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关于印发《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川农业〔2017〕72号)

   2017-05-15 342
核心提示:各市(州)农业(农牧、畜牧水产)局(委):  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
各市(州)农业(农牧、畜牧水产)局(委):
 
  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渔业资源状况及发展潜力,制定了《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农业厅
 
  2017年5月5日
 
  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部署要求,制定《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一、“十二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重要增长点,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省水产品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势头,2015年达到 138.68 万吨,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2位,完成规划数的110.94%。名优经济鱼类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鲶鱼、鮰鱼、长吻鮠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水产养殖空间得到拓展,201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1.15万公顷,完成规划数的105.75 %。稻田养殖面积达到31.01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省渔业规模化率达40%,全省渔业企业超过1500个,渔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028个,休闲渔业基地超过900家。
 
  ——渔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201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47.45亿元,完成规划数的115.82%;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40元,完成规划数的120.36 %,渔民年平均收入超过农民年平均收入3000元;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到534.55元,较2010年增长66.07%;建成现代渔业示范基地725个,渔业产值超过30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严格实施捕捞渔船“双控”(总量控制捕捞渔船数和功率)制度,降低捕捞强度。持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投入资金1.8亿元,放流各类鱼种5.6亿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渔影响评价和补救措施落实,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8个。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个,总数达到37个;新建国家级、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各1个,累计达到10个;新建水生生物湿地示范区3个。建设渔港3个、渔政执法船9艘、渔政执法快艇99艘。
 
  ——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全省未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全省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240家。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88个、面积4.59万公顷,占全省养殖总面积的25%,无公害水产品967个,获得地理标志水产品6个、绿色食品水产品4个、有机水产品18个。
 
  ——渔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省渔业行业共承担由国家主持的科研项目8项,部、省级主持的57项,共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9项。制定发布四川省水产地方标准64项。
 
  二、“十三五”渔业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渔业发展的条件、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1.从政策保障看,发展现代渔业的措施更加有力。渔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将水产品纳入大粮食范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我省出台的《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为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2.从消费需求看,发展现代渔业的要求更加迫切。2015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8.74千克,四川省人均占有量16.9千克,仅为全国的1/3,市场缺口达到80万吨,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资源条件看,发展现代渔业的潜力更加明显。我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水质优良。水域资源丰富,全省水域总面积59.73万公顷,“十三五”期间水利水电工程可新增有效养殖水面10万公顷以上,另有宜渔稻田63万公顷,沼泽、滩涂17.94万公顷。攀西地区光热资源和盆周山区冷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特色鱼类养殖优势。鱼类自然资源丰富,共有鱼类230余种,长江上游特有经济鱼类众多。
 
  (二)面临的挑战
 
  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涨趋势。部分渔业水域污染依然存在,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全省渔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渔业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池塘、渔港、渔船等标准化改造滞后,技术推广、防疫检疫、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原良种生产等公共服务体系依然不完善,渔政执法手段落后、装备不足、管理难度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及转化能力有待加强,渔业信息化水平低,渔业保险、渔民社会保障等政策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策部署,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渔业强省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升级,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科技体系、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严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捕捞强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积极发展环境修复型增殖渔业,严格按照水体可载量发展健康养殖,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渔业节能减排、“稻渔”、“渔菜”共生等健康养殖新技术,加快节地、节水等设施渔业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经营方式推动渔业,用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科学管理优化渔业,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提升渔业,推动渔业迈入创新驱动、品牌带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在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品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质量,努力推动渔业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方向转变。
 
  ——坚持助农增收,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落实惠渔政策,加大渔业投入力度,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加强渔村建设,提高渔民生活水平,促进渔民率先达到小康。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提升渔业产业素质,不断增强渔业发展的竞争力。
 
  ——坚持依法治渔,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完善渔业地方法规,强化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渔政执法装备,严格渔政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渔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三)发展目标
 
  以建设现代渔业强省为目标,在确保水产品市场安全有效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渔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渔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渔业强、渔民富、渔村美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我省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其中养殖业总量175万吨以上,捕捞产量负增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5万公顷。产地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新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个,池塘标准化示范改造0.67万公顷、建设3.33万公顷粮经复合稻渔示范基地、6.67万公顷江河库区生态渔场。
 
  ——农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到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6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涉渔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0%:10%:30%。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到840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50元,渔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资源养护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捕捞渔船数控制在1.15万艘以内,总功率不超过4.9万千瓦,有序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建设增殖放流站和驯养救护中心10个,建立各类保护区13个,现有保护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养殖业
 
  依托水域资源优势,宜渔则渔,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建设适度规模化养殖基地。贯彻生态优先、以养为主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建设,推广良种良法、节水节地设施渔业、先进渔机渔具、节能减排、智慧渔业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养殖潜力、拓展养殖空间,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支持池塘养殖循环用水改造和工厂化养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稻渔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千斤粮万元钱”的稻渔基地。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建设百万亩江河湖泊库区生态渔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发展地方名特优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渔业养殖。抓好品牌创建,抓好“一条鱼一个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
 
  (二)加快调整现代渔业产业结构
 
  加快以水产品加工、物流以及饲料等渔业二产业和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以主导优势品种、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加快水产品品牌创建活动,扶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产地市场为基础、区域市场为中心的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创建国家、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星级农家乐为抓手,加快构建都市休闲、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渔业产业群。
 
  (三)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完成赤水河流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实施全年禁渔。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加强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完善各类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保护区在线监控系统,提升保护区信息化管理能力。继续实施增殖放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格执行“双控”制度,规范网具使用。
 
  (四)抓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和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加快建设渔船、渔港、保护区动态信息监管平台,推广使用渔业标准船型,强化渔船救生设备配备。完善省、市、县、乡监管和检测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和专项整治力度。抓好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水产品。建立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和可追溯等制度,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主管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度。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科学用药指导,完善官方兽医制度,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五)完善现代渔业支撑保障体系
 
  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种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测、救护中心、渔港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及能力建设。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作用,做好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推、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完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障渔业公益性服务事业的正常有序开展,加快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和渔民互助保险。提升现代渔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我省渔业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水产”建设,提高养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渔业部门管理能力。
 
  五、区域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经济水平,按照因地制宜、主体功能突出、布局结构优化、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各区域渔业协调发展。
 
  (一)生态保护区
 
  以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提升资源养护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渔业资源恢复。
 
  ——西北高原区的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以及各地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推行全面禁捕制度。
 
  ——其它江河、湖泊、河道型库区等天然水域以保护鱼类资源为目标,继续实施“双控”制度,严格捕捞许可。
 
  (二)产业发展区
 
  围绕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特色、生态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协调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二三产业。
 
  ——平原区。以发展专业池塘健康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鲶鱼、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和观赏鱼类。成都、眉山、绵阳等地抓好水产品加工物流,形成渔饲料、渔药产业聚集区,培育电商平台,加强农超对接。积极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渔业。
 
  ——丘陵区。以多种模式稻渔和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优质大宗水产品和鲶鱼、黄颡鱼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渔业。
 
  ——盆周山区。以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鲑鳟、鲟等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和优质大宗水产品。
 
  ——攀西地区。以发展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热水性、冷水性鱼类养殖和苗种早繁基地建设。
 
  六、重点工程
 
  (一)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
 
  ——资源保护。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脚木足河川陕哲罗鲑珍稀特有鱼类和色曲河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4个。加快推进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未开发河段栖息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快各类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保护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保护区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年均放流各类鱼种1亿尾以上。
 
  ——装备建设。实施《全国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加快渔政码头、渔政船、快艇、无人机、渔政执法车辆、保护区监测车以及远程在线监控体系等渔政执法装备建设。在长江、嘉陵江等江河及大中型库区配备渔政执法快艇50艘、渔政执法船5艘。新建嘉陵江仪陇、白龙湖、亭子口等5个内陆渔港,修复完善已建渔港配套设施,提升已建渔港的保障能力。
 
  (二)现代渔业养殖工程
 
  ——现代种业。加强良种培育和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开发,培育3-5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支持种业企业开展良种选育和品种创新认定工作,做好我省优势特色品种的保种选育工作。完成岩原鲤、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等3个种质资源场建设,完成15家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繁育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亲本更新工作。
 
  ——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养殖潜力、拓展养殖空间,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组织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沉淀池、生态净化池和护坡道路等,建设池塘标准化改造示范基地0.67万公顷。实施养殖循环用水改造,支持工厂化养殖循环用水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建设6.67万公顷江河湖泊库区生态渔场。加大稻渔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3.33万公顷示范基地。
 
  (三)产业调整提升工程
 
  ——休闲渔业。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科普教育等活动相结合,拓展渔业功能。加大休闲渔村、休闲园区建设力度,创建10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100家省级休闲农庄(休闲渔业基地),提升养殖渔场综合环境,实现场区“景区化”,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流通加工。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鼓励发展电商平台,完善市场信息服务,推进建设3个大中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拓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5家精深加工企业,做好鱼籽酱的出口外销工作。
 
  ——主体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各类龙头企业达到500个。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渔民参合率,全省达到3000家,规范合作社运作行为。扶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成立水产专业大户和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升“通威鱼”、“汉王山大鲵”、“润兆鱼籽酱”等水产品品牌地位。扩大 “球溪河鲶鱼”、“新津黄颡丁”、“雅鱼”等区域公用品牌社会影响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到国内外、省内外参与各类展销、博览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工程
 
  ——科技发展。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整合产学研科研资源,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现代种业、疫病防控、资源养护等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支撑和引领现代渔业发展。组建四川省淡水鱼创新团队,培养领军人才,加大水产引智基地建设。制修订水产地方标准30项以上,加大标准的应用推广。
 
  ——推广服务。强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继续实施好基层水产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1039个乡镇实施以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为主的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
 
  ——质量安全。逐步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制度,省级年均抽检3000个样品以上。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可追溯示范建设,在80个县建设示范基地160个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大“三品一标”建设,全省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0个、无公害水产品200个。
 
  ——疫病监控。做好省级水生动物疫控中心能力提升建设,建设2个区域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监控与研究,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处置能力。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巩固和建立测报点200个,测报面积0.27万公顷以上。加大推广疫苗应用力度。
 
  ——渔业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渔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渔业政务、商务和专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渔业信息化进程。加快“互联网+水产”智慧渔业建设,配备安防、水质在线监控、增氧、智能投喂系统等设施设备。加大省、市(或片区)渔船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力度,配套完善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在线监控系统。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五)渔业产业扶贫工程
 
  坚持精准扶贫,强化各级渔业部门扶贫责任,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把“四大片区”作为渔业扶贫的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水产养殖,稻田资源丰富的丘陵山区,发展稻渔基地;冷水和土著鱼类资源丰富地区,积极发展特色鱼类养殖。加强特色生态渔业与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的结合,促进渔民脱贫致富。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做好科技下乡、包村联户等各种技术扶贫。加大财政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切实制定好本地区“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把现代渔业发展进程的工作业绩纳入各级各部门的考核指标,落实激励措施,加大督查考核,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共同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行业发展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支持配合,合力推行现代渔业建设。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和媒介,宣传渔业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好做法好经验等,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创新发展机制
 
  创新渔业经营机制,鼓励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参股等方式加快水面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保护渔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养殖使用权招拍挂的新机制,促进集约化规模经营,提高水面产出率。全面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保护基本渔业水域,探索建立养殖水域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渔业水域占用赔偿制度,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建立渔业合作化机制,引导渔业企业、渔民和其它组织在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连结机制,鼓励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合作形式,将更多的生产经营者吸引到合作社中来。充分发挥渔业行业协会在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会员、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政府管理渔业的有效补充,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落实惠渔政策
 
  加大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水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申报实施主体参与水产项目建设,积极建立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交专业合作社持有并量化到合作社成员。落实渔业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渔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财政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高对水产养殖场和养殖基地建设的授信额度,对适度规模的养殖户给予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引导相关贷款担保公司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提供信用担保。支持建立渔业保险制度,鼓励开展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和渔业互助保险。落实国家渔用柴油补贴和渔机渔具购置补贴制度,加大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扶持,落实相关创业扶持和补贴政策。
 
  (四)坚持依法兴渔
 
  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渔业法律法规,加强渔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依法兴渔。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增强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健全渔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装备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渔政执法力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行政监察,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强化队伍建设
 
  结合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加强渔业管理、科技、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将渔业发展纳入大农业中谋划,充实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渔政执法和渔船检验等管理人员,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渔业管理队伍。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推广人员培训等各种培训渠道,加大职业船员、执业兽医、乡村兽医、职业渔民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渔业实用人才和带头人培养,全省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渔民12万人次以上。加强渔业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地区: 四川
标签: 农业 规划 渔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