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年会
在报告中,吴清平院士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近几年在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他表示,微生物的危害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占食源性疾病50%以上,每年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腐败变质约占食品产值的10%,损失巨大。而我国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存在风险不明、缺乏关键技术保障体系、缺乏食品安全控制技艺等问题,因此,构建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数据库尤为重要。
吴清平院士作“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的专题报告
据吴清平院士介绍,他们团队从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几乎涵盖全国各省市的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和积累,构建起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食源性病毒风险数据库、食源性致病菌标准菌种资源库,以及溯源数据库,可以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研究了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形成机理,研发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与控制新技术,包括食源性致病菌LAMP检测技术、食源性病毒检测技术、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高效控制技术等。
“大数据库应该包括6个部分:国家的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库、全基因组序列库、溯源数据库、特征性代谢产物库和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数据库,从而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溯源和控制。”吴清平说,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的共享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下一步将进行数据库的充实和优化,根据国家需求,及时发现、有效控制、保障安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他还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数据库的优化和构建、基于全基因组和代谢组技术的新检测靶点挖掘、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基于信号通路阻断的高效防控技术研究等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