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推动全省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力争外贸、外资两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对标省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
重点任务、重点领域有新突破:自贸试验区,每个片区形成不少于2条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排名位次明显前移,外贸、外资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步行街和“首店经济”,每市至少打造1条省级步行街、2条市级步行街,全省“首店”突破300家。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实现倍增,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突破350亿元。
一、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
1.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完善总体制度框架体系。理顺3个片区运行体制机制。推进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落实,实施保税油品、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重点任务专项攻关行动计划。推动出台《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研究出台考核评估办法,做好业务培训、宣传推介等工作。
2.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出台《山东省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建立与上合组织国家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加强旅游、文化合作,扩大农产品和资源能源型产品进口。加大对上合组织国家援外培训力度。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在山东设立经贸代表处。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对上合示范区建设督导考核。
3.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组织指导各市全面推开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将改革试点中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性安排。做好开发区优化整合、国际合作园区认定等重点工作。做好综合保税区功能拓展、创新监管等工作。建立健全开发区综合评价办法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价办法。
4.筹办重大经贸活动。办好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向着打造主场外交新平台努力。筹备组织第二届儒商大会。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创新组织“粤港澳山东周”。机制性、常态化组织“美国商务周”“欧洲商务周”“日韩山东周”。
二、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
5.千方百计稳外贸。创新“境外百展+”计划,打造山东出口商品系列展会。加大对20国重点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各市开拓6-7个重点市场。巩固提升传统市场。深耕细作“一带一路”市场。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抢抓RCEP建成机遇,研究与日韩贸易创新突破口,深挖14国市场贸易潜力。
6.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加快培育国际自主品牌。做强一般贸易。支持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认定第三批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市、区)。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7.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健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青岛、威海参与全国综试区B2B平台建设,济南、烟台复制推广前三批综试区经验做法。推动潍坊、日照、临沂等7市开展跨境电商“1210”保税进口业务。支持企业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支持临沂工程物资市场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积极争取新一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8.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扩大“十强”产业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进口。增加紧缺和特色日用消费品进口。拓展重要原材料进口来源。积极争取原油进口配额,稳定扩大原油进口。支持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9.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健全完善1700家企业运行监测平台,继续打好“六大组合拳”。借鉴先进省市“订单+清单”经验做法,对全部对美出口企业建档立卡。建立中美经贸摩擦信息共享平台。丰富政策“工具箱”,精准帮扶受影响企业。指导企业申请关税排除。健全完善防控应对预案。加强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
10.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文化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国家试点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服务、技术贸易。举办服务贸易系列展会,培育文化贸易品牌。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服务贸易百强主体队伍培育工程。
三、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11.全力以赴稳外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出台推动高质量利用外资政策措施。加强重大经贸活动前期论证和后期评估,洽谈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发挥“双招双引”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重点签约项目跟踪调度,早日落地见效一批好项目。聚焦“八大发展战略”,谋划储备一批带动力强的新项目。
12.拓宽引资领域和来源。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用好国家放宽服务业等市场准入和股比限制时机,吸引更多金融、文化等产业外资项目。绘制全省产业招商地图,构建产业链招商体系。强化与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对接合作。引导港资投向“十强”产业,招引港澳高端服务业落户山东。推动在鲁台资企业增资扩股。
13.构建完善招引网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完善“选择山东”云平台。健全省直部门(单位)与基层“双招双引”挂钩联动机制。常态化举办“对外经贸合作视频路演”。发挥驻外经贸代表处作用,形成省市“双招双引”合力。
14.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体系。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省级外商投诉工作协调机制,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四、深化与日韩区域经贸合作
15.推进合作机制落地。推动“山东省-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机制”“山东省商务厅-日本经济产业省九州经济产业局定期会晤机制”落地,办好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省部联席会议,举行山东省-釜山市第一次交流会。用好山东省与日本经济咨询顾问机制化交流平台。推动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中日(济南)软件信息服务业合作机制。支持青岛与釜山、烟台与平泽、威海与仁川创新地方经贸合作机制。
16.深化产业经贸对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康养医疗、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全方位深化与日韩产业合作。推动与日韩世界500强合作。拓宽与日韩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推动中韩(烟台)产业园与韩中新万金产业园“两国双园”创新合作。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与日韩合作专属区,建设中日产业园区,打造高端产业合作平台。
17.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与日韩商(协)会信息交流。推动与日韩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重点拓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合作。
五、有序推动对外投资合作
18.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出台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统筹做好合作区国别布局。引导合作区有序承接国内产能转移,把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平台载体作用,加强与日韩等国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在合作区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举办山东—匈牙利经贸合作对接会,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论坛暨企业对接会。
19.坚持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完善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整合利用全球智力、技术创新、品牌管理、营销网络等要素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带动境外企业回归发展。
20.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聚焦设施联通和产能合作,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支持企业利用对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援外项目等促进出口,带动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力发展高端劳务。创新举办第八届央企鲁企经贸合作对接会。
21.强化平台建设和风险防范。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深化商务、银行、信保与企业“3+1”合作机制,对接政策性资金,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做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落实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管理制度。推进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保障平台建设。
六、多措并举促进消费
22.扩大提升城市消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繁荣发展“夜经济”。建立步行街“省、市、区、街”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我省步行街改造提升的意见,制定评价标准,开展第二批省级试点。支持各市建设市级步行街,各县(市、区)建设特色街区。积极开展绿色商场创建。继续评选一批再生资源示范园区。落实二手车流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政策,积极促进汽车消费。支持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积极发展进境口岸免税店,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建设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便利店。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3.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推进农村商业体系创新,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布局农村商业体系,改造提升乡镇商业网点,把乡镇打造成连接城乡消费的重要节点。深入实施农商互联,打造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供应链条。推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24.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商平台与优质鲁货对接工程,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市场。积极与直播平台合作,加快村播产业带、示范县和直播基地建设,举办直播推介销售专场活动。开展数据赋能服务,促进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25.积极培育服务消费。实施“商贸服务业345品牌培育”工程,重点培育30家骨干餐饮品牌企业、40个品牌展会项目及会展企业、50家品牌家政企业。推进餐饮企业连锁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齐鲁美食品牌。研究制定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意见。加快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家政服务,办好“山东家政日”,促进家政业提质扩容。推动出台《山东省家政服务管理条例》。做好品牌展会培育,建立评价机制,推动会展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26.实施消费促进活动。用好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促进消费意见措施。策划启动主题消费促进活动。巩固扩大山东品牌中华行活动。深化山东品牌高铁行活动。实施老字号品牌拓展计划,办好第四届老字号博览会。
27.保障市场繁荣稳定。加强市场动态信息、预测预警信息、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加强消费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健全应急保供快速反应机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优化应急商品投放网络。稳定有序推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规范发展。抓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开展追溯体系改造升级和模式创新。
七、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28.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过硬政治机关。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和业务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29.狠抓纪律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营造风清气正的商务发展环境。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勤俭办事、厉行节约落到实处。
30.着力提升商务行政效能。加强商务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全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深化绩效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重大经贸活动、境外展览会等工作,加强第三方评估,作为资金分配、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坚持商务为民,实行“一线工作法”,服务企业和群众。做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对外宣传等工作。
31.打造高素质商务干部队伍。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工作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全省开放人才培训,实施“全省开放人才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