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自然中搬运的水,怎么会含有“可能致癌”的溴酸盐呢?
真正的“天然水”中并没有溴酸盐,但有一些溴元素。同时,天然水中含有一些细菌。不管“水质”有多好,如果不杀菌,在运输、保存、销售中就会大量生长,把水变成“细菌培养液”。
也就是说,瓶装水的灭菌(或除菌)是必要的。多年来,人们用漂白粉杀菌,漂白粉杀菌产生的副产物问题很多。后来发现臭氧杀菌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它的杀菌效果很出色,不过也能够将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来源。水中的溴酸盐一旦产生,就很难除去。它的含量跟水质和杀菌工艺密切相关,通常的含量是每升几到几十微克。
溴酸盐是否有害有过不少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溴酸盐对于人体有害,但是动物的危害比较明确。所以,溴酸盐没有被确认为“致癌物”,而是放在“可能的致癌物”类别里。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科学家们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每升10微克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的概率会升高十万分之一的量级。
基于目前的科学数据,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危害并不大。不过,它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好处。按照食品管理的通常原则,这样的物质希望其浓度越低越好。世卫组织最初推荐的控制含量是每升25微克。坚持喝这个浓度溴酸盐的水,几十年之后的癌症的可能性大概比别人高万分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这个控制标准被降到了每升10微克。中美等国也都是采用的这个10微克的标准。
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技术上不难,一般也不会带来其它后果。但是任何杀死微生物的方式,都可能带来其它的后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尝试过多种灭菌方法,每种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溴酸盐只是有其中之一。还有很多副产物缺乏科学数据,因而无法设立控制标准。
欧盟饮用水的标准也是10微克/升。不过,对于“天然矿泉水”,或许欧盟觉得没有必要杀菌,或者应该可以达到更低的溴酸盐含量,所以定了一个更低的标准(也就是香港消委会引用的3微克/升)。这样的标准,制定的出发点是“可以做到”,而不是“安全需要”。产自欧盟的某著名矿泉水,不止一次被检出细菌超标,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个规定有关。在中国的矿泉水标准中,溴酸盐的限量跟其他饮用水一样,也是10微克/升。经过合理的杀菌,瓶装水的安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欧盟食品快速预警系统知多少
日期: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