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致力于鸡肌内脂肪(IMF)沉积的遗传基础研究,在鸡肌内脂肪沉积分子调控机理解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了脂肪酸从头合成在IMF沉积中的贡献,鉴定了调控IMF沉积的关键基因,为优质鸡肉的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生物学 (Biology-basel)》和《高级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据团队资深首席文杰研究员和团队首席赵桂苹研究员介绍,由于长期对肉鸡生长选育,导致鸡肉品质下降。IMF是影响肉品风味、嫩度、系水力等品质的关键指标,提升IMF含量是改善肉品质的有效措施,但鸡IMF发生和形成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团队基于自主构建的京星黄鸡IMF选择资源群体,利用基因组重测序、单细胞测序、同位素示踪等技术共同解析IMF沉积的遗传基础。
生化机理解析揭示了鸡的肌肉组织存在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胞外摄取两种作用方式调控IMF沉积,从生化代谢角度发现鸡肉主要通过增加长链脂肪酸、抑制超长链脂肪酸来提高甘油三酯(TG)含量;遗传基础分析鉴定出 FASN 、 SLC16A7 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在 FASN 上游发现了一个对脂肪酸组成有影响的关因果突变(rs315349829),该突变与鸡胸肌组织中C14:0和C16:0含量相关,并构建了以 FASN 、 SLC16A7 为核心的多基因调控网络,可通过调控鸡肉中脂肪酸从头合成参与TG/IMF合成;进一步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证实,不同于传统的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脂肪酸从头合成或很少这一观点,从头脂肪生成( DNL )被认为是IMF沉积的重要因素,脂肪酸从头合成主要在肌细胞发生。 FASN 利用肌细胞中可用的脂肪酸作为底物,贡献鸡肉组织中约40%的总脂肪酸。
团队成员崔焕先博士、博士生王永丽等为系列成果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3003764?via%3Dihub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68748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097349/
日期: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