辐射区域内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物流产业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园区仓储、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方式,大力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配送模式,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二)健全物流体系,支撑产业升级
 
  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顺应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继续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医药、烟草等传统优势产品专业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会展物流等新兴物流,积极发展应急物流,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支撑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以冷链物流建设为着力点,推动花卉、果蔬、野生菌、肉类、奶制品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和医药物流发展。鼓励烟草物流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示范带动其他传统行业物流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采购第三方物流服务,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和农村电商物流。推动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及河口、磨憨、瑞丽等重点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依托南博会、旅交会等特色会展品牌,发展专业会展物流。加强基础设施和协调机制建设,保障应急物流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强化国际物流
 
  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国际物流需求。加强口岸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提升跨境物流服务水平。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国际陆港、口岸等协调发展,建立口岸物流联检联动机制,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国际物流便利化。结合边境贸易发展,重点建设辐射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的跨境物流体系。支持优势物流企业联合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国际物流运营能力。
 
  (四)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省内发展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成为龙头物流企业。推进“互联网+”物流企业联盟,支持建立以资源整合、利益共享为核心的物流企业联盟,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社会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资源。鼓励省内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物流业务,培育一批跨国物流企业。培育具备设计、技术、人才、资源整合等优势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为物流有关企业提供完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高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一批省级重点龙头物流企业,其中5A级物流企业达到5户左右。
 
  (五)推进“互联网+”,打造智慧物流
 
  依托“互联网+”行动,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实现互联网融合创新与物流效率提升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鼓励跨区域、跨行业物流平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供应链管理、“互联网+”城乡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促进货源、车源、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实现车辆、网点、用户等精准对接。推动综合物流信息以及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建设,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推动物流与“双创”相结合,支持物流技术、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和物流装备自主研发。强化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推广使用电子标识、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升级改造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设施设备,提高物流仓储配送智能化和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打造信息通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智慧物流系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六)统筹城乡物流,促进协调发展
 
  推广生产生活综合配套、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新模式,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和配送模式,健全乡村物流网络,完善城乡配送体系,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共同配送,鼓励配送车辆、仓储设施集约使用,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推广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模式,构建与乡村新型商业中心等城乡新型业态相适应的物流配送网络。整合利用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网点和渠道,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打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通过需求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城乡物流协调发展。
 
  (七)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
 
  依托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优势,积极推广使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物流基础设施。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完善物流运输便利化措施,优化物流运输路径,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八)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实施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业,加强物流装备技术研发,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提升物流装备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物流标准应用,注重物流标准与其他产业标准以及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加强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四、空间布局
 
  按照“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全国、双向开放”的思路,结合全省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布局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规划建设“一核心、四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区,强化物流园区支撑,形成点面结合、内畅外通、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物流空间布局(见附件1)。
 
  (一)物流通道布局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航空为先导,以铁路为基础,以公路为支撑,以水运和管道为补充,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内畅外通、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体系。
 
  1.航空物流网。依托民用机场网、三级航线网、长水国际航空枢纽“两网络一枢纽”的航空网络布局,构建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核心、区域性枢纽机场为重点、支线机场为基础、通用机场为补充,覆盖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物流网络,打造快捷、高效、便利、安全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
 
  2.铁路物流网。依托“三横四纵”的铁路网布局,构建以“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为骨架,城际铁路、沿边铁路和其他干线铁路为补充的铁路物流网。
 
  3.公路物流网。依托“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的高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布局,构建以“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为骨架,与周边国家及内陆省份公路快速连通、省内高速公路成网、沿边高速贯通的公路物流网。
 
  4.水运物流网。依托“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运通道及港口布局,以金沙江—长江、右江—珠江和中缅陆水联运、澜沧江—湄公河、中越红河等水运通道为载体,以水富、富宁、景洪、河口等港口为支点,构建对内联系华东、华中,连接两广、对接港澳,对外连接缅甸、老挝、越南,辐射泰国、柬埔寨的水路物流网。
 
  5.管道物流网。依托中缅油气管道、云南—广东成品油管网以及中石油云南炼化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国—东盟西南国际经济合作圈油气国际大通道,形成畅通国内、连接国际的管道物流网。
 
  (二)物流节点布局
 
  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镇为基础、重点口岸为支撑、物流园区为载体的多层次物流节点体系,主要布局4级物流节点:
 
  1.核心物流节点(1个):昆明市;
 
  2.区域物流节点(7个):曲靖市(麒麟区)、昭通市(昭阳区)、红河州(蒙自市)、文山州(文山市)、大理州(大理市)、德宏州(瑞丽市)、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次区域物流节点(15个):水富县、宣威市、师宗县、红塔区、楚雄市、元谋县、古城区、香格里拉市、隆阳区、芒市、临翔区、思茅区、弥勒市、丘北县、富宁县;
 
  4.跨境物流节点(12个):泸水市(片马)、腾冲市(猴桥)、陇川县(章凤)、镇康县(南伞)、耿马县(孟定)、孟连县(勐阿)、江城县(勐康)、勐海县(打洛)、勐腊县(磨憨)、金平县(金水河)、河口县(河口)、麻栗坡县(天保)。
 
  (三)物流产业布局
 
  1.一核心——以昆明为中心的物流产业核心区。以昆明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依托,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物流、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以及会展物流等,形成连通国内、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物流产业核心区。
 
  2.四区域——(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东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曲靖市和文山州为依托,重点布局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形成连接黔桂、辐射滇东的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红河州、文山州为重点,以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申建中)、红河综合保税区、孟连边境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型平台为依托,重点布局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跨境物流、会展物流,形成多点支撑、各有侧重、服务滇南、辐射老越的跨境物流产业集聚区;西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为重点,依托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申建中)、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布局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装备制造物流、跨境物流、会展物流,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多点协作、相互补充,服务滇西、辐射缅印的跨境物流产业集聚区;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主要沿金沙江一线布局,着力发展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等,提升昭通市、丽江市、迪庆州等地的物流产业集聚能力,加强与贵州、重庆、四川、西藏的区域物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
 
  (四)物流园区布局
 
  围绕“一核心、四区域”物流产业布局,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交通优势和实际物流需求,从支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按照“规模适度、集群发展、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抓大放小”的原则,依托全省主要铁路货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机场以及重点口岸、港口等,在全省核心物流节点、主要节点城市及重点口岸,布局一批重点物流产业园(见附件2),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五、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工程
 
  建立多式联运协调机制,支持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推动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大力发展综合运输,加快建设多式联运中转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推动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核心的中转场及无水港、无轨站建设,构建以公铁联运为基础的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体系。加快普及公路甩挂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及无车承运甩挂等模式发展。探索实行“一票到底”联运服务,推动仓储资源在线开放和实时交易,建立健全多式联运规则和全程服务规范。
 
  结合国家多式联运发展方向,积极推进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重点推进以交通枢纽节点为主要环节的专业性多式联运系统建设。依托防城港现有通道,积极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苏州港、青岛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开展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弥补海运劣势。推进“昆明—东南亚、长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集装箱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重点在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大理州等地发展公铁联运,在文山富宁港、昭通水富港、西双版纳关累港发展陆水联运。
 
  (二)智慧物流工程
 
  加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企业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电子标识、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移动信息服务、导航集成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优化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提升物流运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作效率。鼓励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支持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商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鼓励物流“双创”,支持物流技术设备、管理模式创新和研发,着力培育专门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物流机器人等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机器人在物流领域应用。
 
  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库存监控、运输配载、跟踪追溯等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与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合作建设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跨境物流数字港和云南农贸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实现物流供需精准对接,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强物流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和监管措施,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物流企业征信服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管的环境和机制。
 
  (三)电商物流工程
 
  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为重点的电商物流。推进县、乡、村日用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在重点中心城镇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日用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推动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建设集智能仓储、物联网运营和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全自动化分拣快递物流基地,完善仓储、分装、分拨、配送等配套服务,积极搭建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鼓励快递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跨境寄递业务。构建以昆明为核心,以曲靖、大理、红河等城市为节点的快递网络布局,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昆明市一级快递、曲靖市三级快递、大理州三级快递、普洱市城区三级快递等4个快递园区。支持龙头快递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培育3—4户年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快递企业。
 
  (四)跨境物流工程
 
  加强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流通加工、运输、储存、中转、信息处理等配套服务功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境口岸通行能力,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建立口岸物流联检联动机制,全面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推广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电子放行”的通关作业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加快推动“单一窗口”政策落地。鼓励新建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进一步完善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等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适度扩大海关区域通关范围,积极拓展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等业务,推动保税物流快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设立办事机构和“海外仓”,开展国际物流业务。鼓励和支持省内外企业通过口岸开展跨境物流业务。
 
  (五)冷链物流工程
 
  围绕将我省建成为中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以花卉、果蔬、野生食用菌、肉类、奶制品等为重点的冷链物流,打造面向全国的高原特色农产品“72小时冷链物流服务圈”。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实现冷链物流运输与其他环节无缝衔接。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在高原特色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加强冷库建设。支持建设海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加强智能冷链物流能力建设,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冷藏运输设备和温湿度全程监测系统,建设低温仓库和配送中心,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医药、海鲜等产品提供冷链运输保障。
 
  (六)城乡配送工程
 
  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际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三级配送网点建设,构建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依托重要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地规划建设或改造升级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交易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园区。鼓励中心城区铁路货场转型发展为城市配送中心。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推广应用智能快(邮)件箱,利用城市配送互联网平台和车联网技术,整合城市配送运力资源,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设服务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商企业的跨区域配送中心,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共同配送能力,降低配送成本。推广建设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完善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自建或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
 
  (七)园区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物流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发展。创新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进大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合作,探索东南亚产业园、浙商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建设转运、立体仓储、智能分拣等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物流园区与当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要素集聚能力和水平,吸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入驻发展。在全省重点打造15个物流示范园区。
 
  (八)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龙头物流企业引进战略。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中国50强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和跨国物流公司在我省设立总部机构或分支机构,开展国内外物流业务。
 
  积极培育省内龙头物流企业。鼓励现有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为制造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变。鼓励物流企业与商贸、制造企业联动发展,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延伸物流价值链。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省内基础较好的3A及以上物流企业为重点,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鼓励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开展跨区域物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建立采购中心、“海外仓”和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开展国际物流业务。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A级物流企业评级认定。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土地政策。对州、市列入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编制或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纳入规划统筹安排物流用地。挖掘现有物流用地潜力,给予既有物流用地综合开发用地政策支持,提高物流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各类用地占总用地面积比例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2.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对现代物流产业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针对货运车辆下调公路收费标准,降低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比重。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并加大省财政投入,对重点物流项目给予扶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创新出资方式,组建专业团队,设立2—3支由国有资本或地方财政性资金参与出资的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风险分散、滚动发展”的运营模式,对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等予以支持。
 
  3.准入政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物流企业审批程序,在物流节点城市制定推广工商登记“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政策,解决经营网点和分公司等非法人分支机构设立问题。深入推进物流领域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和承诺制,简化办理程序。严格审核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运输车辆技术条件、操作人员从业资格,落实监督检查措施。建立物流园区、入驻企业与驾驶员的联合追责机制。
 
  4.运输管理政策。制定城市配送车辆分类管理机制,统一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标识,解决快递配送车辆城区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问题。推广厢式货车配送,支持共同配送,对货运零担、城市配送专业车辆简化许可审批程序,优先办理有关营运证照。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组织开展道路货物无车承运人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无车承运企业赋予经营资质。推动签署中缅双边、中老泰三边汽车运输协定,推进跨境运输车辆牌证互认,提高跨境运输的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建设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为从事跨境运输的车辆办理出入境手续和同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5.投融资政策。多渠道增加现代物流产业投入,通过政府投入对物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物流产业建设。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二)保障措施
 
  1.健全协调机制。各地、有关部门要建立统筹推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根据本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当地规划或实施方案,做好各专项规划衔接配合,加强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对接,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省现代物流产业推进组作用,确保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2.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物流市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物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运行中的作用,提高物流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完善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和物流行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物流信息安全管理,落实网络数据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护措施,禁止泄露转卖客户信息。加强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开展安全、诚信、优质服务创建活动。鼓励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集约化运作水平,减少无序竞争。加强对物流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3.推广标准应用。加快应用标准化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设备在装卸、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应用物流运营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翻译与修订工作,制定我省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4.强化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物流企业经营活动,杜绝非法收、运、储、送违禁物品和危险物品行为。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设施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验检测,保证车辆安全性能达标,设备状态良好。禁止超载运输,规范超限运输。建立健全物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物流企业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接口,便于物流企业接受统一监管。
 
  5.加强统计工作。加强我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与方法制度的研究工作,科学划分现代物流产业统计的行业类别,建立现代物流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做好物流产业有关指标统计、调查和核算工作,不断提高统计质量。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在现代物流产业统计、分析、监测中的运用,为宏观决策、提升服务效能等提供支撑。
 
  6.注重人才支撑。建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公共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设立培训基地与研发机构,联合培养互联网和物流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引进国际国内物流领域高端人才,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鼓励和支持高校发展物流管理与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附件【附件图片官网不显示】
 
  1.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图
 
  2.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项目清单
 
  3.省级重点培育物流企业清单
 
  4.省级重点招商引资物流企业清单
 
  5.省级重点物流平台项目清单


 
地区: 云南
标签: 物流 十三五 规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