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17年8月21日至2017年9月20日共抽检监测10538批次样品,其中合格10284批次,不合格254批次,样品不合格率2.41%。
二、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各类食品监测情况。从样品检测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月所抽检的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饼干、罐头、蛋制品、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为100%。通过对抽检数据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检的食品中方便食品、饮料、水果制品、酒类、糕点、乳制品、餐饮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蜂产品、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肉制品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20.5%、8.4%、5.2%、4.7%、4.2%、3.6%、3.1%、2.5%、1.7%、1.7%、1.09%、1.06%、0.7%、0.3%(详见下表)
各类食品监督抽检情况
序号 | 食品类别1 | 监督抽检样品 总量2(批次) | 不合格样品 数量3(批次) | 不合格率4 | 备注 |
1 | 粮食加工品 | 174 | 0 | 0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321 | 8 | 2.49% | |
3 | 调味品 | 42 | 0 | 0 | |
4 | 肉制品 | 316 | 1 | 0.32% | |
5 | 乳制品 | 83 | 3 | 3.61% | |
6 | 饮料 | 716 | 60 | 8.38% | |
7 | 方便食品 | 34 | 7 | 20.59% | |
8 | 饼干 | 2 | 0 | 0 | |
9 | 罐头 | 13 | 0 | 0 | |
10 | 冷冻饮品 | 0 | 0 | 0 | |
11 | 速冻食品 | 0 | 0 | 0 | |
12 | 薯类和膨化食品 | 0 | 0 | 0 | |
13 | 糖果制品 | 0 | 0 | 0 | |
14 | 茶叶及相关制品 | 115 | 2 | 1.71% | |
15 | 酒类 | 428 | 20 | 4.67% | |
16 | 蔬菜制品 | 140 | 1 | 0.72% | |
17 | 水果制品 | 229 | 12 | 5.24% | |
18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92 | 1 | 1.09% | |
19 | 蛋制品 | 9 | 0 | 0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 0 | 0 | 0 | |
21 | 食糖 | 5 | 0 | 0 | |
22 | 水产制品 | 0 | 0 | 0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75 | 0 | 0 | |
24 | 糕点 | 95 | 4 | 4.21% | |
25 | 豆制品 | 30 | 0 | 0 | |
26 | 蜂产品 | 58 | 1 | 1.72%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0 | |
28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0 | |
29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0 | 0 | 0 | |
30 | 婴幼儿配方食品 | 0 | 0 | 0 | |
31 | 餐饮食品 | 2664 | 82 | 3.08% | |
32 | 食品添加剂 | 4 | 0 | 0 | |
33 | 食用农产品 | 4893 | 52 | 1.06% | |
34 | 其他5(请在备注标注类别) | | | | |
合计 | 10538 | 254 | 2.41% | |
三、抽检食品主要不合格及问题项目危害分析
(一)2017年9份抽检食品主要不合格项目(详见下表)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监测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食品品种 | 不合格项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酸值(2),过氧化值(3),苯并芘(3) |
肉制品 | 菌落总数(1) |
乳制品 | 菌落总数(1),大肠菌群(3) |
饮料 | 大肠菌群(11),铜绿假单胞菌(55) |
方便食品 | 苯甲酸(2),酸值(5),过氧化值(1) |
酒类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10),酒精度(5),塑化剂(7) |
水果制品 | 二氧化硫(9),菌落总数(3),霉菌(1) |
糕点 | 菌落总数(1),酸价(1),苯甲酸(1),铝的残留量(1) |
蜂产品 | 霉菌(1) |
餐饮食品 | 苯并花(1),柠檬黄(2),酸价(KOH)(2),亚硝酸盐(9),硼砂(以硼计)(1),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11),二氧化硫(2),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2),大肠菌群(7),日落黄(2),柠檬黄(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5) |
食用农产品 | 克百威(3),毒死蜱(18),甲拌磷(1),六六六(2),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3),恩诺沙星(4),动物源性成分(6),氧乐果(8),甲胺磷(1),铬(1),对硫磷(1),灭多威(3),6-苄基腺嘌呤(6-BA)(1) |
(二)主要不合格项目危害分析
1、苯甲酸:苯甲酸及其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防腐工艺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过量食入苯甲酸会引起腹泻、肚痛、心跳快等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肾脏的慢性损害。
2、甜蜜素:甜蜜素是一种甜味剂。可能在葡萄酒、白酒、黄酒、酱油、食醋、冷冻饮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糕点、饮料、酱腌菜、辣椒制品、水产品加工品、蜂蜜、炒货、罐头和蜜饯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调味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长期食用超范围、超量使用甜蜜素的产品会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不利于身体健康。
3、过氧化值: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饼干卫生标准》(GB 7100—2003)规定,饼干中的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应不超过0.25g/100g。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或者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酸败;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原料储存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
4、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5、二氧化硫残留量: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残留。除GB2760规定使用的范围和限量外,均无超范围和超量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可能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等漂白剂,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不合规定使用二氧化硫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也会影响钙吸收,造成机体钙丢失。
6. 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包括敌敌畏、三甲苯磷、对硫磷、二嗪农、敌百虫、甲胺磷等。像这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降解而失去毒性,因此在肉鸡体内残留量小。当这类农药残留在作物及其食用部分上时就会发生有机磷中毒,有机磷杀虫剂容易与动物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不易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分解减少而大量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受损伤。
7. 铜绿假单胞菌:本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菌种有十余种,以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医学中最为重要。本属细菌侵袭性弱,一般认为属条件致病菌。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缺损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增色剂(柠檬黄)、甜味剂(甜蜜素)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结果显示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法规、标准认知度不够或者存在主观故意,为延长保质期或提升产品感官品相口感,违反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农药残留超标。一是我国现有农药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施药技术不到位,药械落后,施药中跑、冒、滴、漏问题突出,污染作物和环境;三是农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
(三)微生物超标:主要原因有原料中微生物数量过多。生产过程中无法全部杀灭。生产过程污染。如车间环境、生产设备、生产操作人员的卫生情况、半成品在车间内部或厂内移动过程中的防护等。杀菌不完全。如杀菌温度过低、时间太短,杀菌后又受到二次污染等。包装物污染。包装前对包装物没有进行清洗消毒,或清洗消毒不严格。贮藏和运输污染。贮藏和运输环境和条件不能做到密闭、无菌或低温。
日期: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