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要素
人员在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中处于中心位置和主导地位。
不同层级人员的要求
领导层: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如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制定发展战略方针;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带领团队达成目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接纳下属意见;果断的决策能力。例如,苹果公司的领导层能够准确判断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趋势,决策开发iPhone系列产品,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潮流。
中间管理层:要具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起到上下沟通协调的作用;还需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指导工作,良好的执行能力以传达高层战略方针,组织人员、设备、物料按方法进行生产;较强的组织能力。
基层管理层:专业技术能力要强,能带领员工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入员工,了解员工工作和生活心理,及时解决问题并向上级汇报。
员工:要有团队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强,了解与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
人员的优化配置
岗位分析:明确工作内容、任务职责、岗位名称、级别、工作条件以及与其他岗位的关系,确定岗位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分析谁适合这个工作,包括学历、专业、基本能力、年龄、性别等要求,以及必须接受的培训和培训时间;找出谁最适合这个工作,例如考虑相关经历、专业、资格(如职称、证书等)优先的情况,以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人员长处。
人员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目的包括熟悉工作场所、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晋升加薪标准、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明确工作职责,适应新职业和作业程序,促使角色转变。
绩效评估考核:对员工完成岗位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可作为晋升、解雇和薪酬决策等的基础,还能改善员工绩效,加强工作技能,指导员工努力工作。
薪酬与激励:薪酬要注重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司法性和经济性。激励种类多样,根据职位和人员不同设置不同激励方法,这对留住和挖掘人才有很大作用。
二、机器设备要素
设备管理的方面
使用: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培养操作者,使其正确操作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的最基础内容。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对于焊接机器人,要培训操作人员如何设置焊接参数、如何进行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等。
点检:在使用前后根据设定完成的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的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的使用,是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比如在电子厂,每天开机前对贴片机的吸嘴、轨道等部件进行点检,查看是否有损坏或堵塞情况。
保养:按照设备特性,设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操作,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如机床定期进行精度检测、导轨润滑等保养工作。
不良事项处理
日常点检或使用中发现不良时,点检者应记录不良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例如,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包装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要及时记录故障现象并上报,以便维修人员快速处理。
设备的目视管理
设备管理除建立点检保养制度外,还应对放置现场进行规划、标识及目视管理,以能够正确、高效率地实施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日常保养工作为目的。例如在工厂的设备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识,标明设备的状态(运行、检修等),方便工作人员识别。
三、物料要素
库存管理
物料的包装:合适的包装能保护物料质量,防止在存储和搬运过程中受损。例如精密电子元件要用防静电包装,以避免静电对元件造成损坏。
物料的搬运:要采用正确的搬运方式,避免物料受到碰撞、挤压等。如玻璃制品在搬运时要使用专门的货架和防护装置。
物料的识别:对物料进行清晰标识,便于识别和管理。例如在仓库中,不同规格的钢材要标明型号、批次等信息。
物料的保管 - 仓库管理: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控制仓库环境(温度、湿度等)。像药品存储仓库要保持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以保证药品质量。
物料的领取使用:要按照规定的流程领取和使用物料,防止物料浪费和错用。例如在建筑施工中,要根据施工计划领取水泥、钢材等物料,避免过多领取造成浪费。
物料的设计变更
由于设计、生产、品质使用等因素可能对产品的规格、型号、物料、颜色、功能等发生变更,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手机产品在升级换代时,可能会变更某些零部件的规格或材质。
物料不良的处理
不良严重程度区分:发生不良时,根据重要程度划分缺点等级。例如在服装生产中,面料的颜色偏差如果轻微可能为一般缺点,如果严重影响外观则为严重缺点。
不良品处理
不良相关信息的收集、保存:详细记录不良品的相关信息,如产生时间、批次、生产设备等,为分析原因提供依据。
不合格品的区分: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防止混淆。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企业规定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不良品的再次确认: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再次检查,确保处理效果。
纠正处理: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物料的目视管理
日常工作中对消耗品、物料、在制品、完成品等进行管理,目标是能快速知道“什么物料、在哪里、有多少”,并能在必要时快速取出放入,目视管理可有效防止人的失误,减少品质问题发生。例如在生产车间,设置物料看板,显示物料的库存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四、方法要素
计划与实施
企业生产从拿到订单到向客户提供产品,各个环节都需要计划,如材料购入、机器设备安排、人员调度、生产方式等。例如一家定制家具企业,接到订单后,要计划好木材、五金件等材料的采购时间,安排好生产设备的使用顺序,调度不同工序的工人,确定采用的生产工艺是手工还是自动化加工等。
有了计划后,要采用有效的方法确保实施过程朝着计划目标发展。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协作,确保汽车的按时、高质量生产。
五、环境要素
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不同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电子芯片制造需要无尘车间,因为微小的尘埃颗粒可能会影响芯片的性能;食品加工需要清洁、卫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食品;精密机械加工对车间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可能导致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受到影响。
环境的控制措施
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环境因素。对于无尘车间,要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食品加工车间要定期消毒,员工要遵守卫生规范;精密机械加工车间要安装温湿度调节设备,如空调、加湿器或除湿器等。
六、过程控制与质量检验
过程控制
设定控制限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设定上下限,当关键参数超出控制限制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反应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一旦超出设定范围,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需要及时调整。
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它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每一道工序的监控,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例如在机械制造中,每一道加工工序(如车削、铣削、钻孔等)的精度都要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质量检验
包括首检、巡检等。
首检是在生产开始时对第一件产品或第一批产品进行检验,确保生产的起始状态符合质量要求。例如在服装生产中,新款式开始生产时,要对第一件服装的尺寸、版型、颜色等进行检查。
巡检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例如在电子厂,质检员每隔一段时间对生产线进行巡检,检查焊点质量、元件安装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