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网

“0添加”,都给我闭嘴!

   2025-03-30 饮食参考微信号476
核心提示:食品标签的国家标准(GB7718)更新了。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14年,说“十年磨一剑”不为过。这次修订增加了“数字标签”、调整了日期标注的方式等诸多内容,但个人认为对食品行业以及消费者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是全面禁用“0添加”及类似语,对于“无”“不含”等类似表达也加上了紧箍咒。……(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食品标签的国家标准(GB7718)更新了。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14年,说“十年磨一剑”不为过。这次修订增加了“数字标签”、调整了日期标注的方式等诸多内容,但个人认为对食品行业以及消费者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是全面禁用“0添加”及类似语,对于“无”“不含”等类似表达也加上了紧箍咒。
 
  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应为“0”,其他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中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含量声称同义语见 A.5。
 
  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其他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等同于“不添加”“不使用”的同义语:“未添加”“零添加”“无添加”“未使用”“没加”“没用”“没使”“没使用”“未用”以及与上述内容本质相同的用语。
 
  1、为什么禁用“0添加”?
 
  核心原因在于,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合规使用并没有食品安全问题。“0添加”本质上是污名化手段,是一种典型的焦虑营销。只有让你相信食品添加剂很可怕,才会为“0添加”买单。炮制“XX威胁论”卖军火,制造“容貌焦虑”卖化妆品,鼓吹“升学焦虑”让孩子上辅导班,都一回事。
 
  其次,“0添加”背离了食品工业发展的现实。实际上大多数食品的生产都不可能完全脱离食品添加剂,配料可以带入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可能需要加工助剂。即使配料表没有食品添加剂,产品里也可以有食品添加剂的同款成分,比如苯甲酸、山梨酸(植物天然含有)等等。“0添加”实际是挖食品工业的墙角,最终行业受损、消费者和全社会买单。
 
  另外,“0添加”的小聪明比比皆是,严重误导和干扰消费者选择,形成了不公平竞争。比如没有加防腐剂,但是有其他类的添加剂;没有苯甲酸,但是有山梨酸(都是防腐剂);灭菌产品声称没有防腐剂(本来就不需要);没有任何甜味的产品声称“0甜味剂”等等,全是脱裤子放屁。还有很多“0添加”标着星号,在角落用看不清的小字做补充说明。
 
  还有就是“0”的话术已经扩散到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领域,比如“0添加蔗糖”,实际用果葡糖浆(还是糖);“不加一滴水”,实际配料水淋淋;号称“0农残”,实际上原料做不到0检出;“不加反式脂肪”,实际并不存在反式脂肪这个配料;“0胆固醇”椰汁,实际植物性食品本来就应该没有,瞎凑什么热闹。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市面上几乎所有食品都可以挂几个“0”。你想想,一瓶纯净水能标多少个0?有意义吗?
 
  总之,强调“0添加”就是对合理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其他配料的污蔑、抹黑和攻击,是不公平竞争的手段。禁用“0添加”就是重申“允许使用的都是安全的”这个基本底线,引导食品行业将研发重心回归到工艺创新和营养升级,而不是在既不代表更安全,也不代表更健康的“0添加”上无效内卷。
 
  2、“0添加”会马上消失吗?
 
  “0添加”不会马上消失,而且我估计很可能还需要忍受3-4年。为了让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已经印制好的标签,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新配方研发,国家标准发布后通常会有“过渡期”,这个标准是2年。2年的过渡期内,国家鼓励企业提前采用新标准,但企业可以“赖着不走”,继续按老标准生产,且产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合法销售。
 
  多数食品的保质期在1年以内,但也有不少是2年的(比如罐头),因此理论上“0添加”的产品还有3-4年(2+1或2+2)可以苟延残喘。至于现在已经在市面流通的“0”产品,可以堂而皇之继续销售。但不管怎么说,留给“0添加”的时间不多了。
 
  补充一点,有些“0”是法规标准已有明确规定的,比如0糖、0脂、0能量、0反脂、0乳糖等。这些属于“营养声称”,有明确定义及标注要求。再比如“无碘盐”,食盐标准也有具体规定,便于消费者选择。这类“0”不受影响。(并不是说企业在这些方面没有误导性的信息)
 
  3、“0添加”禁用之后何去何从?
 
  “0添加”不能在产品上标了,但这些产品依然会存在,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束手就擒。它们会寻找法律法规没有顾及到的其他地方继续宣传,比如传播食品添加剂和某些配料的负面信息,“占领用户心智”(忽悠傻子);在某书、某音、某手、某乎等平台“种草”;学习“千禾0”“其他没了”注册商标;在产品宣发物料、网店页面、直播带货口播、导购员话术等场景接着奏乐接着舞;甚至动心思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里面找出路。
 
  此外,没有“0添加”这个易于辨识和宣传的标签,这些产品必定会寻找新的话术。除了在话术上动歪心思,我猜重点是“配料表干净、配料表短”,因此将来看懂配料表变得无比重要。而这里面恐怕埋着比“0添加”更大的雷,用香精香料、复合调味料、复配原料(比如固体饮料)、发酵物、提取物等方式隐藏(不标注)添加剂。这些加速作死的玩法必然遭到反噬,监管部门迟早会动手。
 
  还有一种可能是将“0添加”的含义赋予另一个“标签”,比如某种logo,然后借助“测评”等方式进行“认证”,然后对公众大力宣传这个logo背后的含义。反正你始终要对企业忽悠消费者的聪明劲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适应能力充满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言而总之,食品标签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窗口,其最基本的要求包括: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真实准确,不得故意混淆、误导或欺骗消费者。一切与此相背离的做法,都应该坚决打击。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旗帜鲜明禁用“0添加”的,可谓有胆、有识、有为。
 
  但由于没有前人的石头可摸,还需要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批评(不服气)的声音总会有,矫枉过正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但奉劝业界各位精英,小聪明适可而止,“猫鼠游戏”玩不长久。



日期:2025-03-30
 
行业: 包装材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