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月24日
四川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四川是畜牧业大省,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动物疫病防控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防治格局,实现了由单一防控向综合防控、由经验防控向依法防控、由防控基础缺位向机构队伍稳定的转变。稳定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成功应对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动物疫病防治成效显著。
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出台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四川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了《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四川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的法规体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健全了省、市、县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三大工作体系,加强了基层动物防疫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理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落实了村级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补助制度,推进了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立了省级兽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市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县级兽医诊断实验室,改善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防疫网络。经费保障更加有力。各级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的投入,疫苗经费、监测经费、扑杀补助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逐年增加,有力保障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治水平不断提升。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确立动物疫情分析会商制度,科学决策机制逐步完善,综合防控措施不断加强,确保了我省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
(二)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严峻。
国内外动物疫病威胁大。国外动物疫情日趋复杂,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国内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仍在部分地方呈流行态势。我省引进国外种畜禽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商品畜禽跨省调运频繁,动物疫情传入我省潜在威胁大。
省内动物疫情风险大。四川幅员辽阔,动物疫病病种繁多,疫源分布广泛,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加。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污染面仍然较广,健康畜禽带毒率较高,动物疫病发生几率增大。公共卫生安全压力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病原变异几率加大,致病力增强,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研究表明,70% 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 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动物疫病如不加强防治,将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包虫病在甘孜州、阿坝州感染面广,血吸虫病等防控任务繁重。动物疫病防治面临挑战。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治正在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过渡,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目前,我省基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队伍能力亟待提高,经费投入有待加强,机制体制有待完善,综合保障能力仍显不足。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动物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我省猪肉等动物产品的出口将面对更多的动物卫生技术壁垒,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三)动物疫病防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正式启动,对动物疫病防治在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定位,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新阶段,各级高度重视,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建设四川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步伐加快,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对兽医工作的配合支持,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我省兽医法规和防治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兽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根本,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依靠科学,依法防控。依靠科学技术,依照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合理设定防治目标,有效防治动物疫病。
———立足省情,分类指导。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特点,按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分病种、分区域、分畜禽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理。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病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整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资源,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各项工作。
(三)防治目标。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努力实现外疫不传入、内疫不流行、人间不传染的防控目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0种优先防治病种达到考核标准,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 、6% 、4% 、3% 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止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绵羊痒病、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传入。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法律法规和科技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专栏1 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
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20种) | 一类动物疫病(6种):口蹄疫(A 型、亚洲 I型、O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绵羊痘和山羊痘。 二类动物疫病(14种):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 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 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副伤寒、猪II型链球菌病。 |
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4种) | 一类动物疫病(4种):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洲猪瘟、绵羊痒病、小反刍 兽疫。 |
三、总体策略
本着“服从国家规划、服务四川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我省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与四川省情相适应的动物疫病防治模式,着力解决制约四川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条件保障能力,实施重点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策略,努力实现重点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过渡。
(一)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基于疫病流行的动态变化,科学选择防治技术路线,区别不同病种,推行强制免疫、全面免疫和重点区域计划免疫政策,按照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病种的政策。
(二)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制定我省种用畜禽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强化生物安全监管。定期实施畜禽健康监测,推行无特定病原场(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严格产地检疫,规范活畜禽跨区域流通。引导养殖者科学饲养,综合防疫,定期监测,严格消毒,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三)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健全入境动物疫情监测制度和外来动物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强化技术和物资储备。完善入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境外企业注册登记、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能力建设。全省重点加强非洲猪瘟、疯牛病的监视监测及风险评估能力建设。甘孜州、阿坝州重点完善由藏入川羊及其产品的小反刍兽疫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凉山州重点完善绵羊痒病的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建设。
四、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一)优先防治病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动物卫生状况,综合评估经济影响、公共卫生影响、疫病传播能力,以及防疫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优先防治病种并适时调整。除已纳入本规划的病种外,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生动物疫病和其他畜禽流行病,根据疫病流行状况和所造成的危害,适时列入我省优先防治范围。结合我省实际,在国家优先防治病种基础上,对我省经济社会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的绵羊痘和山羊痘、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副伤寒、猪II型链球菌病等4种地方性动物疫病纳入优先防治范围。
(二)防治区域布局。按照国家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
———重大动物疫病易发区。对四川盆地生猪主产区,加强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II型链球菌病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对盆周山区肉牛肉羊主产区、川西北高原羊和牦牛主产区,加强口蹄疫、绵羊痘和山羊痘、布鲁氏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副伤寒等牛羊疫病防治。对川中丘陵家禽主产区,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对川西奶牛主产区,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
牛结核病等疫病防治。
———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对南充市、泸州市、德阳市、自贡市、雅安市、眉山市、广元市、遂宁市、乐山市等市重点加强狂犬病防治;对甘孜州、阿坝州、成都市、眉山市等市(州)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同时,甘孜州、阿坝州要加强包虫病防治;对成都市、眉山市、德阳市、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资阳市、内江市、攀枝花市、凉山州、宜宾市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对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重点加强猪II型链球菌病综合防治。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对从国外引种的猪场、牛场要重点监测非洲猪瘟和疯牛病,严格防范非洲猪瘟和疯牛病的传入。对甘孜州、阿坝州要重点防范小反刍兽疫的传入。对凉山州要重点加强绵羊痒病的监测。
———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在成都市、遂宁市、眉山市、资阳市、内江市等畜牧业比较发达、防疫基础条件好的区域或相邻区域,继续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程度较高地区,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五、重点任务
在全面掌握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强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有效防范重点外来动物疫病。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口蹄疫(A 型、亚洲 I型、O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防治计划和出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种禽场疫病净化、种猪场疫病净化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具体实际,由省畜牧食品局牵头制订我省防治相关病种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