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启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2019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先生,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赵铁桥先生,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女士。请他们给我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魏百刚司长介绍情况。
2019-10-25 10:01:03
魏百刚: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目前正值“三秋”大忙时节,农谚讲“霜降见霜、谷米满仓”。今天,我就2019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草地贪夜蛾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着力稳定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做好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实际增长6.4%,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是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预计全年粮食实现增产,总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面积增加,其中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棉花继续向新疆等西北内陆优势棉区集中,糖料生产保持稳定。
二是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态势,牛羊禽肉增加较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恢复生猪生产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17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各地也都积极行动,据我们调度现在已经有24个省相继发布了促进生猪生产的措施。目前政策效果逐步显现。9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7%,后备母猪销量继续大幅增长,猪饲料产量和销量都有回升。吉林、辽宁、山东等12个省生猪存栏环比增加或持平,生产恢复向好的因素明显增多,生猪生产整体上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按照这一趋势,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禽肉、牛肉、羊肉产量增加较快,前三季度分别达到1539万吨、458万吨和330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2%、3.2%和2.3%。同时,我们也看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生猪产能恢复周期长、制约多;一些地方生猪生产恢复政策仍未完全落实到位,比如,养猪用地有的地方还按建设用地管理,未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还有一些地方人为限制猪源外流,搞市场分割,干扰了正常的市场供应秩序,相关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我们也在陆续推动解决。
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和5.6%。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县一级层面主要抓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创建11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到75亿元,带动各地创建1821个省级产业园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4月18日在广东召开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会,韩长赋部长在会上讲,抓住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抓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在乡镇一级主要抓农业产业强镇,已建成552个,培育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在村一级主要抓“一村一品”,累计认定9批共计2851个示范村镇,形成了“以村促企、以企带村”的良性互动格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美丽休闲乡村达到710个,成为节假日市民融入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2019-10-25 10:17:31
魏百刚:
四是农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22元,实际增长6.4%,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75,较上年同期缩小0.03。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92%的贫困户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乡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3150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16%。
五是农产品贸易保持稳定,“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额稳步增加,1—8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0462.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进口额6944.2亿元,同比增长7.7%;出口额3518.2亿元,同比增长0.3%。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肉类、食用植物油等进口明显增加,前三季度猪肉进口132.6万吨,同比增长43.6%。优势农产品出口保持稳定,1—8月蔬菜、茶叶、水产品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1%、5.6%和0.7%。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1—8月进口额1473.2亿元,增长31.1%;出口额1093.1亿元,增长8.3%,增速均高于我国农产品贸易整体增速。
六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国8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覆盖了90%左右的村,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4200多万吨,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175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实现585个畜牧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绿色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
总的看,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三农”向好对保供给、稳预期、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到年底还有2个多月时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毫不放松抓好秋收、秋冬种,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千方百计恢复生猪生产,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全力做好四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9-10-25 10:18:12
宁启文:
感谢百刚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们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
2019-10-25 10:22:52
光明日报记者:
当前我们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请问魏司长,今年农业农村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有何打算?谢谢
2019-10-25 10:25:23
魏百刚:
谢谢,你的提问代表了消费者的心声。这两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过去我们追求吃饱,现在要求吃好,吃得营养健康。为了增加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业农村部坚持质量和绿色一起抓,统筹推进。在质量兴农方面,农业农村部联合6个部门在今年2月份印发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作出了具体安排。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现在我们已建立了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农药残留的行业标准超过1.5万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这些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去操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就能得到保证。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全面建立国家省地县4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经有3.7万个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纳入管理的农产品都有了“身份证”,消费者或者是经营者扫一扫就知道对这个产品来自哪里,谁产的,是什么样的生产过程。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今年1-9月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11998个,有机产品319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55个,总数超过4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在绿色兴农方面,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增加到175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现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利用率超过70%,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规模保持3000万亩以上。我们又认定了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浙江、海南都是整省推进。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把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实施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严格农业生产过程管控,加快健全覆盖全环节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让农业经营主体有章可循、有标可依。三是加强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快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载体,着力推进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绿色发展观察试验站,集成推广绿色发展模式。通过以上努力,让人民群众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当中更多获益。 谢谢大家!
2019-10-25 10:30:58
农视网记者:
据了解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但是在采访之中我们发现,部分合作社存在不大不强等问题,能否介绍一下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情况?谢谢。
2019-10-25 10:34:38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赵铁桥同志回答。
2019-10-25 10:37:00
赵铁桥:
谢谢记者朋友对农民合作社的关心和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的部署要求,今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上个月刚刚发布。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持续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范围,推介了首批24家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典型案例,组织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促进了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8月底,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7万家,成立了联合社1万多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户。通过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县级以上示范社18万家,国家示范社近8500家。
二是产业逐步拓展。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且正在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民间工艺品制作和服务业延伸,其中种养业占70%以上。
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信息等统一服务,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占比达到53%。一些地方在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信用合作、互助保险、土地股份等合作,由单一要素联合向资金、技术、土地、闲置农房等多要素合作转变。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社在服务带动小农户、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我们将继续在各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来支持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谢谢。
2019-10-25 10:40:10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魏司长提到,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请问除了丰收,今年粮食生产还有哪些特点?当前秋冬种生产进展情况怎样?
2019-10-25 10:44:25
刘莉华:
谢谢您对粮食生产的关注。今年粮食生产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目前,秋粮收获过了8成半,北方收获基本扫尾,南方双季晚稻收获过了两成半。今年粮食除了丰收,还有三个特点:
一是种植结构持续调优。非优势区水稻、玉米面积继续调减,大豆面积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
二是生产方式持续调绿。今年继续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3000万亩,继续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继续减少。
三是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的比例达到33%,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优质稻谷和大豆面积增加。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大力发展优质稻,取得很好的成效。
目前,秋冬种生产进入高峰,冬小麦播种过七成,冬油菜播种过六成,总体来说进展比较顺利。从各地反映和农情调度的情况看,今年秋冬种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农民的种植意向比较稳定,冬小麦意向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二是土壤墒情比较好,冬麦区墒情是近5年同期最好的,为秋冬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今年秋冬种工作的重点是稳产能、优结构、提质量、转方式。
一是着力稳定播种面积。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产粮(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政策,引导农民扩种夏收粮油作物,鼓励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力争把农民的种植意向真正落实到田,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
二是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小麦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品种,力争优质专用小麦比例比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冬油菜重点发展低芥酸、低硫苷“双低”品种以及高产、高油、高油酸的“三高”新品种。
三是着力提高播种质量。指导农民落实好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
四是转变秋冬种生产方式。继续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服务,集约高效推进秋冬种生产。谢谢大家!
2019-10-25 10:47:45
央视记者:
明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农民收入是一个硬指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农民收入增速趋缓,农业农村部有什么考虑?年底前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农民增收?
2019-10-25 10:54:52
魏百刚: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两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总体上是稳定增长的,但是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增速为6.6%,比2017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增速为6.4%,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当前受经济下行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各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农业农村部也高度重视。
为了稳住农民增收的势头,近期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确保丰收又增收,当前,正值玉米、中晚稻、大豆集中收获的季节,农业农村部将统筹做好秋粮收获防灾减灾、农机跨区作业,确保颗粒归仓。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切实保障好粮农的收益。近期,国家公布了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1.12元,保持去年的水平,释放了稳粮的积极信号。我们将指导各地做好秋冬种工作,稳定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同时,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让更多优质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卖得上好价钱。
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岁末年尾,农民工辛苦干了一年,绝不能让他们既流汗又流泪,我们将配合人社部门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确保年底前农民工及时足额领到工资,保护好农民工正当合法权益。
三是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加快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有收入。
四是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督促各地按时足额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生猪良种补贴、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等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持续深化各项改革,让农民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
2019-10-25 11:00:05
新华社记者:
农村人口老龄化比较突出,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生产当中的事情很多,中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农村部有什么举措?效果怎么样?谢谢。
2019-10-25 11:06:31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赵铁桥同志回答。
2019-10-25 11:12:52
赵铁桥:
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小农户问题的关心和关注。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容忽视的重要经营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中央对此也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我部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创设。除了我刚才介绍的指导扶持农民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之外,还围绕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出台了中办、国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着力从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等五个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特别是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强调当前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二是强化项目的推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2017年推动设立农业生产托管财政专项,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10亿元。
三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今年9月,我们召开了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进行了现场观摩交流,发布了山东省丰信农业等第一批2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用典型服务模式引领社会化服务发展。
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探索服务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服务规模扩大了。截至2018年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为13.84亿亩次,比去年增加52.7%,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服务组织数量达37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服务对象数达到4630.17万个,其中小农户数为4194.37万户,占服务对象总数的91%。
二是生产方式转变了。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农户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开始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节本增收成效显著。比如,黑龙江省兰西县对小农户自己种、流转种、托管种三种不同种植方式的亩均收益进行了比较,托管比自种增加了180元,比流转种增加了270元。
四是涌现了多种服务模式。有的依托农资农机资源优势开展服务,有的依托技术和信息优势提供服务,有的注重构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有的通过结成联盟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有的着力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服务主体和农民多方共赢。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这条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19-10-25 11:23:36
农民日报记者:
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请问这个计划有关情况,以及目前的进展成效如何?
2019-10-25 11:30:08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种植业管理司刘莉华副司长回答。
2019-10-25 11:32:26
刘莉华:
谢谢您对大豆作物的关注,大豆也是社会各方面,各界关注比较多的作物。它是一个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来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产需缺口也不断扩大。大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中央也非常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部里年初制定印发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下的思路和目标,在发展定位上,要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充分发挥国产优质高蛋白大豆的优势,保持国产大豆一定的自给水平,推动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和相互补充的格局。同时,大豆具有养地肥田的作用,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倒茬种植,着力构建绿色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制度。
在大豆振兴的目标上,主要是提出了“一扩两提”。扩就是扩面积,力争在2020年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两提,一是提单产,就是到2020年全国的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另一个是提品质,就是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均提高1个百分点。
在实现路径上,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提能力。靠政策,主要是调整优化支持政策,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靠科技,主要是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提能力,主要是改善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稳产高产的能力。还要发展订单种植,促进产销衔接和优质优价。
今年中央对大豆振兴计划高度重视,为了推动计划的实施,中央财政安排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17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40亿元,调动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耕地轮作试点面积达到2500万亩,支持主产区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合理轮作。加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力度,资金规模达到8000万元。
今年大豆振兴计划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从我部农情调度情况看,大豆面积有望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提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谢谢大家。
2019-10-25 11:40:06
宁启文:
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话,今年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朋友们。
2019-10-25 12:02:39
日期: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