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22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4038.4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和商品化率均居全国第一位,玉米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黑龙江省当好国家粮食“压舱石”的重要保障。
玉米与其他谷类籽粒的特征不同,玉米籽粒的胚部较大,其重量在整个籽粒中的占比在8%-15%,体积超过30%。玉米胚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玉米植株提供必要的养分。玉米籽粒呼吸及吸湿能力强,与小麦相比,呼吸能力为小麦的8-11倍,这也使玉米具有更高的吸水性,在储藏过程中易被真菌污染而发生霉变,甚至产生真菌毒素,造成粮食损失。每年农户储存过程中造成的玉米损失约为2.41%,储备损失率最高,超过水稻和小麦的1.86%。
2023年我省自入冬以来降雪天气频发,11月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极多值。2023年12月气温波动较大冷暖交替,12月3-4日,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升至-8~-2℃,其中南部地区局地超过0℃。同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4年春季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黑龙江东部、地区较2023年同期偏多2~5成。整体气候条件容易造成2023年-2024年冬春季节玉米储存期含水量较大,为了降低玉米霉变风险,最大程度保粮减损,在玉米储存过程中建议:
1.针对今年我省冬季降雪量较大,建议雪停后及时清理玉米堆上积雪,查看玉米堆内是否发热,如果发热要及时倒堆,防止玉米发生霉变,尤其要注意带有玉米叶子的玉米穗,更易发生霉变。
2.对于大面积的“地趴粮”,建议把大堆中间尽可能摊薄,在堆中间多掏出一些洞作为散热井,加速水汽蒸发和散热,有效预防玉米堆(垛)发热霉变。
3.雪后空气湿度大,对已经收获、储存在仓库的粮食,要做好仓库的清雪工作,避免屋顶积雪融化渗入仓库内淋湿粮食。要不定时对储粮袋进行倒垛和抽检,观察粮食干湿情况,避免粮食因入库时未达到安全水分而造成损失。
4.天气回暖,冬雪融化时要及时关注玉米堆中的温度,及时倒堆,挑出里面已经霉变的玉米,防止霉变蔓延为害。挑出的已经霉变的玉米,不可用于饲喂牲畜和家禽,避免造成毒害。
同时为了提高收获期玉米质量建议2024年玉米生产过程中:1.选择中早熟品种。生育期越长出现“水玉米”的几率也越大。水玉米不仅易发生霉变粒,烘干脱水还需要增加成本。为此,生产上应选择当地中早熟品种,确保收获时能有80%年份降到安全水以下。我省北部高寒地区应突出熟期适宜、后期脱水快和适宜机械化收获为重点,加快选育新品种进程。2.确保机械及时收获。玉米能否及时收获对霉变粒发生有较大影响。收获过早,玉米含水量过高,易产生霉变粒;收获过晚,若遇秋雨连绵,或遇到早雪,更可能导致当年玉米无法收获。我省北部玉米收获机械不足,玉米收获时间难保证。建议扩大生产规模与机械同步发展,增加对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补助,缩短机械收获时间,确保及时收获。3.建设基本存放设施。含水量大的玉米脱粒之后,存贮玉米粒,一般第二年温度回升解冻,易造成玉米粒发生霉变。建议建设“上可防雨雪淋湿,下能隔地面通风”的长方形的通风良好的玉米穗或玉米粒临储设施。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
2024.01.21
日期: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