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乳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调控脂质和氨基酸代谢预防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IF=6.31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代谢物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和靶向代谢组,探索补充乳源细胞外囊泡(mEV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代谢物的影响。血浆代谢组分析发现,mEVs显著上调了148个代谢物的浓度,下调了44种代谢物的浓度(VIP >1,和p <0.05)。在粪便样本中,mEVs显著提高了乙酸和丁酸含量,降低了C13:0, C15:1和C20:1的浓度。添加mEV可降低结肠组织中C20:2、C20:5和C22:6的水平。此外,与DSS组相比,mEVs显著提高了粪便中L-精氨酸含量,降低了L-缬氨酸含量,同时降低了结肠组织中L-丝氨酸和L -谷氨酸的含量。综上,本研究表明了mEVs可恢复炎症引起的代谢异常,为mEVs预防和治疗IBD提供新见解。
牧医所博士研究生杜春梅为论文第一作者,熊本海研究员和唐湘方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2fo03975c
日期:2023-03-27