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保干部、受托管理代表、市场监管人员……在济南市槐荫区广友茶城的入口处,张贴着一块非现场督导公示牌。这是市食药安委办公室经过全方位研判,既确保把“两个责任”工作落实下去,又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负担的有益尝试。目的是通过属地包保干部“非现场”督导抓落实,有力有序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两个责任”工作落细落实。
什么是“非现场”督导?是字面意义的“无需到场”吗?是否是所有食品经营单位都可以实行“非现场”督导?“试点”意味着“先吃螃蟹”,目前试行情况如何?
“非现场”有条框
“低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才能‘非现场’”
根据食品安全属地管理相关规定,包保督导应突出重点、强化风险防范,对包保主体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施分片包保、集中现场督导;对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可采取集中汇报、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非现场督导。
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才可开展“非现场”督导,那么如何判定是否是低风险?实打实的抽检数据能够“看穿本质”。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济南市及各区县(含功能区)共抽检茶叶及相关产品414批次(包含外地市抽检涉及济南生产环节),合格率99%以上。
520多户茶叶经营主体,若采取“非现场”督导,能够有效释放基层监管效能。随之,市市场监管局成立茶叶市场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加紧推动茶叶市场进行非现场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包保督导工作。目前,在茶城已形成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包保督导、市场开办方配合协管、经营者落实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抽查复核,多方共同发力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崭新工作机制。
自查加码
“每天巡检10户,一个月全覆盖两次”
“老板,所有茶叶都注意离地离墙,新到货的茶注意留存质检报告。”清晨9:00,在茶城做白茶生意的福建人李先生,忙碌地整理着新到货的一批茶叶。此时,广友茶城食品安全管理员宋宗艳已开始了一天的巡查,李先生的店是她今天巡查计划中的一家。
店中的茶叶储存是否离地离墙,是否有受潮现象,提醒经营者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在她的记录本中,每一家茶叶店的食品安全状况都了如指掌。“每天巡查10户左右,任务清单中的所有事项都逐一检查到位。”
在试行“非现场”督导之前,宋宗艳的“巡查计划”是每月全覆盖1次。在试行之后,茶城的自查频次变多,整个茶城分为3个食品安全网格,每个网格区域配备两名食品安全员。宋宗艳就是其中一个网格的食品安全员,她和搭档需要每个月至少全覆盖2次。
食品安全员是“非现场”督导机制落地链条中的关键一员。巡查的每一份记录在季度首月会形成一份厚实的督导报告,交由包保干部、市场监管部门。基层市场监管所根据督导报告进行重点抽查,并形成一份抽查工作报告。而包保干部将对此进行研判分析,确定下一步的“紧盯重点”。
非现场≠“不到场”
“释放更多精力去盯高风险食品单位”
“非现场”督导的意义在哪?裕北社区工作人员刘赛赛的感触最深,她是茶城之前的食品安全包保干部中的一员,“现在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紧盯像餐饮店、小商超等高风险食品经营单位。”
起初,她一个人的身上有90多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包保任务。“每季度需要根据任务清单巡查一遍。”她回忆道,“每月要专门腾出时间来‘巡户’,有时一天跑上10多户。”
“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非现场’并不等于‘不到场’,而是监管更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减少对监管对象的不必要干扰,让经营主体少份拘束感,多份舒适感。”中大市场监管所所长邹军说,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所两级将对非现场包保督导区域优先制定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明确监管内容、措施和监管频率。
为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实现协同共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市县区两级食药安办分层分类多次组织包保干部、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及监管执法人员举办落实“两个责任”专题培训,提升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更多食品经营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实现从“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的态度转变。
日期: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