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17年6月21日至2017年7月20日共抽检监测6215批次样品,其中合格6015批次,不合格20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3.22%。
二、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一)各类食品监测情况。从样品检测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月所抽检的方便食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蔬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豆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为100%。通过对抽检数据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检的食品中淀粉及淀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糖、饮料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100%、62.50%、12.00%、10.95%。(详见下表)
各类食品监督抽检情况
序号 | 食品类别 | 监督抽检样品总量(批次) | 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 | 不合格率 | 备注 |
1 | 粮食加工品 | 256 | 1 | 0.39%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188 | 6 | 3.19% | |
3 | 调味品 | 117 | 9 | 7.69% | |
4 | 肉制品 | 95 | 5 | 5.26% | |
5 | 乳制品 | 41 | 2 | 4.88% | |
6 | 饮料 | 283 | 31 | 10.95% | |
7 | 方便食品 | 49 | 0 | 0 | |
8 | 饼干 | 5 | 0 | 0 | |
9 | 罐头 | 21 | 1 | 4.76% | |
10 | 冷冻饮品 | 0 | 0 | 0 | |
11 | 速冻食品 | 0 | 0 | 0 | |
12 | 薯类和膨化食品 | 8 | 0 | 0 | |
13 | 糖果制品 | 3 | 0 | 0 | |
14 | 茶叶及相关制品 | 0 | 0 | 0 | |
15 | 酒类 | 86 | 6 | 6.98% | |
16 | 蔬菜制品 | 6 | 0 | 0 | |
17 | 水果制品 | 0 | 0 | 0 | |
18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8 | 5 | 62.50% | |
19 | 蛋制品 | 0 | 0 | 0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 1 | 0 | 0 | |
21 | 食糖 | 25 | 3 | 12.00% | |
22 | 水产制品 | 0 | 0 | 0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1 | 1 | 100% | |
24 | 糕点 | 158 | 7 | 4.43% | |
25 | 豆制品 | 7 | 0 | 0 | |
26 | 蜂产品 | 38 | 2 | 5.26%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0 | |
28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0 | |
29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0 | 0 | 0 | |
30 | 婴幼儿配方食品 | 0 | 0 | 0 | |
31 | 餐饮食品 | 1326 | 99 | 7.47% | |
32 | 食品添加剂 | 1 | 0 | 0 | |
33 | 食用农产品 | 3492 | 22 | 0.63% | |
34 | 其他5(请在备注标注类别) | | | | |
合 计 | 6215 | 200 | 3.22% | |
三、抽检食品主要不合格及问题项目危害分析
(一)2017年7份抽检食品主要不合格项目(详见下表)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监测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食品品种 | 不合格项 |
粮食加工品 | 过氧化苯甲酰(1)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酸值(4),过氧化值(2) |
肉制品 |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3),菌落总数(1),镉(1) |
调味品 | 氨基酸态氮(2),总酸(1)谷氨酸钠(1),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菌落总数(4) |
乳制品 | 菌落总数(2) |
饮料 | 铜绿假单胞菌(29),大肠菌群(4),耗氧量(1),亚硝酸盐(1) |
罐头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1) |
酒类 |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4),糖精钠(3),酒精度(4)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二氧化硫(5) |
食糖 | 色值(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二氧化硫(1) |
糕点 | 菌落总数(2),大肠菌群(1),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2),酸价(3) |
蜂产品 | 菌落总数(2) |
餐饮食品 | 大肠菌群(58),苯并[a]芘(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19),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6),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1),亚硝酸盐(3),糖精钠(1),酸价(KOH)(1),山梨酸(2),菌落总数(5),亚硝酸盐(1),日落黄(5),硼砂(以硼计)(1)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 |
食用农产品 | 克百威(16),甲胺磷(1),腐霉利(1),毒死蜱(5),挥发性盐基氮(1) |
(二)主要不合格项目危害分析:
1、苯甲酸:苯甲酸及其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防腐工艺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过量食入苯甲酸会引起腹泻、肚痛、心跳快等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肾脏的慢性损害。
2、甜蜜素:甜蜜素是一种甜味剂。可能在葡萄酒、白酒、黄酒、酱油、食醋、冷冻饮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糕点、饮料、酱腌菜、辣椒制品、水产品加工品、蜂蜜、炒货、罐头和蜜饯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调味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长期食用超范围、超量使用甜蜜素的产品会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不利于身体健康。
3、硼砂:硼砂是非食用物质,我国明令禁止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能在生产加工环节人为加入硼砂起增筋作用;硼砂经由食品摄取后可与胃酸作用产生硼酸,硼酸具有积存性,连续摄取后会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酶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抑制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的会刺激人的胃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铝的残留量:明矾(硫酸铝钾)是传统的食品改良剂和膨松剂,一般在面粉制品、米粉制品、淀粉制品、糕点和膨化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作为品质改良剂和膨化剂使用,会出现超范围或超量使用的情况。明矾的化学成份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铝可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功能紊乱,可诱发老年性痴呆。
5、二氧化硫残留量: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残留。除GB2760规定使用的范围和限量外,均无超范围和超量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可能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等漂白剂,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不合规定使用二氧化硫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也会影响钙吸收,造成机体钙丢失。
6、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主要影响的是酱油产品的风味。氨基酸态氮的执行标准有《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配制酱油》(SB/T 10336—2012)、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本次检出的不合格样品标签明示氨基酸态氮含量≥1.0g/100mL,实际检测含量未达标签明示要求。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可能是产品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达到要求发酵的时间;也有可能是产品配方缺陷的问题;还可能是酿造酱油产品本身等级较低,企业为增加销量违规标注高等级等(酿造酱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还有可能存在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故意掺假的问题。
7、过氧化值: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饼干卫生标准》(GB 7100—2003)规定,饼干中的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应不超过0.25g/100g。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或者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酸败;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原料储存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增色剂(柠檬黄)、甜味剂(甜蜜素)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结果显示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法规、标准认知度不够或者存在主观故意,为延长保质期或提升产品感官品相口感,违反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农药残留超标。一是我国现有农药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施药技术不到位,药械落后,施药中跑、冒、滴、漏问题突出,污染作物和环境;三是农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
日期: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