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的通知(沈政发〔2014〕17号)

   2014-06-04 344
核心提示: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8日
 
  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根据《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和优势条件
 
  (一)发展现状。
 
  1.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和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35亿元,为2008年实现产值的2.3倍,年均增长17.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已成为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达16.7万人,其中县域从业人员13.9万人,占总数的83.8%。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39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55户,超过10亿元的企业31户。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9户重点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利税总额达137.2亿元,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产业集聚势头显现。全市已形成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园区、法库孟家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法库辉山乳制品加工园区、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等四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入驻企业238家,年产值518亿元。
 
  4.拉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辉山集团的自营牧场全产业链模式、华美畜禽等加工企业的“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动了乳品、饲料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0万户,农民从农产品加工链条内获得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全市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占总数的5.3%,超过50亿元的企业仅2户,大多数企业未摆脱“小、散、低、全”的传统模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完整、带动力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超过20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业加工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3.产业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全市粮油、饲料、畜禽、乳品加工能力较强,但果蔬加工能力较弱,水产加工尚属空白,部分地区资源丰富但加工落后,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及布局亟待调整。
 
  4.精深加工薄弱,品牌效应差。全市主要农产品一次性加工达70%-80%,初加工及半成品为主体,二次以上深度加工仅为20%-30%,精深加工水平较低,品牌效应差,缺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
 
  (三)优势条件。
 
  1.农业资源丰富。我市农业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设施农业建设和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粮食总产达400万吨、水果25万吨、蔬菜500万吨、肉类100万吨,奶类50万吨,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资源。
 
  2.加工优势突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技术装备具有较高水平,大部分粮油、畜禽、乳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沈阳中稻、香雪面粉、禾丰牧业、辉山乳业、华美畜禽等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或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
 
  3.科技支撑坚实。我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3所,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04个。多所高校设有食品科学、粮食工程、生物技术等学科。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4.区位优势明显。我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腹地,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以我市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东北三省以及日、韩、俄等东北亚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农产品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广阔空间。 5.发展环境良好。我市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之都被确定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建设的“三大目标”。资金、技术、政策等“洼地”效应已形成,为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二、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主线,以服务“三农”和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优先发展战略,采取综合性扶持措施,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短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加强园区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升级,构建持续、稳定、健康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重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17年,通过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和园区,使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加工水平大幅提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拉动能力持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成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三)具体目标。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6000亿元,与农业产值比达到5.5∶1。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60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1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达5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达220家。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精深加工比例(即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例)达50%以上。
 
  ——建成具有集群效应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以上。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数达30万人。
 
  ——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100万亩;带动农户60万户,农民从农产品加工链条内获得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四)战略重点。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支持粮油、饲料、肉类、乳品等四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在行业领域内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粮油加工业要打造成为全国重点粮油加工基地;饲料加工业要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加工基地;肉类加工业要成为全国各大肉类加工企业聚集地,尤其是禽肉制品加工业要在全国领先,积极促进华美畜禽等重点企业实现强强联合,组建企业联盟;乳品加工业要以辉山乳业为重点,积极建设全产业链乳品加工基地,打造世界级企业。
 
  2.加速发展短板产业。着力培育和扶持蔬菜、水果、水产等短板产业。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加工和物流等产业,鼓励发展产地初加工,开发精深加工,到2017年,果蔬加工率力争达50%,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果蔬加工产业区。水产加工业要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填补空白,水产品加工率力争突破10%。
 
  3.切实加强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在继续完善、改造原有4个园区的基础上,每年新建2-3个新园区,到2017年,全市建成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功能设施完备、集群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以上,同时对列入发展规划的园区进行备案管理。
 
  4.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肉类加工重点开发熟食品、半成品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粮油加工重点开发功能性食品、油脂精深加工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饲料加工重点开发配方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乳品加工重点开发功能性乳品、乳清蛋白、高端奶粉等产品;果蔬加工重点开发饮料、罐头、脱水果蔬制品等产品;水产加工重点开发鱼油、罐头等产品。
 
  5.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强化与科研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高等院校到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市级龙头企业要有科研部门或高等院校作为科技依托。重点支持并建成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6.强化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高社会认知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品牌创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今后5年,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国家级名牌(驰名商标)20个、省级名牌(著名商标)6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 7.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培育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营出口能力,在巩固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非洲和中东市场。到2017年,重点打造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骨干出口企业10户以上,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
 
  三、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一)产业布局。
 
  1.粮油加工业。以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辽中县为重点区域,依托中粮集团、沈粮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以水稻、玉米、大豆等为原料的粮油加工业。在实现现有产能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拓展精深加工领域,开发优质稻米、玉米油、稻米油、精炼油等产品。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当地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快速发展。
 
  2.果蔬加工业。引进国内外大型果蔬加工企业,利用我市丰富的寒富苹果、苹果梨、葡萄、蔬菜等果蔬资源,开发果蔬饮料、新型果蔬膨化脆片、速冻果蔬制品及副产物深加工产品等。在辽中县、新民市、康平县重点发展以寒富苹果为原料的果品保鲜、贮藏和加工;在东陵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法库县重点发展以树莓、葡萄、大果榛子为原料的浆果和干坚果贮藏与加工;在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重点发展以白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为主的净菜加工、冷链配送、精深加工等;在于洪区、康平县、辽中县重点发展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特色产品加工等。
 
  3.肉类加工业。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新民市重点发展禽类加工业,着力扶持华美畜禽、冠卓牧业、成达牧业等大型肉禽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以扩大速冻分割产品规模为主,同时开发熟食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逐步建成北方地区最大的禽类加工基地;新民市、法库县、沈北新区依托雨润、恒丰源、绿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猪、牛、羊肉为原料的畜类加工业,开发和生产肉类分割制品和熟食制品。
 
  4.饲料加工业。以新民市、沈北新区、辽中县为重点区域,依托禾丰、东顺等本地民营企业,大成、正大等中外合资企业,希杰等外资企业,通威、希望等外埠知名企业,重点开发和生产配方饲料、专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同时,以扶优做大为基本原则,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推进企业上市,打造中国饲料航母,建成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
 
  5.乳品加工业。以辉山乳业集团为领军企业,在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重点发展乳品加工业,生产液态奶、婴儿配方奶粉等健康型、营养型、功能型为主的乳制品。全力支持辉山“自营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世界级企业,创建中国乳业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6.食品及其他加工业。依托雄洲、康福、桃李等食品制造龙头企业,在东陵区(浑南新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等近郊区发展以焙烤食品、传统主食品、豆制品、休闲食品等为主的食品制造业。利用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皮毛、木材、中草药等特色资源,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造纸、皮革、家具、生物制药等产业。
 
  (二)园区布局。
 
  1.已建园区。
 
  (1)沈北新区辉山农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沈北新区辉山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33500亩,目前入驻企业238家,以发展乳品、粮油、畜禽、果蔬、饲料等五大产业为主,逐步打造成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法库孟家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位于法库县孟家乡,规划面积30000亩,目前入驻企业4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主要发展绿色蔬菜、畜禽及休闲食品加工业。
 
  (3)法库辉山乳制品加工园区。位于法库县秀水河镇,规划面积800亩,目前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重点发展畜禽及乳品深加工业。
 
  (4)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位于康平县朝阳村。规划面积4500亩,目前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重点发展以花生、杂粮为原料的粮食加工和食品加工业。
 
  2.新建园区。
 
  (1)新民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新民市兴隆堡镇,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饲料、稻米、肉禽、花卉、蔬菜、林木、中草药和淡水鱼等八大深加工业。
 
  (2)辽中县近海食品产业园。位于辽中县满都户镇,规划面积4500亩,重点发展粮油、果蔬、肉制品、禽蛋等农产品加工业。
 
  (3)法库县拉马河经济区。位于法库县大孤家子镇,规划面积3000亩,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畜禽、奶制品等深加工业。
 
  (4)康平县朝阳食品加工园区。位于康平县经济开发区乡约村,规划面积2250亩,重点发展以乳制品、饮料、糖果、休闲食品等为主的食品加工业。
 
  (5)东陵区(浑南新区)东北农产品加工冷藏物流园区。位于东陵区(浑南新区)汪家街道石庙子村,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果蔬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配送等产业。
 
  (6)于洪区光辉农产品加工园区。位于于洪区光辉街道,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水稻、花卉、中草药等为主的加工业。
 
  (7)于洪区九龙河农产品加工园区。位于于洪区平罗街道,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果蔬、食用菌、鲜食玉米、饲料等为主的加工业。
 
  (8)沈北新区辉山乳品城。位于沈北新区沈北街道,规划面积1150亩,重点发展液态奶、奶粉、果酱、冰激凌等加工业,建设科研中心。 (9)苏家屯区永乐农产品加工园区。位于苏家屯区永乐经济区,规划面积2000亩,重点发展果蔬、畜禽、粮食等加工业及冷链物流业。
 
  四、政策措施和保障体系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设立专项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引进、新建设的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建立科技研发中心、自建原料生产基地、扩大自营出口,支持各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和各区县(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重点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建立“政、企、银”联动协调机制;在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开展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投资试点,延长资金使用年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区、县(市)政府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金融、人才等配套政策;在每年安排的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用地。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依托各地区资源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各地区要将引进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要加强本地区软环境建设,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确保企业和项目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市政府对招商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
 
  (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等组织,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培训平台,根据企业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职业经理人、专家学者来我市举办各类专题讲座。行业主管部门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选送重点企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行深造,组织参加职业经理人培训。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的人才交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用工制度,为企业选聘人才、引进人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科技对接平台,促进科研部门与龙头企业的有效联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对于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给予重点支持;对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科技发展相关政策扶持范围。
 
  (五)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控,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生产标准和开展产品国际认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支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能力。建设农产品信息发布及交易平台,促进产品订单交易、拍卖交易和网上交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七)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全力做好服务,形成各级齐抓共管、共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区、县(市)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同时,明确农产品加工行业主管部门,确保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附件下载:1.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2.区县(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3.区县(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规划目标


 
地区: 辽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