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看到一个有一篇文章是他们对“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因素展开分析,我也认为他们分析的很到位,但是觉得还不够完善,接下来作出一些补充:
首先人员操作误差。我们是上市公司,实验室的人一个微生物检验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的,微生物检验工作都有4到5年的操作检验,且出现污染后QC主管也一直在旁边观察了实验人员的操作,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因此可以排除人员操作误差。
2. 设备和环境误差。我们用于微生物检验的都是要求用可循环利用的经过严格湿热霉菌后再烘干的玻璃移液管、玻璃培养皿,无菌操作是在严格消毒后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且我们微生物限定室的级别是10万级,所用的培养箱是灭菌消毒过的另外2台培养箱,相同条件下所得检品,一半导致培养,一半正置培养,但是正置培养的还是出现了污染,倒置培养的没有被污染,真菌长的均匀有规则。由此设备和环境的误差也可以排除在外。
3. 物品误差。由于我们一直都是用生理盐水、培养基,且都是经过严格湿热灭菌,高压灭菌锅也是经过当地药监局校准过的,且灭菌时间的调整在培养基性质要求范围内,即排除了检测用品的误差。
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241, 136, 35);">综合以上可以得出培养方案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随即与当地药监局取得联系,经沟通药监局对真菌的培养也是开始实施2016版的方法正置培养,且没有出现蔓延的情况,药检所是将平板一个一个摆开正置培养,而没有叠起来培养。
我们将平板一个一个摆开正置培养迅速做了验证:我们将受污染的培养箱做了消毒灭菌,同时开启了另外2台没有被污染的培养箱将需要做霉菌培养的含样品的凝固平板分别放到2台培养箱做分开摆放正置培养及堆叠摆放正置培养,我们的实验室的6台培养箱都是经过校准的且都是同型号的生化培养箱,所以设备影响因素可以忽略,在培养摆放方式改变,其他基数不变的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是一个一个摆开正置培养的没有受污染,而堆叠摆放正置培养的受到了污染。所以可以确定平板的摆放方式是造成污染的原因。
堆叠正置培养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2016版方法要求培养皿正置培养在培养的第3天开始需要每天观察和记录培养结果,正置培养可以避免在观察时反转使霉菌的孢子抖动散落到培养基上而产生的次生菌落。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71, 25, 66);">我们都知道霉菌的特性就是有蔓延性,且由于培养箱加热,培养箱内部还有风机使内部气流在旋转,2016版如果堆叠放置正置培养,且有一个样品是有霉菌,那么菌丝就会通过缝隙拼命的往上爬,就像爬山虎一样,开心的长着,且随着生长孢子会脱落且特别轻,培养箱风机吹出的风把孢子吹散,停到盖子上甚至通过盖子之间的缝隙(盖子没有装培养基比较轻)污染了其他的样品,但是同一叠随着菌丝的蔓延,通过培养皿直接蔓延到另外一个培养基上,一个蔓延一个,那么一叠被污染的情况会更严重,这也就验证了我前面提到的同一叠同一个方向被污染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实验室都有好几个培养箱的,所以就提醒一些微友们,2016版的方法千万不要将霉菌堆叠培养,如果空间不够可以在培养箱多装几个隔层,问题就解决了。
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241, 136, 35);">如果培养箱被污染了,可以用75%酒精和新洁尔灭两种消毒剂对培养箱进行了全面的消毒,且大家最好是买那种有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的培养箱,且消毒完最好不要马上用,消毒完最好放个几天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