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肉类等产品全链条监管,精心谋划、迅速行动,制定印发《持续深化肉类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十项”重点举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落实“优清单”管理
全面摸清肉类等重点产品生产经营底数,实施风险分级动态调整,100%优化执行“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防控清单,指导建立整改措施428条。
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主体”活动
突出重点主体提醒告诫和警示约谈,推进企业落实好“三件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2500余份,确保肉类等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00%亮证公示。
三是组织“强队伍”效能提升培训
组织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及基层监管人员开展线上公益培训,专题培训2场共6学时,培训2290人次。
四是实施风险隐患“大起底”排查
发出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违法线索征集公告1期,建好线索台账并依法规范处置,推动州、县市、乡镇三级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组织对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开展巡查检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6次,检查重点市场主体2300余户次。
五是查办违法案件“护民生”行动
通过“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规模效应,严厉打击肉类等产品违法犯罪,查处违法案件5件。
六是推动“云智溯”智慧监管
持续推动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米线等小作坊,供学校食材企业和学校食堂实施“云智溯”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追溯性。截至目前,楚雄州注册“云智溯”平台市场主体达2796家,位列全省前茅,其中小作坊注册和使用均全省第一,318家生产企业产品赋码3155617个。
七是实施“红黑榜”亮牌公示
结合规范生产经营卫生条件专项治理和“随机查”等工作,对生产经营过程正反面典型采取“红榜”和“黑榜”公示管理,目前已通报4期。
八是以检促治“守底线”监督抽检
对重点产品实施省级、州级专项抽检,县市结合短板弱项强化补充抽样。今年一季度共抽检食用油、肉类、酒类、米面制品等高风险食品971批次(其中77批次为风险监测),合格率达98.8%。
九是推进“助产业”服务
深入企业帮扶指导,完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培育1家米线小作坊申办食品生产许可,持续引导、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推动体系认证,目前全州获得绿色食品、HACCP等认证29家次。
十是开展“化成果”机制建设
印制并执行长效化监管机制4个,组织开展典型案例和经验总结,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下步,州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积极构建“清单管理+专项整治+智慧监管+产业提升”四位一体治理体系,提升监管效能,把专项治理抓出实绩成效。
日期: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