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2025-04-11 农业农村部747
核心提示:适宜有水源条件的大豆产区。宜采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播后滴水出苗确保苗全苗齐,全程按需分次均衡施用,实现水肥精准供应。同时集成科学选种、合理密植、根瘤菌接种和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措施,提倡根瘤菌剂包衣或拌种,强化生物固氮,减少氮肥用量,注重磷钾肥施用。……(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一、主要适宜区域
 
  适宜有水源条件的大豆产区。宜采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播后滴水出苗确保苗全苗齐,全程按需分次均衡施用,实现水肥精准供应。同时集成科学选种、合理密植、根瘤菌接种和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措施,提倡根瘤菌剂包衣或拌种,强化生物固氮,减少氮肥用量,注重磷钾肥施用。
 
  二、设备选型
 
  (一)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管)组成,具体设备规格和型号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首部枢纽一般包括加压、过滤、安全防护和量测设备,以及灌溉施肥智能决策平台等,输配水管网应根据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科学布设,主管根据地形实际状况选择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管材,田间支管建议选用易于搬运、密闭性能较好、免打孔、不易变形、可多年使用的预制孔、聚丙烯材质的可折叠软管。
 
  (二)关键设备选型。因地制宜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灌溉施肥首部,如移动式灌溉施肥机。根据灌溉水质选择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过滤器,或不同过滤器组合使用,如黄河流域宜选择离心过滤器和网式过滤器组合配套使用,过滤水中泥沙。有条件的选择自动反冲洗功能过滤器。狭长地块(长度大于70米)推荐使用长距离小流量滴灌带(管),滴头出水量宜为0.7—2.0升/小时,地块不平或坡地使用压力补偿滴灌带。
 
  三、主要技术要点
 
  (一)春大豆区。主要是北方春大豆区,如西辽河流域、松嫩平原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平原等东北春大豆区,新疆绿洲灌区、河西走廊等西北春大豆区。
 
  1.精细整地科学播种。一是精细整地。整地要掌握好“平、碎、匀”,建议深翻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适时耙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二是起垄铺管。如内蒙古地区可选择小垄垄上2行或大垄垄上4行种植模式,垄上4行宜宽窄行种植,小行20-30厘米,大行30-50厘米,小流量滴灌带宜铺设在窄行中间,大流量铺设在宽行中间。新疆绿洲灌区可选择一膜3管6行模式,膜内窄行距20厘米,宽行55厘米,3条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三是科学播种。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适时播种,适水增密,播后立即滴水,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质量。
 
  2.灌溉施肥策略。全生育期一般灌水5-10次,每次灌水量10-30方/亩。滴灌时地表湿土边缘超过播种行5—10厘米即可,勿过量灌溉。高产地块一般施用氮肥(N)4—6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30%氮钾和70%的磷肥做底肥,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对水肥需求较大,追肥宜在以上时期随水追施。可结合追肥,适当补施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水溶肥。
 
  3.其他配套措施。采用播后芽前封闭与苗后茎叶定向喷药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齐苗后至封垄前可适当中耕,提高苗情质量。视大豆长势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等液体肥及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一喷多效。可在初花期喷施烯效唑等化控剂进行控旺处理。适时机收,防止炸荚减产。
 
  (二)夏大豆区。主要是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夏大豆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关中地区和山西汾河谷地等。
 
  1.优选品种适水增密。一是精选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抗倒性好、抗病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播前做好种子精选,采用拌种、包衣、喷施等方式接种根瘤菌,促进生物固氮。二是合理增密。水资源条件良好区域,大豆保苗密度可在常规密度基础上每亩提高1000株,耐密品种或者晚播地块也可适当增加密度。三是滴水出苗。麦收后直接免耕精量播种,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土壤粘重地块适当浅播;播后立即滴水,干播湿出实现一播全苗。
 
  2.灌溉施肥策略。一是水分调控。根据降雨情况,全生育期灌水4-8次。苗期需水少,花荚期和鼓粒期需水量大,播种48小时内即滴灌出苗水,地表湿土边缘超过播种行5—10厘米即可,为防止板结可在种子顶土时再滴灌1次;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根据墒情滴灌3—6次,一般每次灌水量15—30方/亩。二是养分调控。高产田块一般施用氮肥(N)3—5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播种时每亩可施用大豆配方肥15—20公斤作种肥。追肥在开花期、结荚期或鼓粒期分次随水滴施追肥。可在初花期或结荚期喷施1—2次0.01%—0.05%钼酸盐溶液或1—2次0.1%的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溶液30—40公斤/亩。
 
  3.其他配套措施。一是绿色防控。建议播后封闭除草,无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田块,可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针对重点病虫害,开展统防统治。二是适时控旺。在大豆苗期、生长期和开花结荚期根据长势适时控旺,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分支形成和荚果发育,防止徒长、倒伏。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技术集成。立足不同区域水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大豆生长发育特点,集成创新区域化的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模式,提高技术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大力推广应用。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等项目实施,在适宜地区加快推广大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中连片建设示范区,促进大面积提质增产。
 
  (三)积极培训指导。结合水肥一体化大培训,线上线下举办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对大豆水肥一体化典型模式、作用成效积极总结宣传,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等对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模式的认知和掌握。



日期:2025-04-11
 
标签: 生物 病虫害 水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