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

   2015-01-14 食品伙伴网617
核心提示:继2012年初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媒体沟通会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第4年组织专家对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

    继2012年初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媒体沟通会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第4年组织专家对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福喜事件等12个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词深入解读,4位院士,10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等14位老中青优秀专家整体参与,其阵容强大、专业、权威,新出炉的对2014年食品安全解析的“科技界共识”,再次集体发声。

 

         1月13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对福喜事件、台湾馊水油等多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2014年,食品安全恶意造假事件受到扼制并开始逐渐减少,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解析的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中,确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问题占23.7%,其中,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热点问题占到38个热点问题的10.5%。“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及原料污染等这些常态食品安全事件成为2014年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这一类问题将是未来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食品造假是食品工业的毒瘤,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参会专家对此形成共识。


沟通会现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表示,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对2014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词的解读,不再是对一个事件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在媒体关注的热点中,提炼出热点关键词,并找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由学术界给予科学、准确、专业的解读。力图以中国食品安全的新视角,直面食品安全的持久战。

    深剖析――

    肉制品、白酒等成食品安全热点关注领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4年初起,对每周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计38个热点中,大陆地区的热点28个,占比73.7%,境外(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热点10个,占比26.3%。38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25个,占65.8%;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9个,占23.7%;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4个,占10.5%。在确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9个热点中,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4个热点和境外(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5个热点的比例是4:5。以上统计数据再一次明确显示: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热点分布领域方面,38个热点中,共涉及到肉制品等12个主要行业,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热点行业包括6个,即肉制品、白酒、休闲食品、油脂、主粮、乳制品。餐饮业作为非工业食品,百姓对其关注度首次呈增长趋势。

    38个热点中,涉及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7类,即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塑化剂、地沟油、反式脂肪酸。 值得关注的是,微生物首次列为第一热点。有专家指出,这显示出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逐渐回归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此外,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三司的合作下,还首次针对食用烧烤食品、预防河鲀毒素中毒等热点做了4期风险预警,凸显了监管部门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正确思路。

    接地气――

    征求媒体意见找准食安热点

    据了解,从2013年11月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就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三司指导,开始对每周的食品安全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逐一进行独立的科学解读。2013年11月15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完成43期49个热点的风险解析。其中,2014年全年完成了对38个热点的解读,基本涵盖了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热点问题。

    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筹备此次媒体沟通会时,事宜召开了三次专家会,对2014年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延续以往风格的基础上,从媒体关注的热点中,提炼出关键词,找出共性问题,由学术界给予科学、准确、专业的解读。并通过媒体,回应消费者的关切。

    更权威——

    57位权威专家全年参与热点解读

    记者了解到,对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解读,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即“权威、专业”——四位院士,十位教授、研究员,老、中、青三代食品科学家登场,可谓阵容强大。

    近年来,食品安全热点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科学、准确地解读这些热点是公众共同的期待。如何做好对食品安全热点的权威解读?这得益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全国专家资源的充分挖掘。以2014年完成的38个食品安全热点解读为例,共有5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热点解析工作,专家的研究领域涵盖风险评估、食品加工、食品发酵、营养安全等,均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及一线专家,其解析专业而严谨。

    更从容――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正步入与世界接轨的“常态”

    “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与模式,日趋科学、有序,对危机的处理更加从容。”孟素荷指出,通过对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的解析不难看出这一点。2014年出现的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如配制酱油、熟肉制品、蜂蜜违规添加甜蜜素、桶装水污染问题等,均是在政府部门主导的两次大规模抽检中及时发现问题、向行业提出预警并逐一解决,整个链条的衔接相对完整。在对2014年食安事件(如福喜事件)的执法中,较之以往更加从容、有序。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警示、召回等制度框架的完善与实施等,正进入与世界接轨的“常态”,2014年是个重要的转折。

    专家们指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国产品原料污染等问题尚未有效化解。而原料污染必然传导到食品工业,且这种困局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食品安全应下功夫从产业链前端发力,从优质原料入手。与此同时,食品掺假则是影响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毒瘤。陈君石院士认为:“食品掺假,国际上亦称为食品欺诈,不论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只要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都属于食品安全问题。”2013-2014年的欧洲马肉风波影响巨大,我国以鸡肉代替牛、羊肉,在蜂蜜中违法添加甜蜜素等问题时有发生。值得提醒的是,2015年,当中国食品工业增速整体放缓,利润下滑时,造假和偷工减料会有所抬头,应予以警惕、揭露和有效的处罚。

    孟素荷指出,从2011年至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对4年来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追踪中发现,媒体在关注点的变化中进步与提升。从2011年关注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到2013年关注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至2014年关注微生物污染与原料安全,4年间食品安全关注热点的变化,显示了舆论监督的视角与中国食品安全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变化相对应,是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推进力量。而2014年媒体报道渐趋客观、理性。但就整体而言,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仍是信任危机。要想重铸信任之路,既要认真夯实工作基础,又需由政府出面,推进大规模、公益性的公众科普,以聚集各方优势,释放食品安全的正能量。




日期:2015-01-14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