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精神,扎实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现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4月7日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
(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措施,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立法,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垦造水田后期管护,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20万亩以上。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新增早稻播种面积50万亩。支持种粮能手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发展粮食烘干、贮藏、加工设备,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实施广东丝苗米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一批丝苗米产业园,推进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建设,创响“广东丝苗米”区域品牌。全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二)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建立完善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多部门协调机制,推动落实环评、用地、信贷等扶持政策,加快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恢复提升生猪产能。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推进疫病防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快屠宰行业改革,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生猪养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猪产销定向对接。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3000万头以上、年底前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
(三)稳定“菜篮子”“果盘子”生产。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支持“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家禽、牛羊、水产品生产,稳定肉类产量,丰富肉食产品来源和食品结构。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确保2020年上半年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五)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以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建设一批对接市场、服务农村的消费扶贫平台,指导各地建设消费扶贫创新创业基地,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融入“两区”大市场。
(六)健全扶贫长效机制。推进产业扶贫,实现镇村有特色扶贫产业、贫困户有产业带动。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修订《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制定2020年后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
(七)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签订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协调帮扶单位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行动等方面升级加力,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八)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发动万个企业对接帮扶万个贫困村,拓展帮扶项目内容和方式,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乡村长远发展。
三、打赢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九)统筹谋划全年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疫情防控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做到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十)抓好家畜家禽疫病防控。强化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源头防控,落实“应免尽免”“有疫即报”制度,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等场所消毒工作,配合市场部门落实好活禽交易市场“1110”制度。强化检疫监管,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我省。
(十一)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抓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供应,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不误农时发展农业生产。落实家禽水产和蔬菜瓜果收储补贴政策,推进农产品采购商联盟和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建设,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二)打造岭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岭南优势产业带。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优势产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已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编制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工作。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0个以上。再次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认定50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指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统筹建设17个渔港经济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联动发展,建设沿海经济带渔港群和渔港经济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力争新增1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十三)推进种养业转型升级。制定荔枝产业等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丝苗米、岭南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举办荔枝产业大会和茶叶产业大会。发展规模环保高效畜牧业,建设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探索建立无疫小区,加强肉品冷链物流建设,引导屠宰企业在养殖地区建设标准化现代化屠宰厂,推进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制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优化渔业生产布局,制定广东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健康养殖示范县,扶持发展深水网箱、智能渔场养殖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名特优鱼类品种。鼓励、扶持港澳流动渔民融入大湾区建设。制定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见,支持建设一批集约化高效益设施农业。
(十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保鲜、净化、干燥、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提升产区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平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鼓励扶持发展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增值升值。
(十五)发展流通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12221”体系,构建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体系,扩大销区采购商和产地经纪人两支队伍,拓展产地和销区两个市场,组织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两场活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产地预冷、分等分级、初深加工、包装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
(十六)发展休闲农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系列推介活动,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都市农业示范区,擦亮广东农业公园品牌。培育发展观光牧场、休闲渔业等新业态,修订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编制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建设广州海鸥岛“渔业王国”。
(十七)推进农业交流合作。加强粤港澳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信誉农场和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举办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农产品采购峰会,支持港澳流动渔民转型升级。深化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探索推动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创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深化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农业合作,举办广东荔枝(岭南名特优农产品)丝路行等系列活动。推进粤黑、粤陕、粤鄂等省际农业交流合作。
(十八)创建“粤字号”品牌。实施“粤字号”品牌创建行动,创建省级品牌产业园,指导各地建立农业品牌运营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每个优势产业制定一套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形成一个公用品牌、一批核心企业、一系列品牌产品,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融合发展。出台《广东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管理办法》,定期发布广东农业知名品牌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粤字号”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力争2020年广东品牌农产品达到2000个。
(十九)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推动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各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搭建龙头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对接服务平台,推动大型龙头企业投资广东农业。2020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农业企业分别达到千家以上、100家。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立完善一套制度、筹建一支辅导员队伍、培育一批工作服务中心、提升一批合作社、共建一个数字系统,重点提升10家省级以上示范社。扶持发展渔业合作社,推动捕捞渔业组织化管理。实施家庭农场提质工程,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支持引导种养能手、返乡下乡人员创办家庭农场,做好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认定工作,2020年家庭农场达到2万家。
(二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制定农业生产服务业相关标准,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广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指导建立县域服务组织名录库,评选年度“十佳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十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清理整治农村破旧泥砖房,2020年年底前所有自然村完成基础整治任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任务,全省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新建、改建任务。
(二十二)推进村庄风貌管控提升。制定推进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指导意见,加强农房管控,提升乡村风貌。突出“四沿”方向,重点打造乐昌、和平、封开、大埔、饶平县(市)等5个省际边界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实施“十百千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创建1个示范市、20个示范县、120个示范镇、1260个示范村,辐射带动“万村整治”。打造89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升2277个省定贫困村示范创建,组织开展评估验收。
(二十三)推进珠三角农村“五美”专项行动。推进“美丽家园”行动,提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推进“美丽田园”行动,解决田间地头乱搭乱建乱污染问题;推进“美丽园区”行动,改善提升乡村宜居宜业环境;推进“美丽河湖”行动,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推进“美丽廊道”行动,展现岭南乡村风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美丽乡村。
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二十四)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计划,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指导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发挥作用,在现代生物种业、智能农业装备、精准农业、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绿色生态农业、农业新型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业科技攻关。
(二十五)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建设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广东省畜禽遗传基因库、广东茂名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认定一批省级种质资源库(圃)。推进优势特色作物和畜禽良种国家和省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加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和监管,举办广东种业博览会、渔业种业博览会,培育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鼓励优势种业企业“走出去”。建立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和检疫信息网。
(二十六)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加快适合我省农业生产需求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技术创新,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鼓励集约化、工厂化、生态循环和深远海养殖、产品收获等养殖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247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二十七)加快数字农业创新。制定数字农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数字农业创新行动,创建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联盟、数字农业试验区,举办大湾区数字农业合作峰会,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产供销数字化平台,推进“5G+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基本实现每个农业县建立一个县级运营中心,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覆盖所有行政村。
(二十八)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构建“1+51+100+10000”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广东)平台、1个省级和30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驿站”,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中培养一批特聘农技员。
(二十九)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培训、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经理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深入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农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创建国家双新双创典型县,认定一批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鼓励吸引农技人员下乡和新乡贤回乡创新创业。
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三十)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将所有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2020年底前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编制耕地分类清单,实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7%左右。
(三十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制度,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推进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建立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推进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推动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三十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扶持发展种养循环、种地养地结合、林下立体经营、保护性耕作等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科学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建设海洋牧场监测系统,强化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加快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调查,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原生地保护,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风险预警和防控。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全面完成“十三五”渔民减船转产、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油补发放等三项硬任务,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生态友好型渔船和渔具渔法,组织开展“渔政亮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严厉打击电鱼、炸鱼、绝户网捕捞、跨海区捕捞等违规行为。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等精准农业技术,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力度,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三十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及生产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五大品类,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大类主体,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争取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试行主体合格证使用率达到50%以上。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完成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全部纳入追溯管理。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十四)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依托生态发展区资源禀赋及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米、果蔬、茶叶、南药、花卉、畜禽、水产等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融入“双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大市场。
八、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三十五)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研究,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巩固提升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20年全省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地面积40%以上。
(三十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确认集体成员身份,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确保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落实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指导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十七)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制定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建立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宅基地审批监管。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因地制宜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三十八)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制定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意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进一步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指导做好省市县三级项目库储备,制定我厅财政预算“四挂钩”实施方案,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监控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农业保险深度达到0.7%。推进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建设,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三十九)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做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海洋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理顺内陆地区渔业渔政管理,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跨区域执法的监督指导和组织协调,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执法活动,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加强渔业安全和渔船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协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修订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高农业突发事件工作预见性和农业灾害应急处置及时性。加强生物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加强救灾复产技术研究和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建全省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支持广清结合片区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四十一)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印发乡村治理2020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开展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总结宣传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配合做好扫黑除恶工作,探索建立渔村协管员制度。加强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积极申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南海开渔节,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十二)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相关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开展“十四五”农业农村重大问题研究,科学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谋划论证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创建模范机关,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牢记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的初心使命,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群众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只争朝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完成好“三农”工作目标任务,为全面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