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16年1月21日至2月20日共抽检监测147批次样品,其中,合格138批次,不合格9批次,样品不合格率6.12%。
二、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一)各类食品监测情况。从样品检测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月所抽检的乳制品、酒类、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共4大类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100%。通过对抽检数据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检的食品中,现制现售食品检出不合格率较高,不合格率为34.62%。(详见下表)
各类食品监督抽检情况
序号 | 食品品种 | 抽检总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不合格率 |
1 | 粮食加工品 | 0 | 0 |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0 | 0 | / |
3 | 调味品 | 0 | 0 | / |
4 | 肉制品 | 0 | 0 | / |
5 | 乳制品 | 21 | 0 | 0 |
6 | 饮料 | 0 | 0 | / |
7 | 方便食品 | 0 | 0 | / |
8 | 饼干 | 0 | 0 | / |
9 | 罐头 | 0 | 0 | / |
10 | 冷冻饮品 | 0 | 0 | / |
11 | 速冻食品 | 0 | 0 | / |
12 | 薯类和膨化食品 | 0 | 0 | / |
13 | 糖果制品 | 0 | 0 | / |
14 | 茶叶及相关制品 | 0 | 0 | / |
15 | 酒类 | 33 | 0 | 0 |
16 | 蔬菜制品 | 0 | 0 | / |
17 | 水果制品 | 0 | 0 | / |
18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0 | 0 | / |
19 | 蛋制品 | 0 | 0 |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 0 | 0 | / |
21 | 食糖 | 0 | 0 | / |
22 | 水产品 | 0 | 0 |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0 | 0 | / |
24 | 糕点 | 0 | 0 | / |
25 | 豆制品 | 0 | 0 | / |
26 | 蜂产品 | 0 | 0 |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 |
28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 |
29 | 餐饮食品 | 23 | 0 | 0 |
30 | 食用农产品 | 44 | 0 | 0 |
31 | 食品添加剂 | 0 | 0 | / |
32 | 现制现售食品 | 26 | 9 | 34.62% |
合计 | / | 147 | 9 | 6.12% |
(二)各环节抽检情况。生产环节共抽检样品52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0批次;流通环节共抽检样品73批次,其中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12.33%;餐饮环节共抽检样品22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0批次。
三、抽检食品主要不合格及问题项目危害分析
(一)2016年2月份抽检监测食品主要不合格及问题项目(详见下表)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监测不合格及问题项目分布表
食品品种 | 不合格项 |
现制现售食品 | 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6),菌落总数(3),大肠菌群(1) |
(二)主要不合格项目危害分析:
1、铝的残留量:明矾的化学成份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铝可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功能紊乱,可诱发老年性痴呆。
2、菌落总数:各种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并不断利用食品中的丰富营养进行侵入、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消费者食用变质的食物后引起食物中毒。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
3、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食品中粪便污染的程度。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可能还会存在一些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可能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能引起腹泻、肠胃感染。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从项目看,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微生物污染问题,主要是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储存过程和销售终端未能保持储存条件,包装不严、破损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
(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膨松剂、稳定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结果显示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法规、标准认知度不够或者存在主观故意,为延长保质期或提升产品感官品相口感,违反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
日期: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