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
审核日期 | ||||||||||||||
审核人 | ||||||||||||||
审核品项 | ||||||||||||||
审核结果记录 | ||||||||||||||
No. | 项目 | 满分 | 项目数 | 得分 | NO. | 项目 | 满分 | 项目数 | 得分 | |||||
1 | 厂区环境 | 5 | 组织人事 | |||||||||||
2 | 厂房及设施 | 6 | 品质管理 | |||||||||||
3 | 生产过程 | 合计 | ||||||||||||
4 | 存储过程 | |||||||||||||
审核总得分 | 分 | 审核等级 | 级 | |||||||||||
审核结论: | ||||||||||||||
1.配分判定基准: 0分:未建立必要的规定或未按规定执行; 1或3或5分:建立了相应的规定并完全按照规定执行。 2.评鉴等级: ①优秀供应商:A级 A级:得分 200--220;关键项目无不合格 ②良好供应商 B级:得分 180--199;关键项目无不合格 ③合格供应商:C级 C级:得分 160--179;关键项目无不合格;虽为合格供应商,但应积极改进。 ④待改进供应商:D级 D级:得分 140--159;关键项目无不合格;暂时可以供货,经三个月改善后实地评估若仍不能达到C级以上,则停止供货并予以淘汰。 ⑤不合格供应商:E级 E级:得分≤139分;为淘汰厂商,没有改善空间。 3.关键检查项目(带“*”),共有22个;合计28分。 4.地方口味所用原物料的供应商评估若达不到要求者,需提报专案处理。 | ||||||||||||||
制定 | 审核 | 批准 |
供应商审核项表
供应商审核项 | 生效日期: | ||||||
原料食品工厂 | 版本:A/01 | ||||||
项目 | 类别 | 检查项目 | 配分 | 得分 | 备注 | ||
厂区环境1 | 厂区周围环境 | 1. 厂区周界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之设计与构筑。要求建筑物距离地面至少0.3米以下部分采用密闭性材料构筑。 | 1 | ||||
2. 邻近厂区的道路,应铺设柏油等,以防止灰尘造成污染。 | 1 | ||||||
3. 厂区四周环境应随时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积水、泥泞、污秽等。 | 1 | ||||||
厂区内部环境 | *4. 厂区内应有适当的虫控、鼠控设施,禁止饲养禽、畜及其他宠物,但警戒用犬除外(应适当管理以避免污染食品)。 | 2 | |||||
5. 厂区之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柏油或绿化等,以防尘土飞扬。 | 1 | ||||||
*6. 厂区内不得有不良气味(如废弃物放置场所等)、有害(毒)气体、废水等情形发生。 | 2 | ||||||
7. 厂区内若设有员工宿舍和餐厅,应与制造加工区、贮存区等场所完全隔离。 | 1 | ||||||
厂房及设施 | 厂房配置与空间 | 1. 各功能区域应依生产作业流程,配制有序、流畅,无交叉污染。 | 1 | ||||
*2. 凡应用性质不同之场所(如仓库、生产现场、包装车间等)应个别设置,防止交叉污染。 | 2 | ||||||
3.如果有生活区域,应与生产区域分开,有适当的隔离设施。 | 1 | ||||||
4.锅炉房设有消烟除尘设备。 | 1 | ||||||
5.厂区内设有废水废汽(气)处理系统,污水排放符合GB13457的规定。 | 1 | ||||||
厂房设施 | 洗手消毒设施 | 6.在生产、包装、厕所入口处应设置独立隔离之洗手消毒室。 生产现场入口处(特指即食成品工厂) 包装入口处 厕所入口处 查:各功能作业区之消毒室分布 | |||||
1 | |||||||
1 | |||||||
1 | |||||||
1 | |||||||
7.洗手台应以不锈钢或瓷材等易清理材料构筑,经常保持清洁。 | 1 | ||||||
8.在洗手设备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剂(如需消毒液则需有消毒液)。 | 1 | ||||||
9.干手设备应采用烘手器或擦手纸巾。 | |||||||
若使用纸巾者,使用后之纸巾应丢入易保持清洁的垃圾桶内(宜使用脚踏开盖式垃圾桶); | 1 | ||||||
若采用烘手器,应定期清洗、消毒内部,避免污染。 | 3 | ||||||
查:现场设施及记录 | |||||||
洗手消毒设施 | 10.洗手台处的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电眼式等开关方式,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之手部再度遭受污染。 | ||||||
生产车间入口(特指即食成品工厂) | 1 | ||||||
包装车间入口 | 1 | ||||||
查:现场设施 | |||||||
11.洗手设施之排水设施,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之装置 | 1 | ||||||
12.作业区洗手消毒处要求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标示,且应张贴或悬 | |||||||
生产车间入口(特指即食成品工厂) | 1 | ||||||
包装车间 | 1 | ||||||
查:洗手步骤及现场实施情况 | |||||||
13.鞋底消毒设备(或换鞋设备)要求 | |||||||
①一般食品工厂要求员工进入生产、包装车间需换工作鞋 | 1 | ||||||
②即食性成品工厂制造车间入口必须有泡鞋池供清洗消毒鞋底; | 1 | ||||||
消毒剂需要定期更换,若使用氯化合物消毒剂,其有效游离余氯浓度应经常保持在200ppm以上; | 1 | ||||||
需保持干燥之作业场所则必须设置换鞋设施。 | 1 | ||||||
查:现场设施 | |||||||
更衣室 | *14.在适当且方便之地点设独立男女分开更衣室。 | ||||||
生产车间入口 | 1 | ||||||
包装车间入口 | 1 | ||||||
查:现场设施 | |||||||
更衣室 | 15.更衣室设施要求: | ||||||
储物柜、紫外线灯管或臭氧(各1分); | 2 | ||||||
保持清洁 | 1 | ||||||
查:现场设施 | |||||||
厂房及设施 | 供水设施 | *16.食品制造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非使用自来水者,应设置净水 或消毒设备。 | 1 | ||||
17.不与食品接触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之管路系统与食品制造用水之管路系统,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之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 1 | ||||||
18.地下水源应与污染源(化粪池、废弃物堆置场等)保持15米以上之距离,以防污染。 | 1 | ||||||
生产过程 | 生产设施 | 1. 生产车间应依生产作业流程,有序而整齐的配置。 | 1 | ||||
2. 生产车间应有足够空间,安置设备、卫生作业或储存食品、物料等。(生产、包装、各1分) | 2 | ||||||
地面与排水 | 3. 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之材料铺设,如水磨石、树脂等。 | 1 | |||||
4. 地面应平坦光滑、不得有破损,有适当的排水斜度、不易积水,地面与墙面连接处,有适当弧度,不得存在卫生死角。 | 1 | ||||||
5. 现场的排水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设施、止逆设施、防臭设施(防水弯、水封等) | 1 | ||||||
天花板 | 6.生产作业区现场屋顶应易清扫、可防止灰尘储积,减少结露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 | ||||||
生产车间- 或① 表面涂层 | 1 | ||||||
或② 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 | 3 | ||||||
或③ 食品级不锈钢顶棚 | 3 | ||||||
包装车间- 或① 表面涂层 | 1 | ||||||
或② 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 | 3 | ||||||
或③ 食品级不锈钢顶棚 | 3 | ||||||
7.天花板应保持干净,且没有破损; | 1 | ||||||
8.蒸汽、水等配管不得设于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否则应有能防止尘埃及凝结水等掉落之装置或设施。空调风管等应设于天花板之上方。 | 3 | ||||||
墙壁与门窗 | 9.壁面应采用非吸收性、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浅 色材料构筑(可在室外工作之场所不在此限)。 | ||||||
生产车间-或① 具有2m以上的瓷砖墙裙 | 1 | ||||||
或② 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 | 3 | ||||||
或③ 食品级不锈钢内壁 | 3 | ||||||
包装车间-或① 具有2m以上的瓷砖墙裙 | 1 | ||||||
或② 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 | 3 | ||||||
或③ 食品级不锈钢内壁 | 3 | ||||||
10.所有窗户应有45度内斜角,便于清洁,没有卫生死角。需要打开之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且具有防护食品污染功能之不生锈纱网,但包装作业中不得打开窗户。门窗玻璃有防爆保护膜或使用有机防爆玻璃。 | 2 | ||||||
11.对外出入门户应以坚固材料制作,保持关闭,具备防蝇软门帘、风幕或其他有效措施。 | 4 | ||||||
照明设施 | 12.作业区现场照明设备均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以防止灯管破裂时污染食品。 | ||||||
生产现场要求全部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 | 1 | ||||||
包装现场要求全部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 | 1 | ||||||
13.生产、包装现场作业面照明220 lx以上(1分),而检查作业面照明540 lx以上(1分);其他作业区照明110 lx以上(1分)。 | 3 | ||||||
通风设施 | 14.在有臭味及气体(包括蒸汽及有毒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之处,应有适当之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 1 | |||||
15.排气口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1分),而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1分)。 | 2 | ||||||
生产过程 | 机器设备 | 16. 所有食品加工用机器设备之设计和构造应能防止危害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尽可能易于拆卸),并容易检查。 | 1 | ||||
17. 食品加工机器设备应具备使用时可避免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之物质混入食品之构造。 | 1 | ||||||
18. 食品接触面一般要平滑(1分)、无凹陷或裂缝(1分),并尽可能时常予以清洗、消毒,注意无消毒剂之污染(1分)。 | 3 | ||||||
19. 设备材质要求--不产生毒素无臭味或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等。 | 1 | ||||||
20. 生产设备应有序排列(避免交叉污染),使生产作业顺畅进行并使各个设备之能力互相配合。 | 1 | ||||||
21.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之测量器或记录仪,应能适当发挥其功能且须准确,并定期校正。 | |||||||
① 现场所有设备均能正常使用(正在检修的仪器除外) | 1 | ||||||
② 有校正记录 | 1 | ||||||
查:现场设备和校正记录 | |||||||
22. 用于制造食品之机器、设备或场所不得用于制造非食用制品。 | 1 | ||||||
生产过程 | 配料区 | 23.配料区域与其他区域有隔离设施、清洁度高,每种配料有单独存储空间;待用原料清洁卫生、摆放整齐;已打开的物料有适当措施防止污染。 | 3 | ||||
24.配料区域的称量设施精准,秤量后,有适当的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有适当措施防止误称量。 | 1 | ||||||
生产作业 | 25. 食品制造作业应严密控制物理条件及制造过程,杀菌、照射、低温消毒、冷冻、冷藏、控制pH或水活性等消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应适当且足够。 | 1 | |||||
*26. 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夹杂物混入食品中。 | 1 | ||||||
27. 车间内有专用的产品运送设备和容器,这些容器由无毒、无害、无锈无污染的材料制成(1分),且与盛装废弃物的容器标识分明(1分) | 2 | ||||||
28. 制定各岗位之操作说明并与制程管制作业标准书挂置于作业现场,便于员工参考。 | 1 | ||||||
*29. 对重要管制点有专人监控并有完整记录,对产生的不良及时调整使其不流入下一工序。 | 1 | ||||||
30.食品添加物应设立专柜,专人管理、注册登记使用记录,使用符合卫生标准。 | 1 | ||||||
31.清洁剂、消毒剂等应标明毒性与使用方法,存放于固定场所,由专人负责存放与使用。 | 1 | ||||||
生产过程 | 卫生管理 | *32.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蓄留指甲(1分)涂指甲油(1分)及配戴饰物(1分)等。 | 3 | ||||
*33.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头发不准外露(1分),佩戴口罩(1分)。 | 2 | ||||||
*34. 工作人员需配备统一的工作服及工作鞋。 | 1 | ||||||
35. 工作中不得有可能污染食品之行为(如抽烟、饮食等),个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或设备、用具洗涤区域。 | 1 | ||||||
36. 员工出现身体健康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员工受外伤时的处理,适宜、恰当,不存在疾病在厂区内传播或污染产品的隐患。 | 1 | ||||||
37. 访客之出入应适当管理;若要进入作业区时,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之卫生要求。 | 1 | ||||||
38. 用于输送、装载或储存食品之设备、容器及用具,用过后应加以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接触过污物时)。 | 1 | ||||||
39. 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之材料铺设,无破损。 | 1 | ||||||
40. 生产作业区现场屋顶应易清扫、可防止灰尘储积,减少结露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保持干净,且没有破损; | 1 | ||||||
41. 壁面应采用非吸收性、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浅色材料构筑(可在室外工作之场所不在此限)。 | 1 | ||||||
存储过程 | 仓库 | 1.现场照明设备均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以防止灯管破裂时污染食品。 | 1 | ||||
2.所有窗户应有45度内斜角,便于清洁,没有卫生死角。需要打开之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且具有防护食品污染功能之不生锈纱网。门窗玻璃有防爆保护膜或使用有机防爆玻璃。 | 2 | ||||||
3.对外出入门户应以坚固材料制作,保持关闭,具备防蝇软门帘、风幕或其他有效措施。 | 3 | ||||||
4.仓库有适当的通风、排气设施,储存物料有温湿度要求的,还有控温、调湿设施。 | 1 | ||||||
5.仓库构造应能坚固(1分),大小足以供作业顺畅(1分),维持整洁(1分)并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1分)。 | 4 | ||||||
6.原料仓库及成品仓库以适当隔离为原则,同一仓库储存性质不同物品时亦应适当区隔且有标识,有造成污染之物品禁止一起储存。 | 1 | ||||||
7.必要时应有冷(冻)藏库,其应装设库内温度之指示温度计等,并应有温度记录,和自动控制器或异常温度变动自动警报器。 | 1 | ||||||
8.仓库应有足够托盘,物品不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离地面、墙壁 | 1 | ||||||
9.仓库站台应有适当防护措施,防止尘土飞扬及便于原料和成品运输。 | 1 | ||||||
10.化学品的储存做到:专人管理,专库(区)存放,专帐记录,库(区)上锁,人员培训。 | 5 | ||||||
11.仓库标识清楚,区域分配明确,库房条件到达储存要求,不同清洁程度的产品分别存放,物品整洁。 | 1 | ||||||
12.库内成品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1分),并有存量及存货记录,包括品项、规格生产批号、出货时间、地点、数量等(1分)。 | 2 | ||||||
13.不得堆置非即将使用之原材料或其他不必要物品,工作人员应 | 1 | ||||||
14.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蝇、防鼠,且设施健全有效、易于检查。 | 2 | ||||||
组织与人事 | 1. 品保部门应独立于生产部门,并应有充分权限。 | 1 | |||||
2. 品保部门负责人应为大专以上学历。 | 1 | ||||||
3. 公司技术人员,学历达到大专以上(1分);比例占员工总数8%以上(1分)。 | 2 | ||||||
4. 检验人员需大专以上学历(1分)且需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具备相应上岗证书(1分)。 | 2 | ||||||
*5. 全体员工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 1 | ||||||
6. 员工操作技能培训记录、清洁卫生培训记录、HACCP培训记录。 | 3 | ||||||
品质管理 | 设施配置 | 1. 检验室应有足够空间,以安置试验台、仪器设备等,设备设施摆放合理。 | 1 | ||||
2. 要求检验室基本布局为:一间恒温仪器室(1分)、一间理化实验室(1分)、一间微检实验室(1分)。 | 3 | ||||||
3. 微生物实验室应与其他场所适当区隔 | |||||||
或① 如没有无菌超净工作台配置,需采取有效隔离, | 1 | ||||||
或② 设有无菌超净工作台之配置。 | 3 | ||||||
查:微检设施 | |||||||
品质管理 | 检验能力 | *4. 检验室应具备常规的检验设备(1分),本身无法检验项目可委托当地国家机构代为检验(1分)。 | 2 | ||||
*5. 国家强检的仪器有鉴定合格证书。 | 1 | ||||||
6. 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应保存至有效期限后一至二天。 | 1 | ||||||
7.实验室的实验能力,满足成品出厂检验的要求,并对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验证: | 1 | ||||||
8.实验室的药品按要求保管、无过期药品,配制药品应有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比例和成分,配置人。 | 1 | ||||||
9.化验人员取得化验员资格,化验技能熟练。 | 1 | ||||||
*10. 每批原料、成品须经成品品质检验合格方可入库。 | 1 | ||||||
品质管理 | 原料使用 | *11. 原料使用前应加予以进货检验。 | 1 | ||||
12. 合格之原料与不合格者,应分别贮放(1分),并作明确标识(1分) | 2 | ||||||
13. 原料使用应依先进先出之原则(1分)。 | 1 | ||||||
供应商管理 | 14. 具备原物料合格供应商名册,包括联系方式、联系人、价格等。 | 1 | |||||
15. 具备供应商品质管理系统,对供应商每年有考核。 | 1 | ||||||
16.应有供应商奖惩制度,并予以实施。 | 1 | ||||||
17.加工中检验结果发现异常现象时,应迅速追查原因加以矫正。品管记录应以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 | 1 | ||||||
18.应建立有效之内部稽核制度,确实执行并作成记录。 | 1 | ||||||
品质管理 | 质量认证 | 19. 除必要的生产许可证书,是否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查:认证证书 。 | 1 | ||||
① ISO9001:2000质量认证 | 1 | ||||||
或② HACCP认证 | 5 | ||||||
危害分析 | *20. 是否具备相关原物料安全性指标的检验报告(检测项目参照我公司原料规格表) 查: | 1 | |||||
*②该厂商供应品项所用原辅料均要有安全指标的检验报告 | 1 | ||||||
*③加工用水之安全性指标的检验报告 | 1 | ||||||
*④与安全性指标有关的文件(如:规定向我公司供货的产品及所用原辅料和加工用水的检测频率及检验项目等) | 1 | ||||||
*⑤若本公司暂无对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能力,需要有与国家机构签定定期检测相关卫生指标的检验协议 | 1 | ||||||
食品安全体系:建立了食品安全小组,组员是综合性部门成员,经历过HACCP的系统培训 | 1 | ||||||
建立了产品描述和预期用途,进行了危害分析,形成文件 | 1 | ||||||
建立了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关键限值,科学合理 | 1 | ||||||
建立了监控措施和纠偏措施并且实施 | 1 | ||||||
进行了验证和年度确认 | 1 | ||||||
管理文件 | 21. 查看相关管理文件及相应表单 | 4 | |||||
②《仓库管理制度》包括货物码放原则(1分)、原料和成品出入库原则(1分) | 2 | ||||||
③《人员培训制度》 | 1 | ||||||
④《各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 1 | ||||||
⑤《过程关键控制点》 | 1 | ||||||
⑥《过程QC工程图》 | 1 | ||||||
⑦《原料规格表》 | 1 | ||||||
⑧《成品规格表》 | 1 | ||||||
⑨《检验项目操作作业指导书》 | 1 | ||||||
⑩《原物料、成品、制程抽样作业办法》(各1分) | 3 | ||||||
⑾《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1 | ||||||
(12)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 | 1 | ||||||
追溯系统 | 建立了追溯系统,进行了原料,包材,半成品,成品的识别管理 | 1 | |||||
进行了年度模拟追溯测试,从原料到产品,同时从产品到原料,保留测试记录,在4小时内完成 | 2 | ||||||
现场实际抽取的产品进行追溯测试,符合既定程序要求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