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安徽省蔬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皖农菜〔2011〕363号)

   2012-03-26 589
核心提示:  根据《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和要求,制定《安徽省蔬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

  根据《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和要求,制定《安徽省蔬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省蔬菜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质量效益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1、产业规模不断提升。2010年,全省瓜菜播种面积1400万亩,总产2750万吨,产值34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8%、16.5%、21.5%。瓜菜产值占种植业比重由2005年的27.4%提高到30.5%。蔬菜与粮食、畜牧一起构成全省农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

  2、优势区域逐步形成。2010年,全省蔬菜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8个,2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17个,1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48个县,分别比2005年增加1个、2个、4个。优势区域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初步形成了皖北和江淮棚室蔬菜、皖南和大别山区高山蔬菜、沿江水生蔬菜、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蔬菜等四大优势蔬菜产业带。

  3、设施蔬菜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00万亩,比2005年净增110万亩,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21.5%,占蔬菜总产量的33%,占蔬菜总产值的47.5%。形成了皖北日光温室和大棚菜产区、沿淮大棚菜产区、沿江大棚菜产区、皖南旅游区大棚菜产区、城郊反季节大棚菜产区等五大棚菜产区。

  4、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全省制定并发布实施35项省级地方标准,建立135个省级蔬菜检测点,每年检测样品数7万多个,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面积分别为235万亩、65万亩和1万亩,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的蔬菜产品7个。

  5、产业化程度明显加快。全省蔬菜加工企业353家,比2005年增加86个,蔬菜年销售额105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9家,超2000万元的94家。有50多家龙头企业近千种产品进超市,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利润返还等紧密利益联结的占70%以上。2010年,蔬菜加工企业出口创汇8100万美元,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950家。

  6、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先后示范推广棚室设施多样化生产技术、遮阳网和防虫网覆盖技术、节水微喷灌、滴灌技术、蔬菜安全生产等多项农业高新技术,引进、推广适于不同生态优势区域,特别是反季节栽培的抗逆、耐贮运、商品性好的瓜菜新品种,瓜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7、带动农民增收显著。2010年,蔬菜产业年吸纳农村劳动力460余万人,蔬菜收入在主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0%以上,在重点产区占35%以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20元来自蔬菜产业。

  存在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郊蔬菜基地严重萎缩,菜园建设标准低,不规范,排灌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储运保鲜技术落后;二是设施蔬菜发展滞后。规模小,档次低,种植效益不高,近一半是设备简陋竹木结构小拱棚,保温性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三是加工能力不强。全省蔬菜加工率仅为15%左右。且工艺简单,管理粗放,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产销衔接不够。部分品种市场供应时多时少,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等问题并存;五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健全,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六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50%的乡镇、80%的专业村没有建立蔬菜协会或蔬菜合作社。

  二、“十二五”蔬菜产业总体发展思路、目标

  1、总体思路。稳定面积、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技术创新试点省两大战略平台和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以打造面向“长三角”蔬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取向,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加快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提升,推进蔬菜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市场供应丰富、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发展目标。按照“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在提高质量和绿色增长的基础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积极打造我省千亿元蔬菜产业,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稳步扩大基地规模——蔬菜播种面积1550万亩,总产达到3500万吨,产值突破500亿元。在全省五大产区的30个重点县(市、区),建设蔬菜优势产业带。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500万亩以上,比重占蔬菜播种面积的32%以上,每年新增50万亩。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蔬菜基地农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出口蔬菜达到出口质量安全检测指标,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断扩大加工出口——蔬菜加工量提高到20%以上,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

  加快蔬菜产品流通增值——蔬菜产品流通增值达到300亿元。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专业菜农年人均种菜收入超过2万元。

  三、重点工作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合理布局一批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带,打造一批设施瓜菜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设施蔬菜基地。以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快旧棚改造,普及标准化钢架大棚,推广节能日光温室,建设连栋育苗温室,提高菜园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食用菌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性,打造以食用菌转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立菌种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体系,依托国家项目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省级原种菌种厂,扶持地方建设市级原种菌种厂。充分发挥各级食用菌协会人才、技术和组织优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更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全面提高栽培水平。

  3、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引导种植大户、返乡农民兴办蔬菜专业合作社,着力在基地建设、市场培育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取得新发展。积极推进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清洁化加工,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蔬菜“冷链”系统。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做大“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和绿色、有机蔬菜品牌。

  4、抓好蔬菜质量安全。把蔬菜质量检测列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菜篮子产品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选建规模化园地,集成标准化技术,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扩大名牌认定和“三品”认证,建立产品的“身份证”和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重点品种免费供药。

  5、提升科技兴菜水平。积极研发、引进和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开发水生蔬菜、高山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全面推进良种良法良田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开展农作制度创新,推广“菜稻水旱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等多茬种植模式,增加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蔬菜种植面积。

  6、打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在产销衔接和市场调控重要地区,建设布局合理的产区和销区蔬菜批发市场。发展以“长三角”大中城市为重点的配送、直销、专卖,开展旺季蔬菜应急促销。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四、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城郊保供蔬菜、皖北和江淮地区棚室蔬菜、皖南和大别山区高山蔬菜、沿江沿淮沿巢湖水生蔬菜、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蔬菜等五大优势产区建设,着重抓好10项重点工程。

  1、集约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以设施园艺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普及标准化钢架大棚,推广节能日光温室,建设连栋育苗温室,完善沟渠路电等基础配套整体推进。到2015年,在皖北、沿淮沿江蔬菜主产区、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新增设施蔬菜基地500万亩。

  2、城郊保供蔬菜基地建设。以保障城市居民“伏缺”等重要时期供应、稳定菜价为目标,根据当地消费习惯、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缺口保障程度,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切实提高本地蔬菜自给能力,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城郊叶类蔬菜基地60万亩。

  3、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在南陵、利辛、界首、灵璧、阜南、蒙城、颍州区、凤阳等地建设5000万平方米蘑菇生产基地,提高蘑菇罐头出口创汇能力;以肥西、当涂、濉溪、裕安区、潘集区、颍州区、淮上区为中心,建立250万平方米、年产2.5万吨金针菇、草菇、白灵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基地;在合肥、淮北、蚌埠、芜湖等城郊建立1000万袋,年产15万吨平菇、蘑菇、香菇基地。到2015年,力争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亿平方米,产量80万吨,产值4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

  4、地方名优蔬菜基地建设。开发涡阳苔干、临泉大葱、亳州山药、界首马铃薯、怀远大蒜、和县红辣椒、淮南乌菜、桐城水芹、长丰草莓等地方名特优新产品。在合肥、宿州、安庆、淮北、芜湖、黄山等地各建万亩高档小西瓜、厚皮甜瓜基地。在沿江无为、庐江、当涂、南陵、桐城和淮河流域水稻产区固镇、来安、明光、全椒、埇桥区、金安区、包河区等地建立60万亩田藕、茭白、荸荠、水芹基地。到2015年,全省地方名特优蔬菜面积达到250万亩。

  5、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岳西、金寨、绩溪、霍山、祁门、石台、歙县、潜山、宁国等地,建立50个科技示范片,抓好1000个科技示范户,推广茭白、豇豆、甘蓝、四季豆、辣椒、番茄、毛豆、西瓜、西葫芦、百合、甜糯玉米、萝卜、生姜等新品种。争取每年有多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到2015年,全省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到40万亩,主产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6、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以萧县为中心杂交辣椒制种基地;以淮南为中心杂交甘兰、黄心乌菜制种基地;以合肥为中心瓜类提纯繁育和草莓脱毒组培基地;以合肥、宿州、舒城、和县为中心工厂化育苗基地;以合肥、黄山、宣州、芜湖、淮北为中心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在合肥建设省级蔬菜新品种研发和展示中心,在淮北、宿州、六安、合肥、池州、黄山等地建设区域品种示范展示园。到2015年,全省选育60个蔬菜新品种,新建40个年育苗5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厂,5个草莓脱毒组培繁育种苗厂。

  7、蔬菜产业化转型升级建设。加快建设皖北脱水蔬菜和罐装蔬菜、皖江速冻蔬菜和腌制蔬菜、皖南和皖西南食用菌及森林蔬菜三大加工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冻干蔬菜、调理蔬菜和膨化蔬菜等精深加工。培育和县“皖江”牌无公害蔬菜、岳西“大别山”牌茭白、宣城“华阳”牌香菇、滁州“华怡”牌出口蔬菜等品牌。支持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合肥农交会和境外展会。力争到2015年,全省蔬菜年加工能力占总产量20%以上。

  8、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合肥、亳州、蚌埠、阜阳、安庆、和县等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在主产区和关键物流结点新建、改造20家蔬菜批发市场。扶持大中城市加强产地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和蔬菜低温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推进蔬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长三角”。到2015年,力争我省蔬菜在“长三角”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30%。

  9、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以蔬菜检测为重点的国家级重点县(区)质检站建设。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加大认证力度,打造安徽蔬菜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品牌形象。到2015年,在蔬菜主产区新建、改造250个速测站点。

  10、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在谯城区、裕安区、埇桥区、和县、肥东、阜南县等15个蔬菜主产县区,建立生产信息预警监测体系。每个县区选择10个重点乡镇,每个乡镇选10个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作为信息采集点,配备专职蔬菜信息员,开展蔬菜定点产销信息监测调度,监测当地主要蔬菜品种的月度、季度和年度面积、产量、长势和上市档期,为农民理性安排蔬菜生产提供及时信息,为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准确数据。依托“安徽农业信息网”和“安徽省菜篮子工程信息网”,建立蔬菜产品促销对接平台,扩大网上蔬菜推介服务,引导蔬菜生产大户、经销大户、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均衡生产和有序流通。

  五、重大项目

  项目是工程建设的支撑,工程是推进发展的保证。“十二五”期间将抓住国家和省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推进9个蔬菜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内容详见附表。

  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科技兴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要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为抓手,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努力提升蔬菜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保障蔬菜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使广大群众吃上丰富多彩、价格平稳的放心蔬菜。

  (一)主导品种

  1、番茄:优质丰产抗病、抗热型品种、棚栽早熟、抗病、耐低温、耐弱光、耐贮运型品种。

  2、辣椒:秋延栽培型品种、棚室早熟耐低温弱光型品种、露地越夏抗热型品种。

  3、黄瓜:早春大棚专用型品种、露地专用型品种、秋延棚室专用型品种。

  4、茄子:优质棚栽型品种、抗病耐高温型品种、夏秋露地栽培型和地方特色型品种。

  5、甜瓜:棚栽优质早熟型品种(含厚皮甜瓜)。

  6、西瓜:特早熟小果型品种、早熟花皮黄皮圆瓜型、无籽型品种及特殊颜色品种。

  7、南瓜:优质丰产小型低糖型品种。

  8、豇豆:丰产抗病型品种。

  9、菜豆:四季栽培型品种。

  10、大白菜:耐热优质特早熟型、丰产优质抗病型品种、娃娃菜品种。

  11、萝卜:长白萝卜、青萝卜、扬花萝卜。

  12、芹菜:水芹、香芹、西洋芹。

  13、莲藕:早熟藕、莲籽藕、荷花藕、藕粉加工品种等。

  14、茭白:露地双季茭品种、高山单季茭品种。

  15、甘蓝:优质丰产抗病耐抽苔型品种。

  16、大蒜:特早熟蒜苗型品种和苔瓣兼用型品种。

  17、食用菌:早熟中温型双孢菇、广温型香菇、耐低温型金针菇和珍稀型品种。

  (二)主推技术

  1、瓜菜食用菌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

  2、棚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3、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4、棚室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

  5、棚室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6、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7、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8、营养保健型蔬菜栽培技术;

  9、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

  10、蔬菜生态模式化栽培技术;

  11、蔬菜抗灾避灾技术;

  12、蔬菜抗旱节水灌溉技术;

  13、瓜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4、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5、瓜菜商品化加工处理、气调及冷藏运输技术;

  16、设施园艺小型机械化应用技术。

  七、保障措施

  1、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重视和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制订工作方案,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各项服务,把菜地和种植最低保有量、重点品种蔬菜自给率、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等重要指标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健全激励与问责制度。每年对各市生产、流通各环节工作及成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充分利用综合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强化政府调控,健全支持保护体系,在财税、信贷、基建等方面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健全部门协作,构建联动机制,适时召开菜篮子工作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建立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省、市两级财政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通过增加预算安排,调整项目资金,增加对蔬菜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规模化生产基地沟、渠、路、电、棚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良繁中心和集约化育苗场建设、蔬菜市场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利部门要重点支持蔬菜生产基地小型水利配套建设。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险公司要完善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省、市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和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支持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对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申报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给予奖励补贴。

  3、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行人均20平方米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严格控制征占菜地。百万以上城市人口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取标准不少于5万元/亩,其他城市不少于3万元/亩。省与地方分工负责,分别建立优势区域和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优势区域主要承担调剂全省蔬菜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任务,应以省级财政投资为主,在菜田基础设施、温室大棚、集约化育苗、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城郊基地主要承担本市淡季绿叶蔬菜和应急供应任务,应以地方投资建设为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细化分解地区和年度目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推进措施,确保每年新增设施蔬菜不少于50万亩。

  4、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强化城郊农业以发展蔬菜为主的功能定位,根据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缺口保障程度,确定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品种和自给率标准,建设生产、流通、加工和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抓好产销衔接,保证蔬菜均衡供应。做好雨雪、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时主要蔬菜品种的价格监控、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建立重要时期蔬菜储备制度,坚持储菜于库与储菜于棚相结合,以棚菜生产储备为主,适量储藏加工,灾后应急安排速生蔬菜种植,确保主要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

  5、建立蔬菜科技支撑体系。加快重大实用技术推广,推进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新型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实施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由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三个层级构成的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建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开展对蔬菜种植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

  6、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分区域、分品种制定生产技术标准,选建规模化园地,集成标准化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快蔬菜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应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积极引入绿色、有机、GAP等认证,进一步打造精品,提高产品档次。力争到2015年,全省蔬菜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

  7、积极推动蔬菜标准园创建。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基地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的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促进其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集中开发培育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产品,鼓励整合品牌,打造大品牌和优势品牌。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提高创建质量和水平。强化技术指导,分层次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指导。加强农药监管,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8、加速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蔬菜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蔬菜质量监管机构建设,充实县(市)级蔬菜技术人员力量。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责任制,形成农技人员带示范户、示范户带农户的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广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蔬菜种子种苗服务、植保服务、园艺机械服务,提高蔬菜专业化服务水平。

     “十 二 五” 蔬 菜 重 大 建 设 项 目



 
地区: 安徽
标签: 农业 规划 蔬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