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商评估之前,采购方首先必须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供应商信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方法评价供应商了。
目前评价供应商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法。
一、定性评价法
1、直观判断法
采购方进行市场调查,并将调查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做一些归类、整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和评价。
还可征求、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的意见,或者由采购人员凭经验直接做出判断。例如,处于供应商定位模型的“非关键物资”象限中物品,常常可以采用这种高效简便的方法。
2、协商评价法
将使用者及其他与供应相关的专业人员例如技术工艺、生产、质量、商务等召集在一起,展示各个供应商的资料,邀请各方专家充分讨论分析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产能、技术水平、交货期、设备能力、劳动力状况、对特殊要求的响应性和供货的灵活性、供应商信誉、环保及社会责任、合作意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劣势,采用头脑风暴等手段,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即是协商后的结果。
依赖于专家的判断能力和经验,虽然属于定性评价,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可以得到最佳的结果。
只是这种方法过度依赖于评估者的能力,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期的一致性,还有因为透明性不足造成日后面对审计的合规性证明性资料不充足。
应该说,当供应商数据不足、订购技术条件和物资规格复杂时,协商选择方法具有优势。
二、定量评价法
1、权重模型
权重模型是定量方法中比较常用到的工具,具体步骤有:
步骤一:制定评价供应商所依照的标准;
步骤二:赋予每一个标准一个合适的权重;
步骤三:针对每一个标准,给出供应商对应的得分;
步骤四:将供应商各项得分与对应标准的权重进行相乘,综合处理后得到一个最终总分;
步骤五:比较各供应商最终总分,对此进行比较和选择决策。
2、采购成本比较法
采购成本包含了采购方为所要采购的产品或服务支出的总成本,即对那些质量、交货期等指标都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计算从他们那里采购的总成本并进行比较分析。
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售价、订购费用、运输费用、检测、库存和持有等各项支出的总和。
采购方不仅仅考虑价格,还会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争取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或价格的优势。
3、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计算由供应商引起的总成本,如仓储作业、与质量相关的生产停线作业、检查作 业、返工作业、退货作业等,与交货能力相关的生产计划作业、生产调整作业、定购作业等,与服务能力相关的接收作业、装卸作业、运输作业等,折算到产品的采购单价上,根据评价各个供应商的折算后单价,选择最佳合作伙伴。
这种选择方法有利于分析买方因采购活动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成本的大小。
4、TCO方法
采用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wnership,TCO)选择供应商是估算所采购物品的覆盖全生命周期产生的费用,选择TCO最小供应商。
对总拥有成本TCO的另一种认识是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产品给组织带来的整体价值。总拥有成本TCO比ABC成本法考虑的要素更多、更加全面,但收集数据的难度也更高。
5、其他数学方法
例如,应用运筹学等相关理论发展而来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法,根据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来选择供应商;数据包络分析(DEA),用多投入、多产出的指标评价行业间的相对效率。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法
理想中,建立一套全面的定量评价指标评选供应商,以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但实际上许多定性指标在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采购环境、采购产品、使用者需求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更加大了评价供应商的难度。
因此,采购方在实际评估中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将定性与定量结合使用。例如,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进行供应商选择是建立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多目标、多准则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根据模糊数学中的工具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及遗传算法、聚类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多属性效用法等,另外在供应商评估时常常应用一些管理通用的工具,如KPI、平衡计分卡等。
无论定性的还是定量的评估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定性评估的主观成分过多,人为因素或倾向性等会影响、干扰评估的决策,对评估团队的经验、技能、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等要求高。无论是被评选供应商数量还是评选者人数增多时,给出满意的决策结果都会成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