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2010年修正本)

   2013-03-20 963
核心提示: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作物种子(含草种子)是指用于农作物生产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

  主要农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棉花、稻、大豆、马铃薯、油菜和胡麻;其他农作物为非主要农作物。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农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编制农作物种子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农作物品种引进、区域试验、示范、繁育、推广计划,发布信息;

  (三)负责农作物品种管理;

  (四)审核、核发、管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监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和种子质量;

  (五)培训农作物种子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六)依法查处种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工作。上级种子管理机构对下级种子管理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

  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改善制种区域的基础设施,鼓励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对种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扶持种子产业发展;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优良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种植其指定的品种。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种子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省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种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良种选育和推广。

  第八条  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与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制定农作物种子的地方标准,推进种子生产、加工标准化。

  第九条  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种质资源确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加强保护管理:

  (一)农作物种子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的种质资源;

  (二)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

  单位和个人应当对从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检疫、隔离试种,并将适量种子及有关资料报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鉴定、登记和保存。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选育、引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与草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

  第十一条  推广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应当通过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登记,具体办法由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育成的草品种种子实行世代认证制度。对获得认证的草品种种子,由省草品种种子认证机构发放相应世代、相应数量的标签。

  第十三条  进口的生产用草种子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国家或者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评估报告,或者由其统一安排的三个以上生育周期的引种试验报告;

  (二)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质量检验报告及植物检疫证书;

  (三)附有完整的中文标签。

  第十四条  主要农作物种子与草种子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草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的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的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州)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种子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生产基地由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并负责实施。

  第十六条  种子生产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土地相对集中,土、肥、水、气、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种子生产;

  (二)无检疫性病虫害;

  (三)隔离条件达到标准,适宜制种。

  第十七条  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基地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基地预约生产种子,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隔离条件必须达到国家或者本省有关标准。

  第十九条  种子生产企业确定种子生产基地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两个以上种子生产企业在同一区域内竞争种子生产基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种子生产企业向区域内的村、组和村民公示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种子的条件、要求等,由村、组和村民自主选择后签订种子生产合同。

  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争抢合同约定的种子生产基地;不得在合同约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隔离带内种植影响种子质量的农作物。

  第二十条  在种子生产基地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村民自愿生产种子的,村民委员会应当说服其他村民或者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共同生产种子或者种植不影响种子质量的其他农作物。

  对按种子生产企业要求在种子生产基地隔离带内改种其他农作物的村民,种子生产企业应当对其改种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

  对在种子生产基地隔离带内种植同类农作物,影响相邻大多数村民种子生产质量,仍种植的,村民委员会应当做好当事人工作,促其改正;对仍不改正的,村民委员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预约生产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生产种子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合格的亲本或者原种种子,进行技术指导,按照约定收购种子,兑付种子款,承担因亲本、原种种子质量或者技术指导失误造成的损失;对未按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约定的技术要求生产,经种子检验机构检验不合格的种子有权拒绝收购。

  生产种子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约定的技术要求生产种子,接受技术指导,按照约定交售种子,并有权按照约定获得种子生产的收益和因种子生产单位和个人的责任造成的损失赔偿。

  第二十二条  禁止与无种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禁止向无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用于商品种子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亲本种子和原种种子;未经种子生产企业书面同意,禁止收购其合同约定生产的种子。

  第二十三条  种子生产企业生产的种子应当达到国家或者本省的质量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种子,由县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其改变用途。

  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在种子生产季节对种子生产田进行质量检验,并通报田间检验结果。任何单位不得出具虚假的种子质量检验证明。

  第二十四条  农作物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草种子的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的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的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州)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申请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种子经营者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销其种子的,应当在其种子经营许可证所规定的有效区域和期限内以书面形式签订委托合同。

  第二十六条  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对经销的每批种子,应当由购销双方共同取样、封存,各自保留样品。封存样品的数量、保存期限由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领取主要农作物种子与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市(州)、省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核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发。

  负责审核的机关应当对申请人进行实地考察,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核发机关;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核发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八条  承担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机构应当经省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通过省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第二十九条  县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不得向生产经营者收取费用,不得对同一批种子重复抽样检查。

  第三十条  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在种子行政执法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生产、经营、加工、贮运种子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摘录当事人有关的合同、账册等相关资料;

  (三)对可能被转移或者灭失的种子,依法进行登记保存;

  (四)依法查封、扣押假劣种子,并做出处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种子生产企业书面同意,收购其合同约定生产的种子或者到他人已签订合同的生产基地内争抢基地,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推广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未通过省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登记的;

  (二)向无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用于商品种子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亲本种子和原种种子的。

  第三十三条  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二)非法干预种子生产、经营者自主权的;

  (三)侵害被检查者商业秘密的;

  (四)对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行为不予处理的;

  (五)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地区: 甘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法规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