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的比重可能是所有大豆出口的60%或以上,中国在全球的大豆市场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需要通过创新、自由市场机制和开放的贸易。”
3月28日, 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阮大为(David Rank)在出席由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发起的“南北美大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要性暨与华贸易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由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美国、加拿大、乌拉圭六个大豆主要生产国的大豆种植者及行业协会组成,其大豆的出口量占了全球总量的90%。成员国中如美国、巴西,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近20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骤增,进口量从1996年的不足1000万吨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8391万吨,成为大豆净进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中国累计大豆进口量较2015年8169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增加222万吨,增幅为2.7%。
美国农业部(USDA)3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已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61%,美国出口大豆总量的59%,并预计2017/20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900万吨。中国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进口大豆多为转基因大豆,作压榨和饲料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成为国内外争议的焦点。
2016年4月,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曾表示,“进口转基因大豆是由世界大豆生产贸易决定的。2014年全球大豆种植面积16.5亿亩,其中转基因大豆13.6亿亩,约占82%。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比例为95%,阿根廷、巴西几乎全部种植转基因大豆。”因此,作为全球大豆最大的买主,中国的贸易政策和转基因管理政策牵一发动全身,成为国外相关团体重点关注的对象。不少国际供货商呼吁中国进口的审批门槛进一步降低。
论坛上,加拿大大豆协会(SoyCanada)主席马克?休斯顿(Mark Huston)表示,粮食安全是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点。“我们要提供给中国高质量的、可持续的粮食供给,这是我们来访的主要目的。”他认为,中国生物技术审批应更加有预见性和及时性,来促进高质量粮食的供给。
农民组织阿根廷免耕农民协会(Aapresid)主席佩德罗?曼努埃尔?维尼奥(Pedro Manuel Vigneau)对财新记者说,中国是阿根廷的重要大豆需求国,希望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找到更有效更便捷的途径,实现中国对生物技术的及时审批。维尼奥介绍,阿根廷大豆种植者希望得到中国审批的转基因大豆有三个种类,包括抗杂草、抗土地干旱以及盐碱化和抗病虫害。在这三个种类中,有一些品种得到了审批,一些品种并没有得到审批。整体而言中国对转基因大豆的审批程序时间在不断延长。一个品种的审批时间有可能是三年,四年,或者五年,目前中国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限制。
日前,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7年度农业政策聚焦报告《充分释放中美农业合作的巨大潜力》认为,2010年以来,中国生物技术安全证书审批程序变得更为缓慢且难以预测。自2012年起,中国农业部只向技术开发商提供一年一次的生物技术产品审批决定。
“如果一项生物技术不能在中国得到及时审批,我们就无法在阿根廷种植该转基因大豆,因此审批对我们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维尼奥说。
另外,针对中国国内“反转”的声音,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主席吉姆米勒(Jim Miller)在论坛上回应,“有些人认为美国消费者不吃转基因大豆,我想这都是需要破解的一些误传。”他表示,在美国种植的玉米,85%是基因改良品种,其中本土消费占75%。超过九成的大豆是转基因品种,约六成用于出口,四成内销。
日期: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