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中共重庆市委农工委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7-03-14 453
核心提示:各区县(自治县)农委、畜牧兽医局(中心),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各单位:  《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农工委、市
各区县(自治县)农委、畜牧兽医局(中心),万盛经开区农林局,委属各单位:
 
  《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委农工委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3月8日
 
  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特制定2017年农业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精神,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力争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增长15%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7%。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构建“371+X”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促进保供产业提质增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520个重点产粮乡镇建设,在稳定以稻谷为主的口粮生产基础上,调整优化粮油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谷、薯类、杂粮杂豆等特色效益粮油,推行稻田综合种养等模式。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深入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出栏生猪2000万头左右。推进三级保供蔬菜基地建设,新建改建蔬菜基地5万亩,创建标准园10个,面积达到1140万亩、产量1890万吨。
 
  2.推进柑橘产业链建设。种植面积32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130万亩)、产量300万吨左右。建设以奉节、万州、忠县、开州、云阳为核心的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推进大基地、小单元、多主体集群发展模式,重点支持规模在30—200亩左右、由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中小业主经营的标准化果园。
 
  3.推进榨菜产业链建设。青菜头种植面积165万亩以上,产量290万吨。大力推进涪陵、万州、丰都、垫江等10万亩级以上和渝北、武隆、长寿、合川、开州、云阳等万亩级示范片建设。促进基地提档升级,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
 
  4.推进生态渔业产业链建设。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左右。推广鱼菜共生技术8万亩,建设池塘内循环微流水技术示范槽2万平方米(覆盖池塘面积2000亩),实施池塘底排污改造1万亩。继续在长江、嘉陵江等天然水域实施增殖放流,新增水域牧场1万亩,拓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5000亩、带动发展2万亩。继续实施水产良种选育项目,力争在“四大家鱼”、甲鱼、岩原鲤等品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支持大宗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5.推进草食牲畜产业链建设。牛、羊、兔出栏分别达到72万头、300万只、5000万只以上。重点建设丰都、石柱、梁平等14个肉牛重点区县,酉阳、云阳、巫溪等12个肉羊重点区县,忠县、石柱、开州等18个兔重点区县。积极发展牛羊适度规模养殖,推进澳大利亚肉牛进口,大力发展肉品深加工,拓展屠宰、加工、分销产业链。
 
  6.推进中药材产业链建设。力争产量达到50万吨。重点发展川党参、天麻、黄连、黄精、川牛膝、栀子、太白贝母等主导品种。在重点区县建设一批GAP道地中药材基地,积极培育产地初加工经营主体,打造道地中药材专业区县及乡镇。力争恢复万州、南川等中药材区域中心市场。
 
  7.推进茶叶产业链建设。茶园面积达到73万亩。重点抓好南川、永川、秀山等3个核心示范区县,巴南、万州、江津、荣昌、酉阳等5个核心重点区县茶产业链建设。新(扩)建茶树良繁基地5个,鼓励中小茶叶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引导市级龙头企业联合中小茶叶企业和研发机构等组建新型联合体,带动大基地发展。培育年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2—3家,涉茶人口上百万。
 
  8.推进调味品产业链建设。加工辣椒、生姜、花椒等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产量115万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其中石柱、綦江、忠县、梁平等以辣椒种植加工为主,荣昌、永川、潼南等以生姜种植加工为主,江津、酉阳、璧山等以花椒种植加工为主。推行“订单式”生产,积极探索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9.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出台休闲农业发展纲要和意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抓好20个区县美丽乡村社区化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左右。
 
  10.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全面落实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突出产业到户,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扎实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延伸。深入推进农村电商扶贫、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贫困地区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
 
  (二)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1.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推进果菜茶标准园、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继续实施“三品一标”补助政策,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00个。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完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等制度,鼓励区县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销售试点。强化专项治理,实施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兽用疫苗及兽药残留超标、“三鱼两药”、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和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为120个乡镇监管站配备农残速测设备,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检打联动。推进梁平、璧山、忠县、铜梁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荣昌、江津、涪陵兽药安全使用监管示范县建设。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深化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积极应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3.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挖掘重庆农产品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塑造整体品牌形象。积极培育具有巴渝特色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研究形成区域公用品牌细化推广方案和运营管理体系,整合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振兴传统老字号品牌。培育一批新兴品牌。全年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60个,推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百家合作社百个品牌”4个以上。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
 
  4.积极开展品牌宣传营销。加大对农业品牌的推广力度,鼓励合法设置户外广告牌或电子宣传牌,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上投放广告。组织品牌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种展会,加入市级以上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鼓励在经济发达城市开设农产品专营店。
 
  (三)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
 
  1.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配合推进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及产地市场建设,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发展。立足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10个特色农产品田头市场。推进荣昌(国家级)生猪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力争全年实现生猪交易3500万头、交易额500亿元,启动生猪价格指数编制工作。
 
  2.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创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农村电商大平台。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监管和服务规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批支持10个农业龙头企业、100个农民合作社、1000个家庭农场。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80亿元左右。
 
  3.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农业项目协议投资280亿元。开展农产品出口企业培训,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主体。深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完善农业援外人才库,支持涉农企业承担国家农业援外项目,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办好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四)推行绿色清洁生产
 
  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坚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扩大新一轮退耕还草规模。严格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大力开展增殖放流。深化植保植检工作,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推进19个部级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启动实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工程。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2.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启动实施农业环保“六大计划”,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年度考核目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建成2处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控,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关闭,完成50个规模化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管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着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启动地膜回收利用试点,做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前期工作。
 
  3.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突出抓好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示范农业园区。继续开展生态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区域性循环农业试点,加强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优质农产品。
 
  (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完善支持政策,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新培育家庭农场2000家。支持发展种养加销等各类专业大户。
 
  2.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农业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及农村能人等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全年发展农民合作社2000家(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300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50家。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配合开展“空壳社”“挂牌社”集中清理。
 
  3.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涉农小微企业。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完善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4.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务模式,鼓励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供种育苗、代耕代收、统防统治、农资供应、烘干储藏、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及营销等服务。配合推进财政资金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
 
  5.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实行分级备案管理,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加强优质高产多抗广适、适应农机农艺融合的新品种培育。开展外种猪联合育种遗传机理研究,培育优质黑猪、渝州白鹅、城口山地鸡等畜禽新品种,选育高产和抗病中华蜜蜂新品系,创新牛羊杂交选育技术,开展地方品系筛选。加强农业转基因监管。
 
  2.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完善七大特色产业技术体系。集成柑橘老果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青菜头采后贮藏保鲜、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各1套,攻关榨菜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难题。集成山羊、肉兔、蜜蜂高效饲养技术。创新生态鱼细菌性疾病快速诊断技术。集成“稻—鱼”“稻—虾”等生态种养关键技术。集成黄连、川党参和玄参等9个渝产地道药材品种生态种植新技术。研发茶园肥力高效利用、机械采摘和精制加工技术,形成茶园养分高效利用技术规范2套,红茶和沱茶加工技术规范3套。研制青花椒采摘、病虫害防治和优质高产技术4—8套。创新荞麦高效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良法配套等关键技术,解决荞麦种植管理粗放问题。
 
  3.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稳定发展“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推进“院(校)—地” “院(校)—企”合作,建立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链。大力推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蔬菜高效栽培、畜禽健康饲养、水产生态养殖、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鲜活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业信息化运用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在20个示范乡镇,推进100项畜牧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4.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有志投身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农村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技推广人员、复退军人、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6万人。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认定和扶持体系。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培育青年农场主300名,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轮训计划。健全青年农场主联盟。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基地50个。
 
  (七)切实提升农机化和信息化水平
 
  1.鼓励农机研发创新。引导农机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推进联合收割机、小型耕整机综合实验测试、农机装备性能试验测试等平台建设,加快山地农机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建设。
 
  2.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带机报补”试点。围绕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等环节,提升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扩大特色产业农机应用,全年农机作业3700万亩以上。实施土地深松整地作业20万亩。完成宜机化地块整治1万亩。继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管工作。
 
  3.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统筹农业信息化资源,推进农业大数据资源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12316”等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等全方位信息服务。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试验示范,提升农作物良种繁育、种苗培育、水肥控制、环境监控及疫病追溯等生产环节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
 
  (八)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科学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引导农民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开展农业设施颁证工作。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推动大型农机具及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以及土地收益保证金贷款等试点。探索构建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涉农担保机构向区县延伸。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功能,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覆盖面,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得性。扩大土地收益、农产品目标价格、小额贷款保证等保险试点。
 
  3.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农业补贴资金使用重点向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等倾斜。用好用活农业政策性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投基金、农业专项股权引导基金等泛金融工具,采取贷款贴息贴费、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力争全年落实股权化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加强股权化项目管理,促进持续经营、稳定分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农民持股试点。
 
  (九)努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1.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治理土地6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大足、潼南、南川、梁平、开州、秀山等6个区县全市首批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
 
  2.实施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退耕还草等项目建设,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确定的14项重大工程和农业部“七大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推进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3.办好农村民生实事。突出抓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全年搬迁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建设村社便道4000公里。配合做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上级各项要求在农业系统贯彻执行到位。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巩固作风建设好成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把管党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加强农业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农业立法调研,积极配合农业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不断深化农业普法,切实强化农业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努力营造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强农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进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执法工作,提高农业执法效能,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集中轮训与自主学习齐抓,围绕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将零散的认识系统化、粗浅的感知深度化,在全系统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举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培训、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33个,培训规模6300人次,打造学习型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打造实干型干部队伍。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汇聚正能量,打造担当型干部队伍。
 
  (四)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改进方法、健全机制、创新方式,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促进七大特色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促进农业稳定增产、提质增效、防灾减灾、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等各项举措。制定品种、生产、加工等重大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及时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送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注重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强化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对各区县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精神开展评估。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
 
  (五)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建立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的联动机制,综合利用各种平台发布信息,科学解读“三农”政策举措,对公众关切的事项和政务舆情及时回应、解疑释惑。完善农业农村信息网,开通并用好政务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政务信息工作力度,提高政务信息质量。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内容形式,营造农业农村发展良好氛围。


 
地区: 重庆
标签: 农业 工作要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