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的通知(川商商贸[2013] 14号)

   2013-04-08 930
核心提示:  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我厅编制了《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已经厅长办公会审

  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我厅编制了《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已经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重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

  四川省商务厅

  2013年3月22日
 


      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

  为科学引导川菜产业加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商服贸发〔2008〕520号)、《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11〕438号)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川菜产业,是指以川菜餐饮企业为核心,为社会公众提供川菜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它与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规划是推进四川省川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伴随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川菜市场需求日趋旺盛,餐饮业业态不断丰富,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年提升,规模快速扩大,川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餐饮业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7年-2009年,全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分别为761.6亿元、925.1亿元和1140.9亿元,分别增长21.8%、21.5%和23.3%,年均增长22.2%。2010年,全省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25.3亿元(按:2010年起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数据不含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3.6%。2011年,全省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7.8亿元,增长18.6%。

  (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餐饮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11年末,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总数达1210家,比2007年末增长2.59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末,全省销售额上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有13家。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入“201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行列。餐饮聚集发展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全省授牌的餐饮类特色商业街达13条,带动各地餐饮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业态更加丰富,品牌和档次不断提升,川菜产业链条得到延展,聚集效应充分发挥。

  (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强。税收贡献较大。2010年全省餐饮业实现税收6.4亿元,在全国排第七位。对消费的贡献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2009年全省餐饮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97%、19.27%和19.81%,2010年统计口径变化后,比重为13.59%,2011年为14.01%。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2011年末全省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比2007年末增长1.13倍。

  (四)餐饮业连锁经营迅猛发展。近年来,全省餐饮业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扩张。据省商务厅业务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省40户重点联系餐饮企业共开设连锁店953个,成都市饮食公司、成都谭鱼头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连锁门店。

  (五)品牌培育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末,全省有“银杏”、“狮子楼”、“皇城老妈”、“巴国布衣”、“海底捞”、“陈麻婆”等6个餐饮企业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省拥有60余种“中华名小吃”、14个餐饮“中华老字号”、31个餐饮“四川老字号”、12个“中国川菜畅销品牌”和百余道全国金牌川菜以及1个国家级、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美食之都”,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标志着川菜品牌建设已站在了世界的高度。

  (六)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川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餐饮专业地方标准的制订实现了零的突破。2011年,《中国川菜烹饪工艺规范》制订完成并颁布实施,成为第一个川菜地方标准,并已被商务部批准立项为行业标准。《中国川点制作工艺规范》等一系列川菜标准的制订和研究工作陆续展开。涵盖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多层次、结构较完善的川菜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为川菜产业更好地实现连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开拓国际市场初见成效。品牌川菜连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取得新进展,谭鱼头、巴国布衣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已在国(境)外开设一批川菜门店。劳务输出渠道拓宽,通过向境外、国外餐饮企业输出川菜从业人员,鼓励川菜企业到国外进行川菜烹饪表演、比赛等,扩大了川菜劳务输出,提高了川菜的国际知名度。营销网络逐步完善,川菜调味品、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八)川菜产业带动作用增强。川菜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型川菜原料、辅料、调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从食材供应到菜点出品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建筑装潢、制造、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郫县安德镇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产业聚集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以川菜为重要内容的四川餐饮文化特色旅游活动,带动和促进了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到四川,品川菜”成为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共识。旅游美食节、餐饮特色街、农家乐成为餐饮与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极大地带动了旅游消费。

  (九)人才培养成果明显。四川餐饮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实力雄厚,拥有公立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以及民办的新东方烹饪学校、四川八依军烹校、巴蜀职校等各类川菜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人才学历教育及培训机构。其中,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唯一的餐旅类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已累计培养毕业生上万名,成为川菜技能和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商协会和川菜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川菜人才。目前,全省有30余万从业人员获得烹调师、厨政管理师、营养师等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获得烹饪大师、名师称号的有上百人。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川菜产业已经成为四川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餐饮消费需求,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和带动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

  (一)川菜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为川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川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刻不容缓。二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川菜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川菜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三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为川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正处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为川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我省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要素,促进旅游业、川菜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升级,将助推川菜产业实现大发展;全省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战略,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8%,为川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27300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将不断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为扩大餐饮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服务业大发展的趋势将助推川菜产业实现大发展。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的占比将逐渐上升,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将持续发展,为川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服务业大发展将推动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川菜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将为川菜产业扩大规模、拓展产业链提供新的空间。五是落实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推进餐饮企业节约化经营,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倡导绿色餐饮、低碳餐饮成为必然的趋势,为川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六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川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印发了《全国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为川菜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七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川菜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1998年,省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将川菜作为一个产业来抓。2001年,省委、省政府把川菜列为我省饮料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全省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共促餐饮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川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我省川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发展观念有待更新。一些地方对发展川菜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指导;部分餐饮企业投资者缺乏现代经营理念,扩张意愿不强,追求小富即安;一些企业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在品牌推广与维护、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缺乏新的举措。二是经营环境有待优化。近年来,餐饮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营业用房租金不断上升,水、电、气要素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餐饮企业薄利经营,难以实现快速成长和发展;餐饮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筹措发展资金比较困难,也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三是市场主体有待壮大。总体看,全省餐饮企业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2011年,四川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餐饮收入为260.1亿元,占全省餐收入的比例仅为22.1%,中小餐饮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包括知名餐饮企业在内的企业的规模、连锁水平、上市融资、品牌价值等仍待提升。全省餐饮企业中仅有4家进入“201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行列,仅拥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至今尚无一家餐饮企业上市公司。四是市场开拓有待加强。川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观念较为陈旧、异地适应能力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川菜企业的对外扩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就业的吸引力相对降低,川菜烹饪技术和服务人员的输出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影响了川菜在境外、国外的拓展。此外,四川现有美食节庆活动的全国参与度、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较低,川菜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川菜需要更高、更广的展示平台。五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餐饮业快速发展的中高级餐饮管理、营销、技术人才仍然十分匮乏,特别是中小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多属低文化层次群体,且人员流失严重,缺乏系统培训,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六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环节作为从农田到餐桌整个商品供应链的末端,上游各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都有可能累积到餐饮服务环节,且餐饮服务直接面对消费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更为集中、更为直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重道远。七是基础工作急需加强。专门针对川菜产业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行业发展现状,还不能为制订与实施促进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川菜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制订川菜产业相关标准的步伐还需加快,已制订、颁布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推广、实施。行业商协会在促进行业自律、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方面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当前,我省川菜产业正处于从粗放式生产、单店经营向集约化生产、连锁经营转变,从数量型发展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更艰巨,发展要求更高,但也面临着良好发展环境和重大战略机遇,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把川菜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省川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川菜产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按照我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行业助推、企业运作的工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川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中心,大力发展品牌化、大众化餐饮,拓展现代经营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协调推进城乡餐饮发展,不断推动川菜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范化、安全化、国际化,进一步提高川菜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餐饮服务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大众满意为至高目的,川菜菜品设计更加丰富、多元,注重安全、健康、美味、文明,川菜营销理念、经营模式更具人文性,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餐饮消费需求。坚持突出特色。根据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各地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重点研发别具一格的特色菜品,打造本地特色川菜,不断提高本地川菜产业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坚持协调发展。在区域上,协调推进城市与乡村、中心商业区与居民社区川菜业的合理布局。在类别上,在重点抓好川菜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发展同时,注重推动大、中、小型川菜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互补并存、共同发展。坚持传承创新。在传承保护川菜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川菜文化内涵,不断改进菜品加工制作工艺,加快推进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使川菜产业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坚持绿色环保。引导川菜产业链前、中、后端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推动川菜原辅料、加工制作、消费服务和餐厨垃圾处理绿色化,引导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开展经营设施节能改造,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引领消费者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坚持食品安全。推动餐饮业加大投入,改造升级设施设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使餐饮业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三)发展目标。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川菜产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宣传四川的重要名片,建设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有力支撑。力争2013年到2015年间,全省餐饮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餐饮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

  (一)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链设计。川菜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整体性工程,与第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导向,细化产业链类别,明确产业链内涵,拓展产业链范围,不断推动川菜产业链及产品创新发展。

  1.核心产业链及产品。川菜产业核心产业链是指直接从事制作和销售正餐、小吃快餐、火锅为主的川菜餐饮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重点发展核心产业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正餐要传承、保护、发展川菜中的经典菜、招牌菜,推动菜品创新和菜系融合,发展主题餐饮,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品牌形象,带动整个川菜产业快速发展。小吃快餐要适应大众的便利化消费需求,突出特色化、便捷化、多样化,扩大经营范围,加强中央厨房建设,提高成品和半成品制作的机械化程度和配送水平。火锅要坚持营养、环保、健康的发展理念,讲究科学配料,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经营模式,加快研发特色火锅,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2.配套产业链及产品。配套产业链主要指从事川菜原材料生产、加工及提供用餐配套消费品的各类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川菜食材种植、养殖基地,运用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种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立川菜调味品、原辅料生产加工基地,借助食品加工业科技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挖掘、开发和广泛应用新型原辅料、新型调味品,促进烹饪原材料的更新发展。大力推动与川菜产业相关的川茶、川酒产业发展,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传统优势基础上,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培育更多川茶、川酒品牌。

  3.拓展产业链及产品。拓展产业链指从事加工制作具有浓厚饮食文化色彩的川菜衍生产品以及川菜人才教育培训的各类企业、机构经济活动的集合。拓展产业链是川菜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延伸川菜产业链条、拓展川菜产业范围、宣传和弘扬川菜文化、扩大川菜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要顺应时势,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不断研发品类丰富、特色鲜明、时尚美观、具有浓厚文化韵味的川菜衍生产品。充分利用四川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开发具有人文色彩的东坡菜、大千菜、三国菜等各种系列的菜品;结合青城山、峨眉山作为道教、佛教圣地的优势,开发道教、佛教素食菜品。积极设计和生产富有四川特色、环保美观的餐厨用具,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举办各种美食节会活动,推动旅游、会展产业的发展。加大川菜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川菜产业的发展。

  图1:川菜产业链及产品构成示意图

  (二)产业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本区域是以四川省为主的川菜区域。四川省资源丰富,环境多样,民族众多,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创造了不同风格的菜式。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努力形成全省各区域川菜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经济发展态势,全省川菜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5大区域。

  成都平原中心川菜区:以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雅安等地为主的川菜产业综合发展区域,要充分发挥经济、人才、资源、区位等各种优势,加快川菜产业化进程,培育川菜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不断提高大众餐饮现代化水平,注重传统名小吃的保护发展,加快开发各种新型风味小吃。努力打造更多特色鲜明、文化韵味浓厚、现代时尚的美食街区。特别是成都市,要抓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际美食之都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培育品牌川菜企业、加强对本区域川菜经典品种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担担面等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挖掘弘扬川菜文化、加快菜品、菜系融合创新等方面力度,成为川菜对外宣传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引领全省川菜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川东北特色川菜区:以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广元、巴中等地为主的川菜产业区域,重点加强以文化菜品为主的川菜研发。本区域地处川陕渝结合部,历史悠久,各地不同饮食风俗融合交汇,饮食文化丰富多样。要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如观音文化、三国文化、唐文化、红色文化等,注重文化菜品的研发设计,打造传统名菜、名店,建立历史文化浓厚的特色美食名城。同时,以保宁醋研发为中心,开发品类更多、质量更优的川菜调味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建立川菜调味品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特色川菜区:以乐山、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等地为主的川菜产业区域,重点发展特色川菜和素食。此区域川菜风味突出,具有味厚香浓、色彩鲜艳、辣鲜刺激的特点,是川菜传统风味的典型代表。重点发展盐帮菜、大千菜、河鲜系列菜等特色川菜,注重川菜烹饪工艺的发展创新,不断提高川菜烹饪水平。深入挖掘佛教饮食文化,大力研发推广素食,提升素食的营养品质。

  攀西亚热带特色川菜区:以攀枝花、凉山等地为主的川菜产业区域,重点加强川菜原材料的种养殖和特色菜品的开发。依托本地绿色禽畜鱼养殖、亚热带特色蔬菜、特色水果和野生菌类等川菜原辅料,挖掘本土民族美食文化,开发移民融合美食文化,重点打造大笮美食、俚濮彝族美食、雅江鱼、仁和羊肉汤锅等攀西特色菜,突出天然绿色、营养丰富、风味别样的特点,促进川菜原辅料生产基地的建设。

  川西北藏羌特色川菜区:以甘孜、阿坝等地为主的川菜产业区域,重点加强民族饮食的保护和传承。要突出民族特色、高原特色、宗教特色,重点发展雪域美食、藏族美食、羌族美食,挖掘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建立民族美食城;充分利用本区域是牦牛生存聚集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加快牦牛肉研发,建立牦牛肉生产加工基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餐饮业融合互动发展。


  图2:川菜产业核心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2.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本区域是以四川省外、境外和国外为主的川菜区域。重点发展适合省外、境外和国外消费者需要的特色川菜。在川菜发展较快的中国北方区域,注重规模扩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交流,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在川菜发展相对较慢的东南沿海地区,加强川菜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注重打造精品,树立品牌,赢得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可,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在香港、澳门、台湾及西欧与北美等地区,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举办川菜宣传推广活动,不断进行人才、技术输出;发挥川菜兼收并蓄、适应性强的特点,推动川菜与当地饮食融合、创新,重点建立川菜连锁门店。

  五、主要任务

  (一)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遵照市场经济规则,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川菜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川菜餐饮企业整合产业链,进行跨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本化扩张,促进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大型川菜龙头企业,提高川菜产业集中度,改变小企业多、效率低、竞争力不强、不精不专的局面。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川菜企业集中。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改善中小川菜企业发展环境,建立中小餐饮企业服务体系,在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发展规划、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川菜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个体经营户向公司制转型,提高中小川菜企业组织化水平。引导中小川菜企业采用直营连锁、特许经营等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川菜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大力提升川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引导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一、标准、高效的市场运营模式,积极推行服务与菜品的标准化,加快中心厨房建设,在正餐、小吃快餐、火锅等领域加快推广和应用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川菜企业跨地区开设直营连锁店,大力培育本地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川菜连锁示范企业,推动川菜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不断提高川菜的市场份额。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先进的川菜加工、制作和包装技术,建立先进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保证川菜原辅料及产品流通迅速、运输快捷。加快川菜产业信息化步伐,支持川菜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加快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川菜宣传、制作、销售平台。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在餐饮行业的开发、运用,强化行业资讯、美食鉴赏、在线订餐、电子支付、弘扬川菜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三)加快川菜创新步伐。加大对川菜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川菜产业发展模式、经营管理和菜品创新的步伐,保持川菜产业旺盛的发展活力。加强川菜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坚持走品牌创新、品牌经营的路线,建立川菜产业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强经营管理创新,推广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川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川菜创新的步伐,加强川菜菜品和调味品创新,适应群众餐饮消费的新变化、新需求,引导川菜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科研机构在传承保护川菜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川菜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川菜兼容性强的特点,注重吸收省外、国(境)外餐饮的精华并加以改良融合,围绕川菜烹饪方式创新、味型创新、原材料创新等方面,充分挖掘、利用原材料特性,不断开发特色鲜明、营养丰富的新型菜品和调味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川菜研发科技含量,加快川菜半成品、成品的工业化进程。鼓励川菜文化创意,全面推动川菜产业创新发展。

  (四)大力实施川菜品牌战略。完善川菜品牌培育机制,加大川菜品牌培育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川菜品牌集群,推进川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充分发挥川菜作为全国著名地方风味流派的强大影响力,不断传承发展、改进创新,培养川菜大师、名师,开发特色名菜,争创餐饮名店,以名师、名菜、名店推动川菜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川菜”的整体品牌效应,将整个川菜产业打造成全国餐饮业中的名牌、精品。重视川菜原辅料的原产地域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不断提高川菜品质。引导川菜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支持川菜企业开展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川菜产业知名品牌,引领川菜产业的发展。加强川菜品牌宣传,提升川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川菜影响力,提高川菜市场占有率。

  (五)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川菜企业积极采用和贯彻ISO9000族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认证。充分发挥标准在促进川菜产业规范发展的作用,大力推动川菜产业标准化建设,引导川菜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川菜企业针对川菜生产和销售所涉及的原料、工艺、菜品、设备、安全等方面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川菜实现从原料准备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川菜产业规模化、工业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大力发展节约环保绿色餐饮。引导川菜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推动川菜原辅料绿色化、加工制作绿色化、消费服务绿色化和餐厨垃圾处理绿色化。倡导餐饮行业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鼓励餐饮企业开展经营设施节能改造,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提供各种有利于餐饮节约的服务,引领消费者节俭消费。强化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川菜食品安全卫生。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引导川菜餐饮企业严格采购环节管理,建立并落实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鼓励餐饮企业建立和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七)进一步开拓国内餐饮市场。适应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餐饮消费需要,进一步加大川菜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各地要重视发展大众餐饮、特色餐饮、民族餐饮,统筹发展各种餐饮业态,关注低收入人群及弱势群体用餐需求,鼓励发展社区餐饮,重视发展老年人用餐、学生营养餐、团体膳食、川式快餐等新兴餐饮业态,鼓励和倡导在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旅游快餐和旅游套餐,大力提升旅游餐饮特别是团队餐的服务质量,逐步建设统一规范的旅游团队餐馆,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特色街区,进一步开拓本地市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食节等节庆促销活动,扩大节假日餐饮消费。鼓励川菜企业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市场情况,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向省内二三级城市和省外大中城市延伸川菜经营服务网点,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求。

  (八)努力开拓国(境)外餐饮市场。积极搭建川菜服务贸易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加强川菜对外技术、人才、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川菜品牌企业、连锁企业率先走出去,通过品牌、人才和技术输出等方式与外国企业联合经营,快速开拓海外餐饮市场,提高川菜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构建川菜技术服务人才对外输出体系,提高人才输出质量,进一步优化外派劳务的结构,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川菜外派劳务品牌,拓宽输出渠道,扩大川菜技术服务人员外派规模。发挥川菜知名品牌企业的优势,鼓励企业研制、创新、开发生产独具特色并符合国际市场检疫卫生标准的名优小吃和川菜工业制成品,加快构建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川菜原辅料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

  (九)着力增强产业带动效应。进一步延伸川菜产业链条,增强川菜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川菜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川菜原辅料基地建设,扩大川菜原辅料生产规模,为川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大力加强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其成为现代川菜企业的原辅料加工配送基地、服务培训基地和连锁化品牌展示基地。大力培植大型川菜品牌企业,形成川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配送。引导川菜企业由数量型向规模型、品牌型转变,以川菜企业为龙头,带动原辅料种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形成一条科学、高效、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不断提升川菜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十)注重和加强川菜文化研究。鼓励川菜企业、协会及科研机构不断加强对川菜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新研究,推进川菜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与四川特色民俗相结合,与宗教饮食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美食品评、烹饪比赛、论坛讲座等活动,凝练川菜文化特色,丰富川菜文化内容,发扬川菜文化精神,增强川菜文化创造力,不断提升川菜文化魅力。积极申报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及代表性传承人,促进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川菜企业实现企业经营与川菜文化的有机结合,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加强菜品、餐具、厨具等硬文化建设和店名、服务、环境等软文化建设。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现有大中专院校,加强餐饮管理及服务专业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川菜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餐饮管理、烹饪技艺、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川菜企业加大自身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职业道德等素质。重视和加强短期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规范执业资格认证。定期举办川菜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及国际性技能大赛,促进人才的交流学习和技术提升。适应川菜国际化发展要求,着重培养和引进国际化职业经理和高技能人才,整体提升川菜企业营销和管理水平。支持和鼓励川菜行业通过各种活动规范评选技术能手、烹饪大师和名师,为川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川菜产业发展,加强对川菜产业发展的领导,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促进川菜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产业发展重大工程和项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当地川菜产业发展,

  (二)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支撑体系。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促进政策,努力为川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完善市场准入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川菜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促进川菜产业发展新机制。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发展和财力状况,设立川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川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自主品牌

  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积极支持川菜企业发展。落实国家降低银行卡刷卡费率的部署,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切实落实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用水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相关规定;规范对川菜企业的检查制度,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各种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适应川菜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支持川菜产业的力度。

  (三)强化统计监测,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统计工作,拓宽川菜业数据采集渠道,强化行业运行分析,加快建立健全川菜产业统计调查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补的统计调查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川菜创新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环境。加强川菜产业信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川菜企业服务、质量、价格、环保、食品安全等诚信经营体系,形成以德兴商、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督促川菜企业认真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全面落实采购索证索票、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餐饮服务行为。认真执行《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规范川菜企业环境保护设计,防治饮食污染,改善川菜企业生产、服务环境。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环保、消防、质量和卫生条件的川菜企业,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川菜企业的利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发挥协会作用,倡导行业自律。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行业自律、推进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人才培训、推广宣传川菜文化、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反映企业呼声,使其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及其他行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努力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合力推进川菜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规划实施。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加快发展川菜产业和实施本规划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川菜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国内外的重大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川菜文化交流、宣传和体验活动,进一步提升川菜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明确分工和职责,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规划实施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认真总结规划实施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圆满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地区: 四川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