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农办发〔2017〕16号)

   2017-02-22 673
核心提示:各区县(自治县)农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现将《2017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各区县(自治县)农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现将《2017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2月20日
 
  2017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工作领导,积极组织实施《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着力围绕“稳产能调结构、提质量保供给、壮链条增效益”这条主线,进一步夯实产能基础,推进产出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支撑,壮大产业链条,狠抓主体培育、质量安全监管和高端品牌创建,提高优品比重和品牌蔬菜份额,实现保供稳价和提质增效。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各达1140万亩和1890万吨以上。产业链建设实现“两个100亿”:即榨菜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青菜头种植面积达165万亩以上,总产量290万吨;调味品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加工辣椒、生姜、花椒等主要调味品原料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总产量115万吨。为完成上述工作目标,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建好高标准基地筑牢产能基础
 
  (一)稳定基础投入。用好各级专项发展资金,不断优化项目资金及建设质量管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协调农综、水利、国土、交通、移民等部门有关项目,切实增加蔬菜基地建设投入。
 
  (二)提高基地产能。以解决“春提早、夏防洪、秋抗旱、冬防冻”等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按照“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的标准要求,加大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的耕地改良、道路、水利、电力、棚架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基地抗灾能力,夯实基础产能。
 
  (三)创建蔬菜专业村和标准园。配建设施设备,完善净菜加工、分级、包装、存贮、冷链、运输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产后处理和入市标准化,进一步降低中间损耗和各环节浪费。全年新建改建蔬菜基地5万亩,创建标准园10个。
 
  二、优化生产布局和产出结构
 
  (一)加强政策引导。抓好蔬菜产出结构调整,解决好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是发展蔬菜生产的一条主线和常年性重点工作。总体按照“保障总量供给,丰富花色品种,增加优品比重,提高均供能力和生产效益”的调整方向,顺应绿色、品牌、康体、时尚等消费趋向,加强政策、项目和资金导向研究,及时引导产出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创新,增加有效供给。
 
  (二)深化区域布局。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都市圈蔬菜基地)以叶类菜、早市菜、食用菌生产为主;城市发展新区主产时令蔬菜,兼顾发展加工蔬菜;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立足自平衡,适度增加特色菜和加工榨菜种植;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因地制宜扩大高山蔬菜和加工型辣椒种植。
 
  (三)调优季节结构。按照“春菜抓早补缺口,夏菜控量调大宗,秋菜增量扩叶菜,冬菜稳量促外销”的思路调整季节产出结构。抓春菜要充分发挥沿江流域和低海拔地区大棚、温室、智能控制等设施功能,提早育苗栽种,弥补早春季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等缺口;抓夏菜要控制总量,压缩部分大宗品种生产规模,适度扩大一些小品种生产;抓秋菜要主动应对高温伏旱天气,因势利导,大力推进我市武陵山区、秦巴山区高山散叶类菜生产,适当增加低海拔地区速生叶菜种植和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品种秋延后栽培;抓冬菜应利用重庆冬季气候暖和、冬闲地较多的优势,稳定扩大青菜头、儿菜、萝卜等露地优势蔬菜种植,成为“南菜北运”的主打品种,也为蔬菜加工提供更多原料。
 
  (四)丰富调控手段。有关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要抓好各季节和种植带品种结构调整示范引领工作。各地灵活运用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贮藏加工等辅助调控手段,多方促进沿江河谷、浅丘平坝、深丘、低山和中高山等不同产区协调生产和区域、季节、品种等均衡供给。
 
  三、加快榨菜和调味品产业链建设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延伸壮大蔬菜产业链不仅能提升产业效益,降低种植风险,而且还增加市场供给,调节饮食结构,促进社会就业。要积极贯彻《关于用好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新用地政策尽快落地,保障蔬菜产业链建设必要配套设施用地。把蔬菜纳入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支持政策范畴。在市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支持涪陵、万州、垫江、丰都、渝北、武隆、长寿、合川、开州、云阳等10个重点区县建设榨菜产业链,安排3000万元支持石柱、綦江、永川、荣昌、江津、酉阳、潼南、璧山、忠县、梁平等10个重点区县建设调味品产业链(渝财农〔2016〕341号文件提前下达),有关区县要明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主要补助原料基地建设、设施设备、新优品种选育、优质种苗集中繁育供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研发、品牌创建、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同时加大信贷担保、贷款贴息、产品保险等补助力度。
 
  (二)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根据我市“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和现有种植加工基础,抓好原料基地规划和生产布局指导。按照“种植加工基地建到哪里,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就跟到那里”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规模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种植加工。榨菜产业以重庆长江沿线为重点,新建原料基地主要向渝东北、渝东南种植区域延伸,着力推进“库区榨菜产业带”建设,涪陵、万州、丰都和垫江要大力推进10万亩级以上示范区县建设,渝北、武隆、长寿、合川、开州、云阳等区县要推进万亩级示范片建设。调味品产业采取“点式布局”,其中石柱、綦江、忠县、梁平等区县以加工型辣椒种植加工为主,荣昌、永川、潼南等区县以生姜种植加工为主,江津、酉阳、璧山等区县以花椒种植加工为主。
 
  (三)培育壮大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扶持以企业、合作社、大户为重点的生产加工经营主体,集中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精品加工和延伸开发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单独或抱团创办产业研发平台、现代化园区、产品交易所、文化传承景观等实体,推进涪陵以榨菜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榨菜文化博物馆(榨菜文化小镇)建设。把涪陵国色食品、红日升食品等公司培植为销售收入上亿的榨菜加工企业;把石柱百福食品、渝北毛哥食品、合川友军食品等公司培植为销售收入上亿的调味品加工企业。
 
  (四)创新经营机制。引导一批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产业链建设主战场,深度参与订单生产、精品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积极推广“稻菜轮作”、“冬季桑园+青菜头”、“幼龄果园+青菜头”等借地生财、互利双赢的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契约化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探索产品价格保险,对加工原料收购实行底价保护。引导国有及控股加工企业,以及得到国家财政性资金扶持的其他加工企业向原料生产者、从事初加工的专业合作组织回馈优厚的收购订单,稳定产业链前端,确保农户在种植、初加工环节获得直接收益。增进商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动收储、加工、包装、冷链、运输、营销、金融等环节跟进配套。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激发各级研推机构活力。支持各级相关科研机构从事蔬菜产加销各环节科技研发,激发大型企业从事产业链相关研究,依托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
 
  (二)推进科技攻关。充分发挥我市蔬菜种质资源多、研发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等优势,大力推进“西南地区蔬菜种苗创新研发高地”建设。尽快开建南繁南鉴蔬菜品种新示范基地,加强新优品种选育,重点培育或引选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品种,适宜本地露地栽培的耐旱耐热、抗病优质的专用品种。支持地方优良特色品种提纯复壮和脱毒快繁,注重研发少筋皮薄、特早特晚熟青菜头品种,逐步攻克辣椒、生姜等品种的连作障碍。推进食用菌研发平台建设和高档菌种菌料研究,积极探索示范高效产出新模式。加强有机蔬菜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研究,推进废弃菜、附产物、报废投入品的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
 
  (三)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积极示范推广精量播种、嫁接育苗、间套作、肥水一体化、智能化高效生产、循环农业、绿色防控、节能机播机采等适用技术。大抓设施生产和避雨栽培,最大程度克服自然气候影响,切实增加早春季缺口品种产出,逐步形成一套适合重庆地区的简约、节省、安全、高效的设施生产管理技术。
 
  五、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一)落实监管责任。把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综合治理,实施“标本兼治”,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安全产业链和无害化蔬菜产区。
 
  (二)加强生产监管。抓好产区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指标监测。加紧制定和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创建“标准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生产投入品监管,杜绝高毒禁用农药、肥料、农膜、材料、添加剂等投向生产环节。加大农药残留监测力度,严把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口。严打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行为,蔬菜检测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
 
  (三)提高品牌蔬菜比重。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药肥双减”行动,加快推进绿色高效生产。精心打造“放心菜”品牌,对“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继续执行直补政策,支持蔬菜基地、专业村、有关产销组织创建高端品牌,切实增加绿色、有机、地标、驰名商标蔬菜总量。
 
  六、抓好产销衔接
 
  (一)开展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蔬菜产销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有关机构和人员。加强数据库建设,准确反映产地、批发和零售环节价格,提高菜价日报、周报、月报的分析水准。创新监测方式,用好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监测工具,及时搜集当地和周边地区蔬菜产销、种苗销售、气象灾情等信息,重点针对可能发生的“卖难”和“买贵”现象进行前瞻性分析,通过有关媒介提早发布预警信息,为结构调整和产品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发展新型商务。培育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城区超市、社区门店等零售商与蔬菜基地建立直接购销合作关系,增加基地直供、网店订取、终端配送等销售份额,切实降低交易成本,节省流通时间,保持菜品新鲜度,减少物流损耗。
 
  (三)加强品牌促销。推进高端蔬菜品牌商业化开发,加强宣传推介,放大“渝菜”知名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地标产品的影响力。支持地产蔬菜“走出去”,大力发展跨域商务,精心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开辟和延伸新的市场空间,将更多精品销往国内外“两个市场”。


 
地区: 重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