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人有多爱吃海鲜
清蒸、蒜蓉、白灼……
做法多到“十只手指都数唔晒”
然而
海鲜中的贝类
其实暗藏风险
常在夏季引发食源性疾病
2017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30多名村民因食用贻贝中毒住院。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出现2例食用贻贝中毒患者,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吃贝类中毒是怎么回事?
该如何预防?
别急
下面市监君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一
贝类:我不产生毒
只是毒素的搬运工
实际上,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则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形成贝类毒素。贝类毒素对贝类本身无害,但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会导致食用者中毒。
贝类中毒素的含量与季节、地域、贝的种类有关。当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近年来,我国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海螺等,它们长这个样子↓
二
中毒症状有哪些?
贝类毒素是个“大家族”,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贝类毒素分为腹泻性、麻痹性、神经性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四类,它们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治疗药。目前,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
贝类中毒症状表
三
如何远离贝类毒素中毒?
有毒贝类在外观、气味及味道上与没有受污染贝类无明显差异,且贝类毒素非常耐热,家庭烹调或蒸煮一般无法完全破坏毒素,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1.沿海地区的居民注意关注当地海洋局、气象局、地质局等政府官网发布的赤潮监测信息,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2.通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选购时注意“一看、二触、三嗅、四听”。一看:选择大小均匀、外壳颜色较一致、有光泽的贝类;二触:用手触摸时贝壳能闭合或外露肌体能缩回体内;三嗅:新鲜贝类应有其特有的气味,如发臭或有异味,说明已不新鲜;四听:拿起贝类轻轻摇晃,如听到啪啪声,说明可能是空壳或有沙石。
3.在外就餐时,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干净整洁、量化级别较高的餐饮服务场所食用贝类,并索取相应票据,保留消费凭证。
4.贝类毒素一般集中在贝类的内脏中,建议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最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的贝类。
扇贝内部构造
海螺的内部构造
5.食用贝类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市监君划重点
预防贝类中毒第一步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这样能大大降低贝类中毒的风险
食用贝类后
稍有不适,都应立即就医
贝类虽好,不宜多吃哦
日期: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