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89号)

   2013-04-24 460
核心提示: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核桃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前 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精神,加大我省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强化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工作思路,本规划对原《干果(核桃、板栗)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目标任务等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规划提出了到2018年全省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1500万亩,其中,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万亩的目标任务。

  贵州是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核桃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管理省工、寿命期长、果实贮运方便,是非常适宜山区开发的经果林树种。核桃及其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国内外核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核桃产业必将成为我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富裕的阳光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贵州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核桃生产基地。

  第一章 核桃产业发展状况

  1.1 自然资源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面上。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地势变化大,在全省形成三个地貌台阶:海拔600—800m以下的北、东、南边缘丘陵低热河谷区;海拔800—1200m的中部高原丘陵区;海拔1500—2000m的西部高原山区。海拔600—1200m(东部400—800m)的中低山、丘陵、河谷地区,年均温度14—17.5℃,年日照时数1200—1600h,年降雨900—1100m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200—2000m(东部900—1500m)的中高山地区,年均温度11.5—14℃,年日照时数1000—1300h,年降雨达1000—1200mm,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

  核桃适应性强,在我省分布很广,几乎全省各地都有栽培。贵州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红壤、棕壤、紫色土、灰泡土、石灰土等,只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6—7.5的微酸土或中性土,均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和挂果。

  贵州山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相关部门统计,全省有25度以上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地1777万亩。

  1.2 种质资源现状

  核桃属于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贵州与云南同是云南核桃(铁核桃)种群的分布中心,核桃种质资源丰富。如毕节的穗状核桃,赫章的露仁核桃、麻壳核桃、黄泡壳核桃、薄壳核桃,长顺县的麻山油核桃,普安的波汆薄壳核桃等等。贵州省林科院筛选出黔毕3号、4号、5号、8号、11号和14号等6个优良家系及无性系,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其遗传增益达10%—15%以上。另外还有黔核5号、黔核7号、赫章6号、赫章8号等品种正在报审。

  山核桃属在我省分布的有湖南山核桃和贵州山核桃两个种。其中以湖南山核桃利用价值较高,主要分布于黔东南的黎平、锦屏、天柱、榕江、从江、剑河等县;贵州山核桃分布于黔西南的安龙、望谟、册亨等县,多为自然分布。

  1.3 种植现状

  贵州是我国核桃的主产区之一,全省现有核桃约140万亩(其中近两年发展了55万亩),总产量12927吨(山核桃1152吨),占全国核桃总产量的2.6%。除低热河谷地区之外,全省78个县(市)均有核桃分布,以毕节地区核桃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贵州的老核桃树基本上都是实生种植,零星分布。近十年来,核桃生产在一些地方得以重视,开始采用嫁接苗或鉴选的优良农家种,实行大面积规范化种植,建立连片的核桃生产基地。赫章县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发展优质核桃基地4万亩,改造低产核桃林3万亩,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达16万亩,核桃产量突破500万公斤,产值上亿元。2008年赫章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核桃之乡”,2009年赫章县黔赫8号核桃获“全国十大名优核桃”殊荣。

  1.4 加工企业现状

  目前,贵州有大小坚果、干果企业273家,主要集中在干果产区。城乡市场上,主要是直接销售果品。大型的核桃深加工企业有盘县信友核桃乳公司年生产核桃乳3000吨,赫章县赫之林核桃乳公司年生产核桃乳1000吨,主销省内外大中城市。黎平、锦屏、天柱等县出产的山核桃大部分为浙江商贩收购,运至杭州等地加工成商品山核桃,销往全国各地。另外,黎平、锦屏各有一家小规模的山核桃加工厂,主产品为经过炒制的山核桃仁。

  第二章 核桃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 市场分析

  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栽种核桃,总产量130万吨左右,而核桃出口国不超过10个,出口总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我国是核桃生产大国,2009年产量6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居世界首位。历史上,中国就是核桃传统出口大国,出口量占世界核桃贸易总量的40—50%,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核桃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价格逐年走高。但是我国年人均消费核桃仅为0.23公斤,与英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1公斤相比,差距很大。由于人们对核桃高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加上核桃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核桃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全球核桃需求量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上。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物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核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滋补认识的提高,必将带动核桃市场需求的急剧上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消费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成为一种时尚,迅速改变着国人的消费观念,这又为贵州山区优质核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大缩短了贵州与沿海发达城市及港澳距离,为贵州的优势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贵州特色的优质无公害核桃,将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我国核桃加工业发展迅速,如云南省漾濞县有核桃加工厂50多家,年加工核桃5000—8000吨;山东省多家筹建的核桃榨油厂,由于原料不足,只能建年产500吨以下的中小型厂;从核桃油中提炼健脑素工艺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加对核桃的需求量。

  2.2 发展的有利条件

  2.2.1 资源优势。一是我省不同地区分别属于优质核桃生产的生态最适宜区或适宜区。二是土地资源优势,全省有陡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耕地1777万亩,为优质核桃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载体。三是种质资源优势,我省和全国其它产区一样,由于历史上长期采用实生繁殖的结果,形成了庞大的变异群体,其中不乏性状各异的优良农家品种。

  2.2.2 环境优势。贵州山区自然生态优越,天然隔离条件好,果树病虫害较少且易于防治;农家肥为主的施肥传统,农业生产污染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起步晚,工业“三废”排放较低,土壤、空气和灌溉污染少,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优势。

  2.2.3 区位优势。为推动贵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正在建设和拟建贵阳至广州、长沙经贵阳至昆明、成都至贵阳、重庆至贵阳高速铁路等连接外部区域的快速铁路。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厦蓉、杭瑞、沪昆高速公路贵州境内路段,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交通运输环境的改善,将大大减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将进一步缩短我省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距离,为贵州山区的优势果品走出大山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将促进我省优质核桃的快速发展。

  2.2.4 政策优势。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精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把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把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章 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3.1 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明

  贵州核桃作为经济林,属于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各地自行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而群众现有的核桃树,大多是老树,零星分散,自生自长,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3.2 品种良莠不齐,繁殖体系不健全

  贵州的核桃前些年基本是沿用种子实生繁殖,近年来我省各地才开始采用优良无性系嫁接苗建园或进行高接换种。所以,现有结果的核桃大树多是实生树,由于后代分离变异大,株间差异大,导致果实良莠不齐,坚果大小不均,品质混杂,商品价值低。不仅无力参与国际竞争,也难满足国内市场对核桃品质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选种和引种,大大丰富了我省核桃品种资源,为实现品种化栽培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对品种特性了解不够,识别能力差,没有建立正规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苗木繁育及经营市场混乱,纯度与质量不能保证;缺乏采穗圃,嫁接没有足够的穗条;种植计划不周,主栽品种不明确,到了种植季节盲目引种,无选择性购苗,造成新的品种混乱。建园不建档,有的只知栽的是嫁接苗,不知是什么品种。

  3.3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普遍粗放

  我省核桃大多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区,一般土、肥、水条件都较差。其中有的山地坡度较陡,有的土层较薄土质太差。栽植前未进行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栽植时不规范,标准低;栽植后放任生长,管理粗放。有的像用材林一样对待,只栽不管,处于半野生状态。有的只重发展,轻视管理,导致成活率、保存率低,园区不整齐,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不高,产品质量差,病虫危害严重及树势早衰等。由于产供销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组织没有形成,工作跟不上,长期分散经营,农户各行其是、粗放管理,导致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

  3.4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抗灾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受气候性、地域性、季节性特征三要素制约,其中气候条件起关键性作用。贵州省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春旱、伏旱、暴雨洪涝、冰雹、秋风、凝冻、倒春寒、秋绵雨、冬季低温等,这些气象灾害在贵州的发生比较频繁,几乎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凝冻、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更是百年不遇,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我省的核桃栽培管理粗放,几乎没有保护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这是制约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5 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

  由于对核桃产业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省里一直没有把核桃列为重大科技专项。核桃产业的发展严重缺乏科技支撑,主要是:针对我省复杂多样的山地气候缺乏适应不同气候环境的良种,良种基地建设十分滞后,特别是核桃采穗圃建设滞后,是导致我省核桃品种良莠不齐,四处引种的主要原因;我省核桃地方品种审认定工作滞后,对今后我省核桃良种化率的提高及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十分不利。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4.1 规划依据

  (1)贵州省省委常委会十届96次常委会纪要;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3)《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5)省委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办发〔2008〕16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8)《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指导我省抗旱救灾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编制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等工作作出部署》(省政府专题会议,2010年4月7日)。

  4.2 基本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企业引领、区域突破、全面推进,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本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核桃产业扶贫工程,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以市场导向为依托,整合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创建优质品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产业化扶贫工作机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核桃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发展。

  4.3 基本原则

  4.3.1 政府引导,领导重视。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核桃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加大对核桃产业的扶持投入力度;切实对本行政区域的核桃产业化扶贫工作负起总责,积极解决协调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切实按照现代产业化生产要求,区域推进,板块开发,集中连片,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切实把核桃产业作为本地区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品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优势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3.2 部门配合,合力攻坚。以本规划为平台,认真修订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本辖区的核心区域实施重点突破,打造一批核心示范带。省直有关工作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负责,有所作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捆绑、各记其功”整合资金要求,支持配合各地整合本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攻坚。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和后续管护补助,项目区所需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主要依靠整合资金解决。

  4.3.3 科技优先,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依托,突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改进嫁接育苗技术,组装应用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通过管理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核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产业。一定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4.3.4 市场导向,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方向,适度规模发展。既要有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又要尊重农民意愿。扶持既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又有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的龙头企业。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工商企业、能人大户到贫困地区兴办项目,形成企业(能人大户)+基地+农户+加工+营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确保贫困农户的利益。

  4.3.5 长短结合,当年增收。核桃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根据贵州山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种养结合”的山地农业发展要求,发展林下经济,本着适合什么就套种间作什么的原则,认真抓好当年群众增收项目。

  第五章 发展目标及进度安排

  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18年使我省核桃产业建设规模面积达到1500万亩的目标。其中,在“十二五”时期要完成1000万亩。省扶贫办负责860万亩,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石漠化地种植80万亩,省林业厅负责果林兼种60万亩。分年度安排:2011年140万亩;2012年200万亩;2013年220万亩;2014年220万亩;2015年220万亩;2016年到2018年500万亩。2011年到2015年各市、州、地总体规划和进度安排见表5—1。2011年到2015年各县、市、区、特区建设规模和进度安排见表5—2。各市、州、地2011年到2018年总体规划和进度安排见表5—3。

  表5—1贵州省各市、州、地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表(单位:万亩)(略)

  表5—2贵州省各县、市、区、特区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表 (单位:万亩)(略)

  表5—3贵州省各市、州、地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表(单位:万亩)(略)

  第六章 建设规模和区域布局

  6.1 核桃生态区划

  我省地理环境独特,立体气候明显,核桃几乎遍布全省。在贵州,影响核桃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海拔高度。按核桃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划分,我省核桃生态区划主要为:黔西北海拔900—1800米的区域:包括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水城、钟山、六枝、盘县、普定等13个县(市、区、特区)。黔东、黔西南、黔南海拔900—1500米的区域:包括德江、沿河、思南、普安、兴仁、安龙、长顺、惠水、罗甸、望谟、龙里、贵定、紫云等13个县(市)。黔北、黔中、黔东南900m—1400m的区域:包括正安、道真、务川、遵义、湄潭、凤冈、桐梓、绥阳、余庆、息烽、开阳、修文、清镇、紫云、西秀、平坝、镇宁、关岭、锦屏、天柱、黎平、从江等22个县(市、区)。

  6.1.1 核桃种植最适宜区。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水城、钟山、六枝、盘县、普定、普安、正安、道真、务川、仁怀、习水、桐梓、绥阳、沿河、德江、思南、息烽、开阳、长顺、晴隆、镇宁、关岭等30个县(市、区)。

  6.1.2 核桃种植适宜区。遵义、湄潭、西秀、平坝、龙里、贵定、修文、清镇、惠水、福泉、瓮安、余庆等12个县(市、区)。

  6.1.3 核桃种植普及区。由于我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各地都有分散的核桃种植适宜区域,对此,省扶贫办将同样给予积极扶持。

  6.2 核桃基地建设

  规划“十二五”期末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主要分三种种植方式实施。一是果用林种植(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方式。利用25度以上坡耕地、疏林地、迹地和五旁四坎等土地(以株折亩)发展果用林860万亩,种植密度为每亩23株,其中,嫁接苗17株,本地优质实生苗6株;二是果材林兼种方式,发展果材兼用林60万亩,种植密度为每亩56株;三是石漠化地种植80万亩。

  6.3 品种、加工、市场体系建设

  6.3.1 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建设。我省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建设。对现有优质核桃母树建档立卡,造册登记,与农户签订种籽、穗条采购协议,做好育苗前期准备工作。应通过调查研究对现有的核桃良种基地加强管理,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对劣种实生树通过高接换种予以改造。核桃品种建议选择黔核5号、黔核6号、黔核7号、黔核8号等,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为把好穗条采集关口,确保穗条质量,省扶贫办和省林科院、贵大将根据我省核桃生长的区域性特点、气候区域条件,将在省林科院、赫章、水城等地建9个采穗圃基地,见表6—1。从2014年后,原则上不再从省外进苗。

  规划新建采穗圃面积表

  表6—1 单位:亩

  序 号 单 位 采 穗 圃 面 积

  1 省林科院 450

  2 息烽县 100

  3 普定县 100

  4 赫章县 150

  5 毕节市 100

  6 水城县 100

  7 正安县 150

  8 普安县 100

  9 德江县 150

  10 惠水县 100

  合计 1500

  6.3.2 加工产业建设。为了加快推进我省核桃加工业的发展,在完善升级已有的盘县、赫章两家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要根据核桃生产基地的发展规模和进程,制订核桃加工业的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培养一批核桃加工骨干企业,新建大型加工企业。同时加强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改变过去加工产品单一的局面。例如,引进快速液压法制取核桃油后,利用含有部分油脂的核桃蛋白,既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粉,也可以加工成品质稳定的半脱脂核桃乳。核桃壳可以生产活性炭或磨料,也可加工工艺品。引进技术、设备生产核桃壳超细粉,用途更为广泛。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一定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省现有龙头企业的品牌和带动作用,建设分工合理、产品结构优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6.3.3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包括市场营销体系、市场信息、流通设施和销售渠道等。一是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核桃营销协会、果农协会和产销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果农与企业的链接,形成利益共同体,统一产品质量标准。二是抓好产品销售网络建设,采取委托代理销售、联营销售、设立专卖店等形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规划建设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吸引更多的核桃及其加工产品进场交易。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为果农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促进果品适时适价销售,争取优果优价。五是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做大做强。申报品牌专利权,完成创新产品的注册登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营销和增值,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七章 产业发展技术路线

  省扶贫办委托省林科院和贵州大学作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依托单位,主要负责核桃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优质种苗选育、苗木嫁接指导、建立采穗圃等工作。

  7.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规模发展

  根据核桃生态适应性划分栽培区划,把栽培最适宜区作为核心发展区,栽培适宜区作为积极发展区,栽培较适宜区作为普及发展区,优先启动核心发展区,其次安排积极发展区,带动普及发展区。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的基地都要适当集中,形成规模,连成板块。

  7.2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一是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选育适合我省生态环境条件的新品种;二是开展群众性的选种工作,从我省核桃庞大的实生变异群体中发掘新品种;三是选用现有的优良品种,作为基地建设的主栽品种。

  7.3 确保高标准建园,实行规范化管理

  分别制订核桃基地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联合体,保证在建园和果园管理过程中,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并在示范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执行产品新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基地的生产水平。

  7.4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品深加工

  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外联市场。无论是核桃的分级、包装、销售,还是发展产品的深加工,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7.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

  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加快普及核桃生产的主要实用技术,积极推广科学施肥、土壤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适时采收、科学调制等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施教、田间指导,强化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科技素养,推广应用先进的实用技术,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要重点培养一批“核桃专业辅导员”和苗木嫁接(特别是“高枝嫁接”)能手,让他们成为核桃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研院校,积极开展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深加工技术等重点课题的研究,以新的科技成果引领产业发展。

  7.6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核桃产业安全

  积极开展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加强核桃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及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控;林业森防部门和农业植保部门是核桃有害生物防控的职能部门,全权负责核桃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把核桃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到安全程度以下,确保核桃产业的安全。

  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8.1 投资概算

  “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万亩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投资概算:按现行每亩346元的补助标准,860万亩(减去2011年前的140万亩)需投入29.756亿元(不包括“以短养长”农民当年增收投入资金)见表8—1。分年度安排:

  2012年完成200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6.92亿元;

  2013年完成220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7.612亿元;

  2014年完成220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7.612亿元;

  2015年完成220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7.612亿元;

  2016—2018年完成500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17.3亿元;

  表8—1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投资概算表

  预 算 项 目 预 算 依 据 计 算 方 法 金额(亿元)

  财政扶贫资金 种苗费 按平均23株/亩,5.5元/株,规划面积860万亩 23×5.5×860 10.879

  肥料、农药、打坑、后续管护 肥料、打坑按69.5元/亩计,后续管护每年每亩50元,连续三年,规划面积1360万亩 69.5×860=5.977亿元

  860×50元×3年12.9亿元 18.877

  合 计 29.756

  8.2 资金筹措

  规划的实施,既要突出建设者的主体地位,也要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农户积极自筹、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

  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补助;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帮扶资金——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集中投入;

  行业部门有关资金(退耕还林、“三江源建设”、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等)——按照各尽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主要用于项目区小水池、生产便道等相关建设;

  群众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农家肥、土地整治、后续管护。

  8.3 效益简析

  8.3.1 经济效益。1000万亩核桃项目建成后,我省核桃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产量将大幅增长。排除自然灾害的影响,核桃生产5年后进入中产期,平均亩产按50公斤预计,核桃年产量可达50万吨,按现行批发价每吨2.5万元计,每年产值可达125亿元。

  8.3.2 社会效益。拟建项目以优质核桃生产为突破口,以绿色无公害生产、销售为重点,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良性工程;以“公司+基地+农户(果业协会)”为发展模式,较充分地利用了项目地的相关资源和人力,保障了农户的项目参与,对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带动力强,项目的实施对农户的增收贡献较大,辐射效果明显。到“十二五”期末完成1000万亩核桃生产基地建设后,按每户管理4亩果园,可直接带动农户250万户,可安排5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加上干果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所带动的餐饮、旅游、运输、包装、服务等行业,还可提供不少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对满足和丰富人民的“果盘子”,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增加当地财政税收和解决就业,有利于项目地民生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稳定,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风险小效益明显。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干果产业的先进技术普及率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75%左右,土地产值由原来的每亩500元到1500元,提高到2000元到3500元以上,资源有效利用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70%。辐射带动区的先进技术普及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85%以上。

  8.3.3 生态效益。核桃生产基地建设,将使项目区土地得以绿化,增加保土能力3500万吨;提高涵养水源近15000万m3;增加制氧量450万吨以上。另外,项目实施通过农业先进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保持水土,绿化和美化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能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8.3.4 扶贫效益。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完成核桃种植任务1000万亩后,按1000万亩核桃面积贫困人口占65%计算(平均每亩按50公斤计,年产量可达33万吨左右),按现行批发价产值可达83亿元左右,贫困人口人年均增收可达1500元左右。

  第九章 保障措施

  9.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实行问责。主要领导亲自抓,扶贫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项目乡镇实施,林业、科研、院校和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为技术依托,形成上下齐抓共管,部门齐心合力,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积极融入的核桃产业发展格局。项目县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确保工作经费到位。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政策,整合资金,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要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任务、责任、措施、效果四落实。按项目管理要求加强项目管理。认真做好项目公示、公告和标识牌工作,主动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

  9.2 科学规划,规模发展

  按照“适地适树、统筹兼顾、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以本规划为基础,对本地“十二五”核桃产业规划进行修编。要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和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及房前屋后、沟旁路坎等土地资源潜力,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整体推进。实施好“十二五”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是我省产业化扶贫重中之重的工作。

  9.3 健全服务体系,提供高效服务

  9.3.1 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搞好核桃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核桃项目县科技服务站所和队伍建设,基地乡(镇)要建立健全核桃专业服务机构,成立核桃协会,强化组织服务职能,狠抓核桃科技培训,搞好科技知识普及和示范推广工作。同时要加快核桃科技信息传播与更新,确保信息畅通与交流,提高信息交流的权威性、适用性和时效性。

  9.3.2 强化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大产业项目的宣传力度,将补助标准,政策依据,发展规划等政策告知群众,确保群众知情权。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政策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认真做好依法、有偿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引导、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动力、项目扶持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核桃生产经营活动,按股分红。逐步推行“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大户带动,农民参股,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9.3.3 先行先试,抓好保险试点工作。鉴于我省自然灾害频繁,群众抗灾能力普遍较弱的实际,积极探索核桃保险试点工作,广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消除果农后顾之忧,切实保障果农利益。

  9.4 注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发挥“雨露计划”优势,加大培训力度。除举办培训班外,还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将核桃生产的基本常识告诉群众,提高群众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果农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

  9.5 完善市场体系,加快龙头企业发展

  依托现有的核桃交易平台,创建核桃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把核桃产品逐步打入全国大中城市。积极发展县(市、区)核桃产业协会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中介组织,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采取招商引资、培育现有企业等措施,整合龙头企业,培育集团公司。力争在“十二五”前后,形成一批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核桃加工、经营型龙头企业。实施核桃产品名牌战略,加快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和知名品牌。积极开展“贵州优质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和绿色核桃产品生产认证,着力提高贵州核桃的知名度。

  9.6 积极打造多元投融资方式

  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大“扶贫招商”工作力度,以开放促开发。通过招商不断引进省内外、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资金优势,抢抓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扶贫开发战略框架协议”的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搭建服务扶贫开发的投融资平台,推行“政府引导产业、企业申报贷款、专家银行评估、企业承贷承还”的政银企合作机制,不断增大扶贫开发在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总量。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项目建设,使他们真正成为项目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9.7 苗木繁育的原则和要求

  把培育足够数量的优质核桃苗工作放在首位,超前做好工作。据测算,除2011年前已完成140万亩核桃种植任务外,2012年到2015年,要完成860万亩种植任务,需要苗木2亿多株。苗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果从省外进苗,无论从品种的区域适宜性,还是所购苗的品质都存在较大风险,而且技术服务和数量需求难以保障。

  加快核桃种质资源调查,加大核桃地方种质资源筛选、收集、保存、保护的力度,合理布局和建设核桃采穗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种苗质量的监管力度;鼓励和支持地方核桃良种选育及核桃审认定工作,为贵州核桃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打下基础。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坚持政府主导,林业部门主管,市场规律运作,选育本地品种,实行质量保证。一是充分发挥林业、科研院校、企业等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依托当地或邻近地的优良品种,就地组织育苗;亦可由县、乡政府委托有资质的企业,采用本地或邻近地的优质品种就地育苗。委托方要对育苗过程中的采穗、嫁接等主要环节实施全程监督。二是无论是林业、科研院校、企业等何种组织形式育苗,苗木供应方都必须对农户核桃种植、管护提供技术报务。三是育苗方必须具有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能力,签订购销合同时必须约定法人实体及出售人的违约责任,按要求和标准扣留质保金,确保嫁接苗使用的是本地优良品种,确保苗木挂果。四是无论是由林业部门育苗,还是由所委托的企业育苗,都是一种购销关系。所提供的苗木必须是一级苗木,其价格必须按照物价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最新标准执行。

  9.8 奖惩机制

  实行“三制一监督”。一是绩效考评制。将核桃产业发展列入对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内容;二是效能问责制。对工作不作为,发展效果差,任务完不成的实行责任追究;三是以奖代补制。原则上发展的投入补助资金由省级统筹解决,但应实行按标准,分级负责的投入效果分担制。即按标准验收达标的,省级按补助标准资金全额安排,并给予其它扶贫项目奖励。验收不达标的,其产业投入补助资金按比例由省级、市级、县级财政分别承担,并按比例扣减下年度的扶贫项目资金。“一监督”,就是实行多方位全过程监督,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增强项目的透明度,拓宽项目的监督渠道,全面推行第三方验收。各级除将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督导工作内容外,还应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人员为监督员,对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全方位监督,并定期在有关媒体通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布局图(略)



 
地区: 贵州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