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联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出针对湖南省常见的20种毒蘑菇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毒蘑菇中毒是湖南省主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和致死因子,每年发生上百起中毒事件,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野生蘑菇种类多,分布广,据统计,我省较为常见且易被误食引发中毒的毒蘑菇有20余种,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多种不同毒素,可导致不同中毒症状,其中部分剧毒蘑菇可引发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和溶血等症状可能会危及生命,需要对症进行不同的治疗。因此,发生中毒后的早期准确识别、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毒蘑菇中毒死亡的关键。
不少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肉眼分辨难度大,而且在毒蘑菇中毒事件中,煮熟和人体消化后往往无法通过外形对其准确识别。为此,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申报了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湖南省有毒蘑菇快速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开展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ood Chemistry等高水平杂志。
陈作红教授介绍,传统的PCR或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长、检测仪器依赖程度高等弊端,无法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而本研究采用的是LAMP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等温扩增方法,可在恒定温度(约65℃)下进行扩增。因此,一个简单的水浴或金属浴装置即可完成反应。反应结果可通过基于颜色变化的可视化方法进行结果判断,无需昂贵的设备。
本次研制的毒蘑菇快速检测试剂盒可鉴定我省常见中毒蘑菇种类,如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等,可用于现场采摘的新鲜蘑菇、煮熟的蘑菇或中毒事件未被完全消化的蘑菇样品的快速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检测,便于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在接诊中毒患者和处置中毒事件时进行快速检测,为毒蘑菇中毒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可以减少误判率,特别是对规避部分剧毒蘑菇的假愈期意义重大。
供稿:中心食安科 贾华云 吴诗蓝
日期: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