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对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及食品生产企业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审核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QS为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方可从事食品生产。业内也常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简称为QS认证。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自2003年8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这个制度如何更趋完善?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等方面,一直有不同声音。近期,食品伙伴网的网友们从审核人员的角度,从被审核企业的位置对该制度进行了讨论。
食品伙伴网对网友的讨论进行了汇总,以下观点仅代表网友们的个人观点,汇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伙伴网网友 foods2003:
这个帖子以前在某帖子的回复中发过,后来沉了,没人注意。还是很希望和各位讨论一下,因为QS制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其看法肯定不一样,到最后就变演绎成了“罗生门”,希望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真理才能越辩越明的!
先说说我自己,我本人曾在质监系统干过,主要从事认证方面的工作,现在在一所高校食品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
食品的QS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质监局在分管食品生产以前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套路来的,可以说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一部分,其行政许可的具体方式也是一致的。
对于食品QS制度,我本人也认为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帖子说到审查员素质问题,说到审查员水平不高等等,并和CIQ的审查作了比较。但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食品QS涉及面确实太广,对于审查员而言,你根本不可能对食品每个行业都熟悉,比如你在果蔬加工方面很专业,但未必就对水产品加工熟悉,但目前的审查员在资质上实际上没有细分(可能真的细分实际难度也很大),所以有时审查员去审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当然显得外行。CIQ的审查员估计大部分情况都是审查的水产品进出口的企业,行业面较窄,审查经验逐渐丰富,当然会很专业。这种情况就要求QS审查员在审查前做好功课,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以及相关标准等。我本人每次去企业审查都是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的,主要还是想多丰富一下教学案例,呵呵。
但食品QS制度有无存在必要?我认为还是有的,主要是体现在对食品企业规范性生产的促进作用方面。对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如果本身生产和管理都很规范,这个促进作用当然很小。但事实上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食品企业都是小型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微型企业,通过QS的审查,多多少少还是能起一定的规范作用,最起码可以让这种企业接触到一些食品加工管理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及对法规标准的一些认识。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红bao问题。这其实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凡是涉及到行政许可的,都会有这个问题,而不仅仅在食品行业。其实往往这也是一些不太规范的企业心虚的表现,这种情况占多数。有些硬件设施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即使没有hongbao,审查员也不会随便不让过的,因此问题还是出在企业本身。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食品企业如果不规范,是不能发证的,但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有次我们去一个企业审核,是做糕点的,老板开茶店起家,我们去现场一看,老板对食品加工根本没有概念,他所谓的加工厂就是他茶店的厨房!你跟他说什么人流物流要分开,人家一愣一愣的。我们一看准备终止审核,这时地方局的同志就说了:地方企业少,要多扶持,然后从地方经济,企业解决就业、税收等等角度希望我们能多帮助。碰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审查员也很为难的,最后只能叫他们限期整改。这种情况其实审查员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一旦出问题了要负责任的。
食品行业的监管我们老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如果我们人人都遵守法律,那中国的事情就很好办了。但很多问题其实牵涉到体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的。我们只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从事这个行业,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壮大,生产出来的都是安全食品,我们自己也能吃的放心啊!
对于审核人员的组成伙伴网网友 foods2003进一步解释说:
前几年包括公务员都可以去认证审核的,后来认监委才出文件说不允许(退休的例外)。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国家两大认证机构方圆和CQC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前者在地方上往往是质监局的事业单位,后者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事业单位。各个地区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有的是系统里以协会为载体成立的认证机构。
就红包问题伙伴网网友 foods2003补充到:
看到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我补充一下关于红包问题的看法。
红包,可以归结为灰色收入一类。但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存在?存在就必然有其原因,从经济学角度讲:人有社会属性也有经济属性。
就QS制度这件具体的事而言,据我所知,其实审查员是有劳务费的,法定的劳务费仅仅只有区区十几元/人天(具体多少我不太清楚)!如果真按这个执行,我可以说:审查员基本上没有积极性去审查了,那就没多少人来做这个事情了,凭什么我必须要牺牲休息时间去赚这点辛苦钱啊?(审查一天下来包括整理资料等繁琐的事情办完还是很辛苦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啊!因此,我想有的主管部门干脆默认这个事实的存在(不能公开鼓励,因为违法!),其实是相当于队审查员工作发放劳务费。
也许有人会说那这样QS还不如交由第三认证机构来做,但是各位,这样的话认证机构是合法收费的,而且收的更多!如果是强制认证,除了认证费用,审查员很多情况下也拿红包的!其实企业的负担会更重!3C认证就是个例子!
伙伴网网友 风雪归人:
1、审查员素质问题:确实是问题,但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只要审查员自身负责任,象楼主一样做足功课,比如多到我们坛子里转转等,业务水平应该是越来越高的,这从03、06、09三次较集中的审查审查员的表现可以看出;还要关键一点也是楼主所说的要“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不要盛气凌人;
2、hongbao问题:国情所致吧,作为中国人应该不会对这种事情大惊小怪。我不知道质监局给审查员是怎么发工资的,作为企业来说已经习惯于化钱买平安了,而且当地的主管人员也会提示企业给的。这一点要靠审查员特别是审查组长的智慧了,既不能违背大的原则,又要处理好与地方主管的关系。当然,如果拿了就不坚持大原则,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3、审查要使企业感觉到是在帮助企业而不是刁难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指出,并能提供合理有效又节省费用的解决方案,大多数企业应该会理解的。
伙伴网网友 teataster:
1. 行政许可,就不该收费,尤其一些地方部门以咨询的名义。这在最初实施时是留下最坏影响的。
2. 审查过后,对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有不少企业还是落空的,照旧。这是目前否定的出发点。
3. 总的要有一套监管的方式啊。
伙伴网网友 liqin:
QS 制度是好的,若能很好地执行,会起到规范厂家,保证产品安全的功效,怕的是红包一塞,经指点迷津,现场审核通过,审核过后照旧,不安全的生产也转向安全的一边了;能很好自律的厂家若没红包,就等着跑细腿吧,证发下了,你也累趴下了,不过让你欣慰的是:终于看到证了。不拿钱就要出力吗。
伙伴网网友foodworker
有一种感觉:获得QS有点难度,但后期的监管却松的很。
伙伴网网友 huxl163
现在的QS制度是上级发证,下级监管。你说能监管好吗?我是审查员。
对于这个说法,伙伴网网友WANG26347持不同观点
我不认同你的说法,我是被审查员,呵呵
虽然说上级发证,但是企业都是通过本地监管部门递交材料的,如果本地监管部门给你递交材料了,那就说明认同这个企业有资格获得生产许可证书,那么你还有什么监管不好的?
除非你认为下级监管部门水平太差!
伙伴网网友 常青树
不管是经过塞红包获得的,还是经过高素质的审核员审核通过的,看最终的效果总可以吧
前者办了QS 也没有用,况且有害,那就是欺骗消费者
后者你就是不审核不发QS,人家一样干的不错
就我来看,现在这QS 不办也罢,总之是肥了审核员害了企业,什么国情不国情,作为审核员只要拿了红包就不可能公正审核,谁规定的审核时要拿红包?还走穴式的审核呢,在企业中造成什么恶劣影响知道么?只要了解内情的就不会相信这鸟QS,严重的损害了监管单位在人们心中的声誉
伙伴网网友 康桥夕阳:
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就食品行业来说QS没有强制的必要。如同各种管理体系一样,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自愿执行。当然,消费者也是根据他自己的认可,选择执行某类认证的企业。但是,就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来看,食品生产获得审核方能准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同电脑的安全模式,不求功能全部发挥,先保证安全。所以,现行环境下的QS制度大的框架应该继续,有些细节需要完善。
1、关于审核员。个人觉得审核与被审核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水平再高的审核员也没有必要与被审核企业的水平更高,不可能比被审核更了解自己。QS要求的条款应该是从事该类食品生产的必须条件也是最低要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裁判不一定会跳高,但他要知道横杆的高度(审查条件),要看见运动员(企业)是下面钻还是上面跃,有没有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辅助设施(有意或无意的非法添加物)。当然,找个足球裁判来裁决跳高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审核员需要分类别的。万能,可能会万万不能。
2、关于红包。我觉得还是缺乏有效监管所致。审核不严能付出多大责任?审核单位管理不善该付什么样的责任?谁来监管,被审核单位?笑话!上级部门?同志加兄弟,难!第三方?不了解情况。
所以,问题出在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靠自觉我看很难。
3、体系和执行。其实这是个老问题,通过审核的企业,在未来的生产中一直不折不扣地按审核时的状态或者更高的标准去执行吗?就我知晓的范围,平时日常和审核时做的一样好的企业不多。那么这个就需要有明示,到底审核部门认可通过审核企业一直按QS要求进行食品生产还是审核部门认可通过审核企业具备生产条件。
QS审核不是只看产品的检测结果,过程、源头也很重要,后期的监管同样如此,过程的监管可能比结果更重要,只看结果可能会顾此失彼,补了三聚氰胺的牢又跑了四聚氰胺的羊。
审核部门应该有方向(食品?饮料还是罐头?甚至更细,按审查类别分),有级别(审核企业的产品是当地销售,省内,国内)。水平低的审核部门审核小范围的。部门也有有竞争压力。
伙伴网网友wenyang76认为:
1.先说qs的作用:
qs是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不是认证,是政府进行市场秩序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太可能交由第三方去做。
作为系统内人员,我看到的总体情况是实行qs之后小企业小作坊活的比以往艰难多了,很多小企业因此纷纷停产。而中型和大型企业基本上没有收到太大影响,这一结果达到了qs实施的初衷。不能从一个企业的得失和公平与否来评论总体的公过是非。
2 审查员的素质和qs实施的质量
必须承认,qs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审查员总体素质不太高,有红包,有强制检验和鉴定的协议的嫌疑等。其中,审查员总体素质并不是绝对的低,只是相对于某些行业、某些人来说,审查员的吸收囊括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包括卫生的、企业的、高校的、退休的等等,但谁也不是通才,正如前面筒子说的,审查的过程中你不是运动员,能当好裁判员即可。至于红包,正如大家所说,社会如此,监督才显得更重要。
总体来说,QS这一套体系还是得到了整体的落实和推广,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可能立刻发生根本性转变,总要有一个过程。个人的感觉是,QS的实施更大的意义是把纳入的企业进行了一场系统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教育和提高,能够持续与否,会由社会、市场来逐步淘洗的。
伙伴网网友 牧牛
类似这样的审查其他系统不也是有的吗?这是中国特色呀。关键是不要太出格就好,我们这儿还是蛮严格的。目前没有红包了。
讨论还在继续,欢迎参与:
http://bbs.foodmate.net/viewthread.php?tid=345712
日期: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