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中国热科院在油棕果皮颜色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2-1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529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热科院椰子所油棕研究团队在油棕类胡萝卜素合成分子机制及果皮颜色分子标记的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油棕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差异形成规律及代谢调控途径,开发出能够鉴别油棕果实颜色的3对KASP分子标记。……(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近日,中国热科院椰子所油棕研究团队在油棕类胡萝卜素合成分子机制及果皮颜色分子标记的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油棕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差异形成规律及代谢调控途径,开发出能够鉴别油棕果实颜色的3对KASP分子标记。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是世界第一大食用油来源。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赋予棕榈油抗氧化、抗衰老和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并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果皮颜色变化及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因此,开展油棕类胡萝卜素合成机制研究,对油棕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绿果型和黑果型油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探究了其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差异形成规律及代谢调控途径。针对油棕EgPSY2基因上的10个SNP突变位点,开发出3对KAS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K3、K6和K7这3对标记在30株绿果型油棕和30株黑果型油棕中的基因型和田间表型一一对应,准确率达到100%,可以有效地区分这2种果实类型的油棕。研究成果为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油棕种质资源的早期鉴定以及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omic analysis to develop key genes involved in carotenoid synthesis and establish indicative molecular markers for oil palm fruit colour”为题发表于《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张瑞敏为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椰子所曹红星研究员和李睿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此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5000330?via%3Dihub



日期:2025-02-1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