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贡献山东力量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海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更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主攻方向,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食品消费需求指明了方法路径,必将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更健康。一是夯实了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指导意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聚焦优质原料保障能力、食品加工技术工艺、食品安全、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提出品种引进培育、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强全过程监管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在原料、技术及制度等方面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将切实提升智能化、绿色化中高端特色食品供给能力。二是提供了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近年来,集聚发展效应已在食品产业领域集中显现,“大集群”发展是必然路径选择。《指导意见》从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方面,为特色食品产业大集聚、大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必将促使传统产区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步伐。三是营造了品牌建设良好环境。《指导意见》围绕挖掘特色食品历史渊源、加快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多元融合消费场景等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培育创新业态等方式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竞争力,促进市场开拓和产品消费。
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指导支持下,山东将食品工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谋划实施一系列务实管用举措,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持续塑强链群生态,有效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是规模优势持续巩固。目前,山东食品工业产值、食品农产品出口额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重要的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11852.5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1%,占全国食品工业的10.7%。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全省食品产业累计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1家,并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三是品牌建设全面加强。拥有以金锣、得利斯、德州扒鸡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一体化领航企业,以鲁花、金胜、香驰等为代表的植物油龙头企业,以及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东阿阿胶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截至2022年底,全行业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38家,打造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13个。四是集聚水平显著提升。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调理方便食品、酒类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强县、强镇,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1000万人以上。五是数字转型加快推进。初步实现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贮藏物流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涌现出金锣、惠发、得利斯等一批中央厨房试点示范企业。食品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快速发展,2022年粮油、调理方便食品等细分领域线上销售额增速达20%。
着眼未来,山东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扛起大省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十一部门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食品产业,全力打造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新标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力量。一是实施源头提升行动,增强原料保供能力。着力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特有稀有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寻求短缺食品原料替代方案。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进出口市场“朋友圈”。二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数字三品”行动计划,促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和标杆项目,发展一批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锻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三是实施精深加工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再造,优选一批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一批精深加工典型模式,提高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四是实施集聚发展行动,打造优良产业生态。以海洋食品、肉制品、植物油、酒类、果蔬加工、休闲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生物发酵制品等为重点,加大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和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培育2个千亿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10个百亿级特色食品龙头骨干企业,以及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区品牌。五是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塑强产业内生动力。大力培育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食品安全危害甄别、风险评估等技术研发应用。广泛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完善食品企业信用评级、动态预警和激励机制。提升高等学校食品学科建设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新模式新机制试点,切实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日期: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