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馒头等自制食品和熟食卤味制品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但这些食品在生产环境、制作环节等方面却存在监管盲区。面对行业“脏乱差”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屡屡发生的现象,市场强烈呼吁规范管理自制食品行业。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因势利导,以食品监管职能整合为契机,对全县3000多家食品店、餐饮店和各类食品小作坊进行调查摸底,发现该县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量多面广,加工场所简陋、设备陈旧、生产条件差,多数属家庭式作坊,且业主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为此,该局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地开展了自制食品“清源行动”,从生产、销售、消费三大环节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经过近五个月整治,成效显著,全县51家熟食卤味制品店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城区21家小作坊已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乡镇其他食品小作坊已启动整治改造。
一、 做好“严”字文章,着力解决生产规范化问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质量安全源头。指导生产者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能不断提升监管的有效性。磐安县市场监管局通过典型引领、借力打力、出台规范三个方面着手,正本清源,严格推进自制食品行业加工销售规范化建设。 样板示范先做先行。按照“城区先行,后推乡镇,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由城区所率先启动自制食品行业规范化建设,包干到人逐一上门指导整改,其次,选定方前和深泽两个乡镇作为试点,根据整治情况做好经验总结。此外,选定了城区两家熟食卤味经营户开展示范打造,在一个月内严格按要求进行改造提升,并开展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通过树立好样板单位,创建好示范工作,为下一步的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规范建设借力打力。由县人大牵头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组建视察组,开展实地考察并对行业规范化生产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局领导带队开展整治工作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进行整治。同时,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全县的熟食卤味制品经营户参观试点单位,观看改造前后对比资料,了解规范化装置使用,听取试点单位负责人解读规范和经验介绍等开展现场学习。通过借助外力施压,启动内力加压,集中力量开展行业规范化建设。
标准出台有本有源。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我省首个熟食卤味制品行业地方性管理规范,对规范熟食卤味制品的原料采购、加工、运输、销售和废弃油脂处理等各环节有了全新、严格的监管标准;出台《磐安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发放试行办法》, 对小作坊生产加工的硬件和软件必备条件进行了明确;出台《磐安县重点地产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及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市场监管执法“利剑二号”专项行动》等文件,明确对六类重点地产食品和自制食品等深入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整顿专项行动。
二、做好“防”字文章,着力解决行业监管难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的意义应该是预防,而不是救治。因此,对经营者要给与更多的事前指导,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违法成本,搭建从业“高压线”,由“他律为主”变“自律为主”,推动自制食品行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以防为主,全面落实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针对自制食品行业经营分散的特点,结合集中约谈、上门约谈和会议培训等方式,对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口头和书面提示;在日常巡查中对所有经营户下发有针对性的责令改正通知书,明确在下一步的整治过程中将严厉打击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组织召开全县熟食卤味制品加工销售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和自制食品清源整治推进会,明确从业须知,提出加大投入、增强责任、限期整改、严管严处等要求,全县各乡镇的熟食卤味制品加工销售经营户在会议上均签订了熟食卤味制品加工销售规范化承诺书。 部门联动,借各方力量推动整治工作克难攻坚。结合磐安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破整治”等政府中心工作,加强监测,狠抓整治,破难攻坚,推进行业稳步整改;联动乡镇政府因地制宜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安全协调机制,做好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各地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责任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片区、村,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督网络。 分类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地方特色食品安全隐患。按照“有目录取证,无目录备案”的整治思路,对米粉干、豆腐、年糕、土索面类列入《磐安县允许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的小作坊进行逐一改造发证;对馒头、蕨粉等其他未列入该目录的进行条件完善并做好食品小作坊备案手续;对具备食品小作坊条件、没有生产许可证但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条件的食品小作坊,鼓励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明确各基层所监管重点,按照“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综合整治”的工作方针,查企业、查产品、查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违法行为。 防治结合,严厉打击屡教不改的违法经营行为。在市场监管执法“利剑一号”和“利剑二号”行动中,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将自制食品行业规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同时,将6类地产食品及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剂统一纳入年度监督抽检范围,实施重点抽检,发现问题的,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进行后处理。截至目前,共开展了自制食品和熟食卤味制品专项整治8次,不定期的整治“回头看”12次,出动执法人员258人次,开展自制食品抽检工作3次,不合格自制食品17个批次,查获各类食品违法案件99件,罚没款28.5万元。
三、做好“延”字文章,着力解决监督社会化问题。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能进一步增强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监督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和检测情况。因此,只有强化宣传引导,借助公众眼睛,邀请媒体参与,推动社会共治,才能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一盘棋”思想,推动形成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延伸公众监督平台。延伸8890、县长信箱、民声在线、官方微博等公众监督沟通平台,由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答复;延伸信息公示制度,除“一照二证”上墙公示,采购信息、退市食品公示外,熟食卤味制品经营户要对自制食品的名称、配料、添加剂等信息在醒目位置公示,让老百姓明白明白消费,让经营者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 延伸传统媒体覆盖。做好“百万海报进社区”四品一械资料分发张贴工作,将科普知识送进每个村;在县广播电台开设每周一期的“食品药品安全在您身边”专栏,尽可能地消灭宣传盲区;开辟报纸宣传专栏,邀请电视台全程参与自制食品行业的改造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传统新闻媒体的监督反馈作用和宣传引导作用。 延伸宣传阵地建设。走进磐安首期“民情面对面”节目,与群众空中连线,解说自制食品行业的监管难点和对策;通过农民信箱编发一万多条温馨短信,提醒熟食卤味等自制食品的消费注意点;利用政务微博等新兴媒介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导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
日期: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