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经济局:
为切实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特制订《2014年嘉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2014年3月24日
(此件公开)
2014年嘉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省有关厅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以提升监管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检打联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用最严谨的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农产品源头上的污染,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主要目标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是确保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60%以上。
三是确保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14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8万亩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强化重点环节监管
1、加强禁限用农药及添加剂监管。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严查种植业产品种植、收购、贮存、运输等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等行为,严查双孢蘑菇使用荧光增白物质等非法添加物,进一步规范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柑橘保鲜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添加剂的使用。
2、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以生猪为重点,梳理查找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和饲料环节存在的畜产品安全隐患和漏洞,强化“瘦肉精”监督抽检;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对奶畜养殖与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畜禽养殖环节规范、安全用药的指导;严格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督促落实进场检查登记、“瘦肉精”自检、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动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
3、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重点强化对质量安全隐患风险大的养殖品种、养殖区域的监管。引导督促生产者按标生产,规范“三项记录”和病死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完善从苗种、投入品、基地环境和产品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开展辖区内苗种场产地检疫。
4、加强可食性林产品质量监管。以食用笋为重点,全面开展可食林产品种植、贩运环节中农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检查,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配合做好野生动物养殖环节饲料专项检查。
5、强化农业执法检查。以“绿剑”执法行动为抓手,集中突击行动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全年组织三次集中执法行动,中间穿插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大经常性执法巡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二)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
6、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加快县级、乡镇农产品检测室建设,县级检测室要加快项目验收、考核,尽快开展日常监测,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要充分发挥速测筛查作用。要按照省政府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的要求,确保在 3月底前所有县(市、区)、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确保此项实事工程按期完成。
7、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要继续以质量安全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三品一标”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主要对象,加大抽检力度,争取省、市、县三级对生产主体抽检实行全覆盖。今年,市级安排监督抽检665批次,例行抽检702批次,县级必须安排抽检200批次以上。
(三)重视农业标准化推广,推行全程质量管控
8、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按照“清理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的要求,对现有的地方农业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进一步完善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完善标准化模式图和生产技术手册,推行“一张模式图,一张光盘,一本小册子,一个示范园区”的标准化模式,确保创建县级以上标准示化示范项目20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30个,农业标准化实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
9、推广农药减量防控技术。推进示范性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设,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50万亩。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绿色防控示范面积稳步增长。加强高毒农药管理,试点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125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水稻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10、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发展。按照“产地安全化、生产程式化、产品标识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全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5个以上,绿色食品14个以上,无公害产地面积8万亩以上。加强证后监管,以规范标志使用、规范生产主体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强对获证生产主体的指导和监管;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和绿色食品市场检查活动,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1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选择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以及“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作为试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逐步实现生产责任追溯,生产过程追溯和监管责任追溯。
(四)健全监管工作机制,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12、完善落实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生产主体负责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产地准出管理,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及收购贮运主体的责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一级一级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系统内各部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制度,确保监管到位,责任到位。
13、加强基层执法监管能力。加快推进监管机构建设,确保监管人员履职到位。建立村级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内检员队伍,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市、县两级要分期分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培训,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和农产品检测水平。
14、完善政策联动机制。加快建立监管与政策扶持联动、监管与执法打击联动、“一票否优”、责任追究等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通报、查处、整改督办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查办各种农业违法案件,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15、加强协调配合机制。内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经部门各行业、各职能单位的作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手段;外部,加强与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联系,建立会商制度,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6、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关注、收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主动做好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对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事件“反应快速、处置依法、防范联动、预警超前”的机制,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和采取措施,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7、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直通车活动。开展“我宣传,你传递”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直通车活动,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周、实验室开放日、果蔬体验、知识培训等活动,依托电台、报纸、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报等媒体,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送给广大消费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