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照明设施使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小切口民生关切,以“迅速部署、全域排查、源头治理、压实责任”为抓手,开展“生鲜灯”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净化市场消费环境。
一
迅速响应部署,织密线下整治“责任网”
银川市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印发《食用农产品“生鲜灯”专项排查整治通知》及《提醒告诫书》,明确整治范围涵盖全市农贸(集贸)市场、超市、生鲜店、街边肉店等食用农产品销售场所,要求各县(市)区局按“工作目标清晰、时限明确、步骤具体”的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及灯具销售门店1729家,其中农(集)贸市场73家、超市236家、食用农产品销售店1212家、灯具销售门店208家,更换不符合规定照明灯具362个、涉及商户226家,拆除经营场地有色围档38处、涉及商户22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1份。
二
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全链条监管“闭环网”
在强化线下销售环节整治的同时,同步开展灯具产品质量源头管控。针对辖区灯具销售主体开展质量专项检查,严查“三无”产品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设备,从源头杜绝非标灯具流入市场。同时,依托自治区“网络交易数据监测监管平台”,对在银注册的7家网络交易平台、国内27个主流平台及2.7万家店铺进行“云端巡查”,重点监测线上商家灯具销售及生鲜产品展示照明合规情况。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向广东中山、广州及河南平顶山等“生鲜灯”主要生产地市场监管部门发送协查函3条,跨区域追溯产品源头,推动形成“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监管闭环。
三
督导问责并重,拧紧责任落实“压力阀”
银川市在全区率先明确校外托管机构安全管理规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专项督导检查组,分赴6个县(市)区开展实地督导,通过查阅台账、现场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逐级传导责任压力,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同时,约谈市场开办方及重点经营主体,强调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义务,要求建立自查自纠机制,主动清理违规灯具。对拒不整改或屡查屡犯的经营户,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警示效应。
此次专项整治既是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落实,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统筹线上线下监管资源,形成共治合力,切实维护公平透明的市场消费秩序,让群众“买得放心、看得明白”。
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