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通常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春季时的一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受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此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
这种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多个行业,尤其是食品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回南天”对于食品厂的影响
1、食品存储
食品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吸收水分,导致食品变质、发霉或变软。特别是对于香脆类食品,如饼干、薯片等,湿度过高会导致其失去原有的口感和风味。
同时,湿度过高还会加速食品的氧化反应,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和食品质量的下降。
2、生产环境
在湿度过高的环境下,生产车间容易出现潮湿、霉变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食品的生产效率,还可能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造成潜在威胁。
冷凝水附着在天花板表面或者在其上面又渗漏出来,会和天花板表面的微生物、灰尘或其他异物结合在一起。
此时细菌和霉菌开始迅速繁殖。如果这些冷凝水滴落到产品上,会带来微生物的污染,增加了食品污染的风险。
3、生产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蒸汽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杂质,特别是工业用蒸汽中含有不少气体杂质,在蒸汽凝结过程中溶入凝结水中。
冷凝水对设备设施的腐蚀氧化分为氧腐蚀和酸腐蚀。
冷凝水的危害不仅造成加工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检修周期缩短及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同时会增加备品和备件的数量,这些都会造成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4、原料采购
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原料容易受潮变质,导致原料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湿度对运输和存储条件的要求更高,食品厂需要增加对原料的检验和筛选工作,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5、经济效益
由于湿度导致的食品变质和损坏,食品厂可能会面临产品退货、客户投诉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带来经济损失。
霉菌污染问题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微污染源”很多,如何防止食品被污染是一个重要课题。
霉菌作为为微污染源中的一种,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食品质保期的长短,如何防止产品发霉,车间是不可忽视的管理部分。车间的墙壁、管路上的冷凝水、工作人员个人的卫生等。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食品厂应对措施
1、改善存储环境
增加防潮设备:食品厂应配备工业除湿机等专业设备,用于降低仓库和生产车间内的湿度,确保食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潮湿影响。
使用防潮包装:对于易受潮的食品,应选择防潮性能好的包装材料。
2、优化生产流程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车间内应设置湿度监测设备,当湿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及时开启除湿设备,确保生产环境的湿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加强清洁与消毒: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食品厂应加强对车间和设备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进行深度清洁,以防止细菌污染食品。
3、强化原料管理
严格筛选原料:在采购原料时,应严格筛选,确保原料的干燥度和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对于易受潮的原料,应特别关注其存储和运输条件。
合理存储原料:原料仓库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干燥条件,避免原料受潮变质。同时,应定期对原料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受潮或变质的原料。
4、提高员工意识
加强防潮知识培训:食品厂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防潮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潮湿环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针对“回南天”等潮湿天气的应急响应预案,一旦发生湿度超标等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